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平尾随动装置
标题:一种飞机平尾随动装置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机平尾随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严板、滚轮触发装置、扭力臂支座、限位块、扭力臂、铰链、铰链支座、扭力杆、扭力杆安装支座、铰链支座和铰链,将滚轮触发装置安装到封严板上;将两个铰链同轴安装在封严板上;铰链与铰链支座连接,铰链支座与外部机体连接。将扭力杆安装支座与铰链支座用螺栓连接;将扭力杆与扭力杆安装支座连接,扭力杆与扭力臂连接,扭力杆穿过铰链支座的通孔,并能在孔内自由转动;扭力臂的双耳与扭力臂支座单耳连接;将扭力臂支座与封严板连接;将封严板限位在外部机体上。本发明优点:重量轻,安装方便,占用空间小,整个随动装置基本在封严板平面内、结构更简单,安装不受外部构件影响。
申请号:CN201310374156.1
申请日:2013/8/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平尾随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封严板(1)、滚轮触发装置(2)、扭力臂支座(3)、限位块(4)、扭力臂(5)、铰链(6)、铰链支座(7)、扭力杆(8)、扭力杆安装支座(9)、铰链支座(10)和铰链(11); 封严板(1)为一个平板结构,在封严板(1)的一端带有下陷结构;扭力臂支座(3)带有单耳(32)结构;扭力臂(5)一端带有双耳(33),另一端带有内花键(35);铰链(6)由安装底板(36)和双耳(37)组成,双耳(37)的两个耳片位于安装底板(36)两侧,并与安装底板垂直;铰链支座(7)由单耳(38)、(39)和安装底座(40)组成,单耳(38)、(39)耳片的通孔轴线同轴;扭力杆(8)由圆柱体(41)、外花键(42)、细长圆杆(43)和外花键(44)组成,细长杆(43)位于外花键(43)和外花键(44)之间,圆柱体(41)位于扭力杆(8)一端;扭力杆安装支座(9)的安装底座(45)上加工有内花键(46);铰链支座(10)的安装底座(49)带有单耳(48);铰链(11)由安装底座(50)和双耳(51)组成; 将滚轮触发装置(2)的安装底座(27)通过螺栓安装到封严板(1)的驱动边(12)上;将铰链(6)通过安装底座(36)安装在封严板(1)的安装边(13)上,铰链(11)通过安装底座(50)与铰链(6)同轴安装在封严板的安装边;将轴承压入铰链支座(7)的单耳(39)的通孔中,并将螺栓穿过单耳(39)、双耳(37)的通孔,通过螺母紧固连接,单耳(39)、双耳(37)之间留有间隙;将轴承压入铰链支座(10)的单耳(48)的通孔中,并将螺栓穿过单耳(48)、双耳(51)的通孔,通过螺母紧固连接,单耳(48)与双耳(51)之间留有间隙;铰链支座(7)的安装底座(40)和铰链支座(10)的安装底座(49)与外部机体固定连接,实现封严板的固定; 将扭力杆安装支座(9)的安装底座(45)与铰链支座(10)的安装面用螺栓连接,连接时保证内花键(46)与铰链支座(7)上单耳(38)的通孔和铰链支座(10)上单耳(48)的孔同轴;将扭力杆(8)的外花键(44)与扭力杆安装支座(9)的内花键(46)连接,扭力杆(8)的外花键(42)与扭力臂(5)的内花键(35)连接,扭力杆(8)的圆柱体(41)穿过铰链支座(7)的单耳(38)上的通孔,并能在孔内自由转动;扭力臂(5)的双耳(33)通过其上的孔与扭力臂支座(3)单耳(32)上的孔连接;将扭力臂支座(3)的安装底座与封严板 连接;将封严板(1)通过下陷结构(4)限位在外部机体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