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颤振模型超重比的确定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颤振模型超重比的确定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航空结构力学领域,涉及一种用于颤振模型设计的,获取颤振模型超重比的设计方法。本方法根据基准梁架模型计算基准梁架的当量质量mBE,结合部件质量mA,计算基准梁架的当量质量比nBE;计算设计比例尺系数ndss;指定截面形状系数ns;指定颤振模型梁的质量比kb;计算颤振模型超重比nG。由于本发明方法使用了逆向设计方法代替以往在模型设计时所采用的试凑方法,在模型设计之初就考虑到各种可能对模型重量产生影响的因素及其数学关系,并进一步获得了模型超重比,减少了模型设计的不确定性,大大缩短了模型设计周期。

申请号:CN201210451712.6

申请日:2012/11/12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颤振模型超重比的确定方法,在保证具有飞机基准梁架颤振模型,其包括飞机的质量mA,梁架截面特性惯性矩Ix、Iy和极惯性矩J、高速颤振模型设计基本比例尺速压比ηq和密度比ηρ或低速颤振模型基本比例尺速度比ηV和密度比ηρ的基础上,确定颤振模型设计的超重比nG;令
使高、低速颤振模型统一;其特征在于,具体确定步骤如下:
步骤一、计算飞机基准梁架的当量质量比nBE,计算方法如下:
1.1、计算得到基准梁架的当量质量mBE:
根据梁架截面特性惯性矩Ix、Iy和极惯性矩J,计算出相应的带耳片矩形截面尺寸,进而得到显含截面尺寸的基准梁架模型;赋予梁架材料密度, 即可得到基准梁架的当量质量mBE;由截面特性惯性矩Ix、Iy和极惯性矩J获得带耳片矩形截面尺寸的方法如下:
1.1.1对于矩形截面,矩形截面尺寸的迭代公式为:
其中,
先设定α=α0=0.96,带入式[1]计算得到b/a,并根据式[2]计算α,再代入式[1],通过迭代,最终使α收敛于一个稳定值,进而可获得a和b;
1.1.2对于带耳片矩形截面,令耳片厚度
t=0.2b????????????????……………………………[3]
1.1.3对J进行调整
J1=J[1?(t/2b)2]???????……………………………[4]
1.1.4根据目标值Ix和J1,重复步骤1.1.1,获得a1和b1;
1.1.5根据目标值Iy,以及a1、b1和t值,可得到带耳片截面半宽度l;
并最终获取带耳片矩形梁截面尺寸2a1、2b1、t和2l;
1.2、计算基准梁架的当量质量比nBE:
nBE=mBE/mA????????????……………………………[6]
步骤二、计算设计比例尺系数ndss:
步骤三、指定截面形状系数ns:
ns的指定分两种情况:
如果实际所采用的主梁截面形式也为带耳片矩形梁截面形式则
ns=1????????????????……………………………[8]
如果实际所采用的主梁截面形式为带耳片矩形薄壁梁截面形式,则
0.3≤ns≤1???????????……………………………[9]
这种情况下ns的具体数值可根据具体情况指定获得,具体方法是通过调节截面薄壁的厚度参数来获得;
步骤四、指定颤振模型梁的质量比kb:
0.25≤kb≤0.4????????……………………………[10]
其中,
低速颤振模型情况下,kb偏小;高速颤振模型情况下,kb偏大;
步骤五、计算颤振模型超重比nG:
nG=nsndssnBE/kb?????……………………………[11]
颤振模型超重比nG尽量控制在以下范围内:
0.5≤nG≤2.0?????????……………………………[12]
如果超出此范围,可通过调整公式[7]至公式[10],获得满足要求的颤振模型超重比nG;
如果0.9≤nG≤1.1,则直接取nG=1。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压力感应流量稳定装置

标题:压力感应流量稳定装置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飞机供风装置的压力感应流量稳定装置,是对现有飞机供风装置的改进。装置包括安装装在飞机机体内部的皮托管式进气道、用风设备、安装衬套、静压管、柔性蒙皮、静压通孔,所述的皮托管式进气道,内壁的前部装有柔性蒙皮,柔性蒙皮的周边采用胶接或铆接在皮托管式进气道的内壁上,柔性蒙皮与皮托管式进气道的内壁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在腔体内的皮托管式进气道上开有静压通孔,静压通孔连接有静压管,静压管与飞机增加座舱或客舱相通,在进气道的后端布置有用风设备,用风设备四周连接有柔性安装衬套,安装衬套外侧与进气道内壁紧密连接。该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性高、维护简单的优点。

申请号:CN201210465738.6

申请日:2012/11/1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压力感应流量稳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装置包括安装装在飞机机体内部的皮托管式进气道[1]、用风设备[2]、安装衬套[3]、静压管[4]、柔性蒙皮[5]、静压通孔[6],所述的皮托管式进气道[1],内壁的前部装有柔性蒙皮[5],柔性蒙皮[5]的周边采用胶接或铆接在皮托管式进气道[1]的内壁上,柔性蒙皮[5]与皮托管式进气道[1]的内壁形成一个密封的腔体[8],在腔体[8]内的皮托管式进气道[1]上开有静压通孔[6],静压通孔[6]连接有静压管[4],静压管[4]与飞机增加座舱或客舱相通,在进气道[1]的后端布置有用风设备[2],用风设备[2]四周连接有柔性安装衬套[3],安装衬套[3]外侧与进气道内壁紧密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预测飞机生产成本的方法

标题:一种预测飞机生产成本的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预测飞机生产成本的方法。本发明选择与预测机型相似的已有机型作为对比机型,通过重量、机体复杂度(包括先进材料的应用和外形复杂度的提高)、数量三方面来修正预测机型的生产成本。此方法对影响生产成本的因素考虑全面,适用范围广,预测准确度高,适用于立项论证阶段对飞机生产成本的预算。

申请号:CN201210465896.1

申请日:2012/11/1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预测飞机生产成本的方法,其特征是,
第一步:选择与预测机型相类似的对比机型,并确定其对比机型机体制造人工工时EL,对比机型的选择数据包括:研制年代、机体材料构成、布局形式、重量、生产数量;
第二步:预测机型的重量修正,设:对比机型与预测机型的机体复杂度相同,对比机型与预测机型的生产数量相同,预测机型的重量修正系数K重量=W预测机型的空机重量/W对比机型的空机重量;
第三步:预测机型的机体复杂度的修正,机体复杂度的修正分为材料修正和外形复杂度的修正,材料修正系数的确定方法:设:对比机型由n种材料构成,对比机型机体中各种材料的结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LW1,LW2,……,LWn;对比机型上的各种材料在其研制年代的单位重量制造工时分别为:LH1,LH2,……,LHn;预测机型由m种材料构成,各种材料的结构重量百分比分别为:TW1,TW2,……,TWm;预测机型的各种材料在其制造年代单位重量制造工时分别为:TH1,TH2,……,THm;则材料修正系数为:对于100t级及以上飞机,K材料=0.8(TW1·TH1+TW2·TH2+……+TWm·THm)/(LW1·LH1+LW2·LH2+……+LWn·LHn)+0.2;对于100t级以下的中小型飞机,K材料=0.6(TW1·TH1+TW2·TH2+……+TWm·THm)/(LW1·LH1+LW2·LH2+……+LWn·LHn)+0.4;外形复杂度修正包括特殊外形导致的机体结构制造工时的增加与非结构方面制造工时的增加,外形修正系数K外形=1~2;
第四步:预测机型的数量修正,设:当前制造工时的熟练曲线斜率为S,对比机型的生产数量为LQ,预测机型的生产数量为TQ,依照上述三步修正出来的重量修正系数K重量、材料修正系数K材料、外形修正系数K外形及对比机型的制造工时数相乘得到与对比机型相同生产数量时的预测机型的机体制造人工工时:ET(LQ)=EL*K重量*K材料*K外形,生产数量为TQ架时预测机型的制造工时数为:
第五步:根据上述第四步的修正以后,得到预测飞机的机体制造人工工时,用预测机型的机体制造人工工时乘以预测机型的工时费率得到预测机型的机体制造人工成本,机体制造人工成本为总生产成本的25%,即可得到预测飞机的总生产成本。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机翼梁腹板弯剪试验装置

标题:一种飞机机翼梁腹板弯剪试验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结构部件试验装置,特别是受弯剪作用的结构部件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端中部带孔的矩形试验件1、试验台架2、试验夹具3和抗扭转结构12;试验台架2由基座5,上搭接板6,下搭接板7和T型对接件8组成,试验夹具3由四个L型角材9、根部连接板10以及中部带孔的端部连接板11组成。本实用新型取消了根部连接板和端部连接板与相背布置,上下对称的L型角材的搭接,避免了试验夹具本身成为一个刚性结构,消除了其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申请号:CN201220325687.2

申请日:2012/7/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机翼梁腹板弯剪试验装置,所述装置包括一端中部带孔的矩形试验件(1)、试验台架(2)、试验夹具(3)和抗扭转结构(12);试验台架(2)由基座(5),上搭接板(6),下搭接板(7)和T型对接件(8)组成,置于承力墙或刚性台架上;试验夹具(3)由四个L型角材(9)、根部连接板(10)以及中部带孔的端部连接板(11)组成,其中四个L型角材(9)分别布置于矩形试验件(1)的上、下长边两侧,试验夹具(3)夹持住矩形试验件(1)四边之后,插入试验台架(2),上搭接板(6)、下搭接板(7)分别与L型角材(9)连接,T型对接件(8)与根部连接板(10)连接,其特征在于:根部连接板(10)与矩形试验件(1)根部两侧连接,不与L型角材(9)连接;端部连接板(11)与矩形试验件(1)端部两侧连接,不与L型角材(9)连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测量清水箱水位的立柱浮子式水位传感器

标题:一种用于测量清水箱水位的立柱浮子式水位传感器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测量清水箱水位的立柱浮子式水位传感器,适用于清水箱水位测量领域,所述装置包括立柱1、干簧管2、浮子3、磁铁4,其特征在于:干簧管2固定安装在立柱1内部,干簧管2的安装高度为相应水位高度,浮子3为带中心通孔11的空心浮子,磁铁4安装在浮子3空心部分12,立柱1穿过浮子3的中心通孔5。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不锈钢浮子、泡沫塑料浮子体积较大的问题和铝合金浮子在水中的腐蚀问题以及水膜张力引起浮子卡滞的问题。结构简单,技术成熟,可靠性高,已经在飞机上得到应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申请号:CN201220324925.8

申请日:2012/7/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用于测量清水箱水位的立柱浮子式水位传感器,所述立柱浮子式水位传感器包括立柱(1)、干簧管(2)、浮子(3)、磁铁(4),其特征在于:干簧管(2)固定安装在立柱1内部,干簧管(2)的安装高度为相应水位高度,浮子(3)为带中心通孔(11)的空心浮子,磁铁(4)安装在浮子(3)空心部分(12),立柱(1)穿过浮子(3)的中心通孔(5)。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盘式微小流量测量装置

标题:一种盘式微小流量测量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准确测量微小流量的盘式层流流量测量装置,尤其能适应流量、压力变化范围较大的气体和液体流量测量。本实用新型涉及盘式层流流量测量装置为毛细管3盘式旋转安装成型,接嘴Ⅰ2和接嘴Ⅱ5分别安装于毛细管3的两端并与流体管路连接,接嘴Ⅰ2连接取压嘴Ⅰ1,接嘴Ⅱ5连接取压嘴Ⅱ6,毛细管3的内径为1.0~3.0mm。本实用新型盘式微小流量测量装置制造成本低,内部毛细管直接选用市场上的现货制作,外部壳体可用金属或非金属制作,外部接管咀可选用标准件。只要知道毛细管内径。测量范围宽,量程比可达100,最小流量可到每分钟毫升级,耐压值高,安装使用方便。

申请号:CN201220325736.2

申请日:2012/7/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盘式微小流量测量装置,毛细管(3)盘式旋转安装成型,接嘴Ⅰ(2)和接嘴Ⅱ(5)分别安装于毛细管(3)的两端并与流体管路连接,接嘴Ⅰ(2)连接取压嘴Ⅰ(1),接嘴Ⅱ(5)连接取压嘴Ⅱ(6),毛细管(3)的内径为1.0~3.0mm。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三重诱导插入式差压型流体测量装置

标题:一种三重诱导插入式差压型流体测量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气体介质流量测量三重诱导插入式差压型流体测量装置,包括探测棒(1)、密封块(6)、外套螺母(7)和输出端(8),在探测棒1的一端外设置3个大文丘里管(2),在中间的大文丘里管(2)内安装小文丘里管(3),小文丘里管(3)与导管(4)连接,导管(4)焊接在探测棒(1)上,在探测棒(1)的中部位置设置总压取出孔(5),在探测棒(1)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块(6)和外套螺母(7),探测棒(1)与总静压输出装置(8)连接,静压输出口(9)、总压输出口(10)分别安装于总静压输出装置(8)的两端。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重量轻、流阻小,可实现在线无泄漏安装或检测。

申请号:CN201220325739.6

申请日:2012/7/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三重诱导插入式差压型流体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重诱导插入式差压型流体测量装置包括探测棒(1)、密封块(6)、外套螺母(7)和输出端(8),在探测棒1的一端外设置3个大文丘里管(2),在中间的大文丘里管(2)内安装小文丘里管(3),小文丘里管(3)与导管(4)连接,导管(4)焊接在探测棒(1)上,在探测棒(1)的中部位置设置总压取出孔(5),在探测棒(1)的另一端设有密封块(6)和外套螺母(7),探测棒(1)与总静压输出装置(8)连接,静压输出口(9)、总压输出口(10)分别安装于总静压输出装置(8)的两端。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管路补偿器

标题:一种管路补偿器

摘要: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航空、航天器发动机引气管路系统以及其它需要补偿的管路系统。管路补偿器由管接头1、波纹管2、拉杆3、管接头4、螺塞5、支架6、支架7及螺母8组成,其中支架6、支架7分别焊接于管路补偿器两端管接头的内表面;拉杆3一端为球形结构,球形结构的直径大于拉杆直径,球形结构固定在管路补偿器一端支架6的球窝内,保证补偿器一端具有角度补偿功能;拉杆3的另一端穿过管路补偿器另一端支架7的中心孔后用一螺母8固定,拉杆3可在支架7中心孔内沿轴线滑动,螺塞5将拉杆3球形结构一端压紧在支架6的球窝内;波纹管2为金属螺旋波纹管,与两端管接头1和4焊接,具有拉伸、压缩和弯曲能力。

申请号:CN201220325690.4

申请日:2012/7/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管路补偿器,所述管路补偿器由管接头Ⅰ(1)、波纹管(2)、拉杆(3)、管接头Ⅱ(4)、螺塞(5)、支架Ⅰ(6)、支架Ⅱ(7)及螺母(8)组成,其特征在于:支架Ⅰ(6)由轴套和外部的支撑叶片组成,轴套一端孔径略大于拉杆(3)的杆径,该端里侧为一球窝,轴套的另一端为螺纹;支架Ⅱ(7)由轴套和外部的支撑叶片组成,轴套的孔径略大于拉杆(3)的杆径;拉杆(3)一端为球形结构,球形结构的直径大于拉杆直径,球形结构固定在管路补偿器一端支架Ⅰ(6)的球窝内,拉杆(3)的另一端穿过支架Ⅱ(7)轴套的中心孔后用螺母(8)固定,拉杆(3)可在支架Ⅱ(7)中心孔内沿轴线滑动,螺塞(5)将拉杆(3)的球形结构一端压紧在支架Ⅰ(6)的球窝内;管接头Ⅰ(1)、管接头Ⅱ(4)带有一段直管段;波纹管(2)为弹性波纹管,其两端分别与管接头Ⅰ(1)、管接头Ⅱ(4)外表面连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减缓摩擦磨损的滑动摩擦运动副机构

标题:一种减缓摩擦磨损的滑动摩擦运动副机构

摘要:一种减缓摩擦磨损的滑动摩擦运动副机构包括主动摩擦副(1)、从动摩擦副(2),其中,从动摩擦副(2)的摩擦接触面上设置轴线互相平行的直线(平面滑动摩擦运动副)或螺旋线(柱面滑动摩擦运动副)微槽(3),微槽(3)与滑动摩擦运动副的运动方向成α角(推荐30°~60°),主动摩擦副(1)、从动摩擦副(2)之间为间隙配合。本实用新型滑动摩擦运动副机构可有效减缓摩擦磨损,提高滑动摩擦运动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可靠性好,具有较佳的使用价值和较强的实用性。

申请号:CN201220325543.7

申请日:2012/7/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减缓摩擦磨损的滑动摩擦运动副机构,所述滑动摩擦运动副机构包括主动摩擦副(1)、从动摩擦副(2),主动摩擦副(1)、从动摩擦副(2)之间形成间隙配合,其特征在于:从动摩擦副(2)的摩擦接触面上设置微槽(3)。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机翼热气防冰系统

标题:一种机翼热气防冰系统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翼热气防冰系统,尤其适用于大中型运输类飞机的机翼防冰系统。它由防冰系统控制面板(1)、防冰引气单向活门(2)、防冰活门(3)、防冰压力调节器(4)、防冰温度传感器(5)、防冰压力传感器(6)、地面超温开关(7)、防冰总管(8)、防冰支管(9)、外侧防冰调节活门(10)、外侧伸缩管(11)、外侧笛形管(12)、内侧防冰调节活门(13)、内侧伸缩管(14)、内侧笛形管(15)、温度传感器(16)、交输活门(17)、防冰系统控制器(18)组成。本实用新型是能耗低、安全性高、防冰效果好的机翼热气防冰系统,具有通用性。

申请号:CN201220325773.3

申请日:2012/7/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机翼热气防冰系统,所述防冰系统由防冰系统控制面板(1)、防冰引气单向活门(2)、防冰活门(3)、防冰压力调节器(4)、防冰温度传感器(5)、防冰压力传感器(6)、地面超温开关(7)、防冰总管(8)、防冰支管(9)、外侧防冰调节活门(10)、外侧笛形管(12)、内侧防冰调节活门(13)、内侧笛形管(15)、温度传感器(16)、交输活门(17)、防冰系统控制器(18)组成;其中,防冰系统控制面板(1)、防冰活门(3)、防冰压力调节器(4)、防冰温度传感器(5)、防冰压力传感器(6)、地面超温开关(7)、外侧防冰调节活门(10)、内侧防冰调节活门(13)、温度传感器(16)和交输活门(13)分别与防冰系统控制器(18)连接,防冰活门(3)分别与防冰系统控制面板(1)连接; 机翼防冰系统呈左右对称布置,左、右机翼防冰系统由安装在中央翼的交输活门(13)连通,任意一侧防冰系统的结构为:防冰总管(8)、防冰支管(9)、外侧笛形管(11)和内侧笛形管(14)安装在机翼前缘,防冰总管(8)上依次安装有防冰引气单向活门(2)、防冰活门(3)、防冰压力调节器(4)、防冰温度传感器(5)、防冰压力传感器(6)和地面超温开关(7),防冰总管(8)和外侧笛形管(11)、内侧笛形管(14)通过防冰支管(9)相连接,防冰支管(9)上安装有外侧防冰调节活门(10)和内侧防冰调节活门(13)。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