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舱内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设计方法

标题:一种机舱内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设计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液压能源系统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飞机电动泵液压系统设计领域。本发明通过在机舱内的专用液压系统设备托架上安装并连接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相关附件,构建出能长时间工作的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使用飞机上产生的交流电,采用三台电动泵作为能源发生装置,正常情况下两台电动泵同时工作,出现故障时启动第三台电动泵,这样既保证了功率要求,又提高了系统的工作可靠性,此种方式能够在不改变原准机液压系统的设计、安装方式的前提下,通过在机舱内增加一套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来提高整机液压系统的功率输出,同时,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能够长时间可靠工作,避免了以往只能使用电动泵作为应急能源的弊端。

申请号:CN201110043581.3

申请日:2011/2/2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机舱内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设计方法,本方法采取以下步骤:(一)系统油箱(1)存放系统油液,交流电动泵(10A)通过吸油管路(24)将油液吸入产生高压油液,高压油液再通过单向活门(15A),交流电动泵(10B)通过吸油管路(24)将油液吸入并产生高压油液,高压油液再经过单向活门(15B),交流电动泵(10C)通过吸油管路(24)将油液吸入并产生高压油液,三路高压油液在会合之后经过系统高压油滤(9)后,进入供压管路(26),在经过安全阀(18)和蓄压器(21)后,向负载供压;(二)高压油液在经过负载后,流进回油管路(23),在经过系统回油滤(3)、采样活门(4)、系统回油滤(3)之后,回到系统油箱(1),交流电动泵(10A)壳体回油在经过单向活门(11A),交流电动泵(10B)壳体回油在经过单向活门(11B),交流电动泵(10C)壳体回油在经过单向活门(11C),三台电动泵的壳体回油在会合后,经过壳体回油滤(9),流进回油管路(23);(三)交流电动泵(10A)出口处安装有缓冲活门(14A)和压力继电器(13A),交流电动泵(10B)出口处安装有缓冲活门(14B)和压力继电器(13B),交流电动泵(10C)出口处安装有缓冲活门(14A)和压力继电器(13C),在高系统压油滤(12)后安装有缓冲活门(14D)、压力表指示器(16)、压力表传感器(17),使用充气管路(25)为蓄压器(21)充气,使用导线(27)连接压力表传感器(17)和压力表指示器(16),在系统中,使用吸油活门(7)、增压活门(8)、油箱加油活门(6)进行地面维护;其特征在于:(四)在飞机货舱内内设计、安装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设备架,系统油箱(1)、放气活门(2)、系统回油滤(3)、采样活门(4)、液压散热器(5)、油箱加油活门(6)、吸油活门(7)、增压活门(8)、壳体回油滤(9)、交流电动泵(10A)、交流电动泵(10B)、交流电动泵(10C)、单向活门(11A)、单向活门(11B)、单向活门(11C)、系统高压油滤(12)、压力继电器(13A)、压力继电器(13B)、压力继电器(13C)、缓冲活门(14A)、缓冲活门(14B)、缓冲活门(14C)、缓冲活门(14D)、单向活门(1SA)、单向活门(15B)、单向活门(15C)、压力表指示器(16)、压力表传感器(17)、安全阀(18)、充气活门(19)、微型压力表(20)、蓄压器(21)、风机(22)、回油管路(23)、吸油管路(24)、充气管路(25)、供压管路(26)、导线(27)均在设备架上采用标准紧固件进行安装;(五)使用能持续工作≥1小时的电动泵,将系统设计成为能够长时间稳定工作的交流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以保证系统设计满足使用要求;(六)在正常情况下,电动泵液压能源系统中两台交流电动泵同时工作为系统供压,当其中一台电动泵出现故障时,飞行员在驾驶舱内启动备用电动泵为系统供压。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0 条回复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