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带卷收器锁止机构

标题:安全带卷收器锁止机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安全可靠的安全带卷收器锁止机构。包括:支座、托板、连杆、扭簧、棘爪、转轴、盖板、拉簧、旋钮,所述支座通过卡脚与卷收器本体连接,托板安装在支座上;托板、连杆、盖板、旋钮、拉簧依次通过转轴连接,棘爪与连杆连接,棘爪和连杆可以相对转动,扭簧在棘爪和连杆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旋钮带动拉杆转动,拉杆带动棘爪运动,直至锁止,棘爪与拉杆设计为可单方向相对转动的形式,既保证了可靠锁止,又有效收卷多余织带,束紧乘员,保证乘员安全。

申请号:CN201520204518.7

申请日:2015/4/7

申请人: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安全带卷收器锁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座(1)、托板(2)、连杆(3)、扭簧(4)、棘爪(5)、转轴(6)、盖板(7)、拉簧(8)、旋钮(9),所述支座(1)通过卡脚与卷收器本体连接,托板(2)安装在支座(1)上;托板(2)、连杆(3)、盖板(7)、旋钮(9)、拉簧(8)依次通过转轴(6)连接,棘爪(5)与连杆(3)连接,棘爪(5)和连杆(3)可以相对转动,扭簧(4)位于棘爪(5)和连杆(3)之间;具体的:所述连杆(3)包括第一本体部(3a),第一本体部(3a)一端为第一转动部(3b),另一端为第二转动部(3c),所述第一转动部(3b)上设有第一孔(3e)和第一凹槽(3f);所述第二转动部(3c)上设有转动轴(3d)、第二凹槽(3j)和第一止动部(3h);所述第一孔(3e)、所述转动轴(3d)以及所述转轴(6)的轴线均平行;所述第一本体部(3a)上靠近所述托板(2)的一侧沿所述转轴(6)的轴线方向设有导向部(3g);所述第二凹槽(3j)与所述扭簧(4)形状相匹配;所述棘爪(5)包括锁止部(5a)、第四转动部(5b)、第二止动部(5c);所述第四转动部(5b)设有第一转动孔(5d)、第三凹槽(5e)和导向部(5f),所述第一转动孔(5d)与连杆(3)上转动轴(3d)间隙配合;所述第三凹槽(5e)与所述第二凹槽(3j)位置相对应,并与所述扭簧(4)形状相匹配,所述扭簧(4)设置在所述第二凹槽(3j)与所述第三凹槽(5e)构成的空腔内,第二止动部(5c)在扭簧(4)力矩的作用下与所述连杆(3)的第一止动部(3h)抵接;所述托板(2)上设有呈长圆弧形的导向孔(2a)和第二转动孔(2b),所述导向孔(2a)与所述连杆(3)上导向部(3g)相匹配,所述转动孔(2b)与转轴(6)相匹配,所述导向孔(2a)以所述转轴(6)的轴心为圆心;所述盖板(7)上设有第三孔(7c)和圆弧凹陷部,所述第三孔(7c)与所述转轴(6)之间间隙配合;所述旋钮(9)包括圆筒状的第五转动部(9b),所述第五转动部(9b)上设有T型槽(9c)、圆弧凸出部(9d)、第四孔(9e)、扁平孔(9f);所述圆弧凸出部(9d)与盖板(7)上的圆弧凹陷部相匹配;所述T型槽(9c)在沿平行于所述转轴(6)轴线的截面方向上呈T字形,所述扁平孔(9f)的轴线与所述转轴(6)的轴线平行;所述转轴(6)设有第七转动部(6a)、第一凸出部(6b)、第二凸出部(6c)、拉簧卡脚(6d)、按钮卡脚(6e);所述第七转动部(6a)与托板(2)上的转动孔(2b)间隙配合;所述第一凸出部(6b)沿垂直于所述转轴(6)轴线的方向凸起,与所述连杆(3)上的第一凹槽(3f)相匹配;所述第二凸出部(6c)沿所述转轴(6)轴线的方向凸起,与所述旋钮(9)上的扁平孔(9f)相匹配;所述按钮卡脚(6e)沿垂直于所述转轴(6)轴线的方向凸起,且位于所述第二凸出部(6c)远离所述第一凸出部(6b)的一端端部;所述拉簧(8)设置在转轴(6)上,其一端固定在转轴(6)的拉簧卡脚(6d)上,另一端固定在旋钮(9)的T型槽(9c)内;所述连杆(3)与旋钮(9)通过转轴(6)连接,所述连杆(3)与旋钮(9)可绕转轴(6)同步旋转。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0 条回复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