基于五个控制剖面的缝翼展向控制曲线的设计方法
标题:基于五个控制剖面的缝翼展向控制曲线的设计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机翼设计技术,涉及对飞机前缘缝翼内型控制曲线设计方法的改进,特别涉及一种基于五个控制剖面的缝翼展向控制曲线的设计方法。将缝翼展向控制曲线根据已经给定的五个控制剖面上确定的点位置,从翼根至翼尖方向分为四个段,第一个点至第二个点之间、第二个点至第三个点之间及第四个点至第五个点之间为二次曲线段,第三个点至第四个点之间为直线段,确定二次曲线的曲线型因子,由二次曲线段和直线段构成缝翼内型展向控制曲线。本发明基于缝翼控制剖面上缝翼内型曲线前缘点,采用全参数化法定义飞机前缘缝翼剖面沿展向控制曲线的方法,改进飞机缝翼内型和固定翼前缘外形之间间隙沿展向变化的规律性,提升前缘缝翼的增升效果。
申请号:CN201210146257.9
申请日:2012/5/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基于五个控制剖面的缝翼展向控制曲线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缝翼展向控制曲线根据已经给定的五个控制剖面上确定的点位置,从翼根至翼尖方向分为四个段,第一个点至第二个点之间、第二个点至第三个点之间及第四个点至第五个点之间为二次曲线段,第三个点至第四个点之间为直线段,设计的步骤如下:1.1、二次曲线段的定义;采用曲线起点、曲线终点、曲线起点和终点切线交点和曲线型因子定义二次曲线;点S1为二次曲线的起点,点S2为二次曲线的终点,点S3为二次曲线起点切线和终点切线的交点,点S4为点S1和点S2连线的中点,点S5为二次曲线与线段S3S4的交点,曲线型因子f=S5S4/S3S4,式中:S5S4为点S5和点S4连线的长度,S3S4为点S3和点S4连线的长度,点S1、点S2和点S3组成的三角形称为二次曲线的控制三角形;1.2、定义机翼弦平面,将过机翼根弦线和机翼剖面扭转轴构成的平面定义为机翼弦平面;1.3、确定缝翼内型展向控制曲线控制点,分别将每个缝翼控制剖面上的内型前缘控制点PD垂直投影到机翼弦平面上,得到缝翼内型展向控制曲线的控制点第一点A、第二点C、第三点E、第四点F和第五点H;分别做机翼弦平面与缝翼控制剖面所在平面的交线,得到第一控制线[5]、第二控制线[6]、第三控制线[7]、第四控制线[8]、第五控制线[9];1.4、确定直线段EF[12];以第三点E为起点,第四点F为终点,得到直线段EF[12];1.5、确定切线BD[15];向第三点E外端延伸直线段EF[12]至点D,使点D至第三控制线[7]的距离为K1,用直线连接点D、第二点C并向点C外端延伸至点B,使点B至第三控制线[7]的距离为K3,得到切线BD[15];用直线连接第一点A和点B,得到切线AB[14]; 1.6、确定切线GH[16];向第四点F外端延伸直线段EF[12]至点G,使点G至第四控制线[8]的距离为K2,用直线连接点G和第五点H,得到切线GH[16];1.7、构成缝翼内型展向控制曲线,以三角形ABC为控制三角形,以f1为曲线型因子,确定二次曲线AC[10],f1=0.2~0.60;以三角形CDE为控制三角形,以f2为曲线型因子,确定二次曲线CE[11],f2=0.2~0.60;以三角形FGH为控制三角形,以f3为曲线型因子,确定二次曲线FH[13],f1=0.2~0.60;由二次曲线段AC[10]、二次曲线段CE[11]、直线段EF[12]、二次曲线段FH[13]构成缝翼内型展向控制曲线。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