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412019-11-27 03:15:41一种充填孔挤压试验件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412019-11-27 03:15:42一种复合材料纤维条、复合材料铺层及复合材料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392019-11-27 03:15:39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392019-11-27 03:15:39一种复合材料层压板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392019-11-27 03:15:39一种用于静力试验加载的支持框架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392019-11-27 03:15:39一种机翼颤振模型活动面连接装置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392019-11-27 03:15:39一种适用于跨音速机翼颤振试验的组合式整流机身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392019-11-27 03:15:39一种T尾跨音速颤振模型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392019-11-27 03:15:39一种模拟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电路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5:392019-11-27 03:15:39一种互锁控制电路及系统及互锁控制电路控制方法
返回顶部
一种充填孔挤压试验件
标题:一种充填孔挤压试验件
摘要:一种充填孔挤压试验件,属于航空复合材料强度分析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充填孔挤压试验件,包括均为盒型结构的第一夹持件和第二夹持件。本将复合材料层压板改为槽型梁结构,把原结构改为对称形式,使连接区截面弯矩相互抵消,试验件最终破坏模式为单纯的压缩破坏。并且将试验件直接固定在试验机上,在试验实施时,无需设计其它夹具,试验实施更方便,试验机的加载吨位也可以提高,可进行更厚的复合材料层合板充填孔挤压性能测试。
申请号:CN201520434835.8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充填孔挤压试验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均为盒型结构的第一夹持件(1)与第二夹持件(2)、平板(3)、槽型梁(4),其中,平板(3)与槽型梁(4)的槽边固定连接,平板(3)与槽型梁(4)的槽边一端固定于第一夹持件(1)上、下的内侧,另外一端与第二夹持件(2)上、下的内侧固定。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复合材料纤维条、复合材料铺层及复合材料
标题:一种复合材料纤维条、复合材料铺层及复合材料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纤维条、复合材料铺层及复合材料。所述复合材料纤维条包括多段纤维段(1),其中,各段所述纤维段(1)相互首尾衔接,且各段所述纤维段(1)衔接处具有夹角(2),所述复合材料纤维条用于构成所述复合材料铺层。采用这种结构,通过改变各段纤维段之间的夹角而改变该复合材料纤维条的轴压稳定性,从而得到更高轴压稳定性复合材料纤维条,且本发明的复合材料纤维条加工生产简单。
申请号:CN201510349198.9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复合材料纤维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纤维条包括多段纤维段(1),其中,各段所述纤维段(1)相互首尾衔接,且各段所述纤维段(1)衔接处具有夹角(2),所述复合材料纤维条用于构成所述复合材料铺层。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标题: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载装置及具有其的系统。所述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装置主体,其设置在基础上;第一承力座以及第二承力座,两者皆固定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主体上;第一作动筒底座,其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与所述第一承力座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承力座;第二作动筒底座,其与加载装置主体连接并能够沿其轴向运动;第二作动筒底座与第二承力座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二承力座。采用这种结构,能够通过调整第一作动筒与第一承力座以及第二作动筒与第二承力座的方式对作动筒进行位置的调整,相对于现有技术,其调整的幅度以及精度均有大幅度的提高。
申请号:CN201520433445.9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加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载装置包括:加载装置主体(1),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设置在基础上;第一承力座(2)以及第二承力座(3),所述第一承力座(2)以及所述第二承力座(3)固定设置在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上;第一作动筒底座(4),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的轴向运动;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与所述第一承力座(2)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承力座(2);第二作动筒底座(5),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连接,并能够沿所述加载装置主体(1)轴向运动;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与所述第二承力座(3)连接,并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承力座(3);其中,所述第一作动筒底座(4)用于连接作动筒(6)的筒体(61)或者活塞杆(62)中的一个,所述第二作动筒底座(5)用于连接所述作动筒(6)的筒体(61)或者所述活塞杆(62)中的另一个。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复合材料层压板
标题:一种复合材料层压板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层压板。所述复合材料层压板用于设置在所述拉伸试验机上;所述复合材料层压板具有多个孔状结构;所述复合材料层压板自其设置在所述拉伸试验机上的位置处向各个方向延伸,形成多个复合材料层压板分支;每个所述孔状结构设置在一个所述复合材料层压板分支上。在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材料层压板中,复合材料层压板自其设置在拉伸试验机上的位置处向各个方向延伸,形成多个复合材料层压板分支,且每个孔状结构设置在一个复合材料层压板分支上。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在一块复合材料层压板上测试该复合材料层压板相对于与该复合材料层压板的铺层方向呈各个角度的孔状结构的孔的挤压性能,提高了复合材料层压板的试验效率。
申请号:CN201520434376.3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复合材料层压板,用于复合材料层压板上的孔状结构的挤压试验,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材料层压板用于设置在所述拉伸试验机(3)上;所述复合材料层压板具有多个孔状结构(1);所述复合材料层压板自其设置在所述拉伸试验机上的位置处向各个方向延伸,形成多个复合材料层压板分支(2);每个所述孔状结构(1)设置在一个所述复合材料层压板分支(2)上。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静力试验加载的支持框架
标题:一种用于静力试验加载的支持框架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静力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静力试验加载的支持框架,以解决试验过程中由于试验厂房限制,承力地轨或承力墙无法满足加载要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支持框架,顶盖通过支柱固定设置在底座竖直上方,试验件固定设置在顶盖底部,静力试验加载作动筒固定设置在底座上,且位于试验件竖直下方,能够将试验加载载荷转化为支持框架结构的内力,从而可以不用重点考虑厂房中承力墙及承力地轨承载能力的限制,满足较大试验载荷的量级要求本实用新型的。
申请号:CN201520430245.8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用于静力试验加载的支持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1)、支柱(2)、底座(3),所述顶盖(1)通过所述支柱(2)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3)竖直上方;试验件固定设置在所述顶盖(1)底部,静力试验加载作动筒固定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且位于所述试验件竖直下方。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机翼颤振模型活动面连接装置
标题:一种机翼颤振模型活动面连接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弹性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翼颤振模型活动面连接装置,在保证模型外观一致性的同时,准确模拟活动面的操纵刚度,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活动面操纵刚度的更换。本实用新型的机翼颤振模型活动面连接装置包括主翼面梁架、活动面梁架、主翼面支臂、活动面支臂以及第一弹簧条和第二来弹簧条,采用水平和斜向位置的第一弹簧条和第二来弹簧条来模拟活动面的操纵刚度,在保证模型外观一致性的同时,准确模拟活动面的操纵刚度,还可以方便的进行活动面操纵刚度的更换,结构简单、加工方便、缩短了加工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申请号:CN201520430572.3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机翼颤振模型活动面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翼面支臂(3),固定设置在水平的主翼面梁架(1)上;活动面支臂(4),固定设置在活动面梁架(2)上;第一弹簧条(51),包括多根,沿水平方向设置,每根第一弹簧条(51)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翼面支臂(3)上,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活动面支臂(2)上;第二弹簧条(52),包括多根,与水平面呈一预定夹角,每根第二弹簧条(52)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主翼面支臂(3)上,另一端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活动面支臂(4)上;所述第二弹簧条(52)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面支臂(4)的连接点与所述第一弹簧条(51)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动面支臂(4)的连接点在同一水平轴线上,且所述轴线与所述第一弹簧条(51)与第二弹簧条(52)的轴线均垂直。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适用于跨音速机翼颤振试验的组合式整流机身
标题:一种适用于跨音速机翼颤振试验的组合式整流机身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弹性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跨音速机翼颤振试验的组合式整流机身,在保证整流效果和刚度、强度的前提下,能够方便拆装。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整流机身包括风洞连接件、模型安装底座、前机身骨架、后机身骨架、机头整流块、前机身上整流块、前机身下整流块、后机身上整流块、后机身下整流块、尾部整流块、中机身上盖板、中机身下盖板以及模型底板,通过分块化设计将整流机身分为不同的整流块,整流块通过卡槽和螺栓安装在机身金属骨架上,结构简单,通用性好,在保证整流装置强度和刚度的同时,拆装便捷。
申请号:CN201520434719.6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适用于跨音速机翼颤振试验的组合式整流机身,其特征在于,包括风洞连接件(1)、模型安装底座(2)、前机身骨架(3)、后机身骨架(4)、机头整流块(5)、前机身上整流块(6)、前机身下整流块(7)、后机身上整流块(8)、后机身下整流块(9)、尾部整流块(10)、中机身上盖板(11)、中机身下盖板(12)以及模型底板(13);所述模型安装底座(2)嵌入所述模型底板(13)的卡槽内,并通过螺栓与风洞连接件(1)固定连接;所述前机身骨架(3)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模型安装底座(2)和模型底板(13)固定连接,所述后机身骨架(4)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模型安装底座(2)和模型底板(13)固定连接;所述机头整流块(5)通过卡槽安装在所述前机身骨架(3)上,并通过螺栓分别与前机身骨架(5)和模型底板(13)固定;所述前机身上整流块(6)通过卡槽安装在所述前机身骨架(3)上,并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前机身骨架(3)和模型底板(13)固定;所述前机身下整流块(7)通过卡槽安装在所述前机身骨架(3)上,并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前机身骨架(3)和模型底板(13)固定;所述前机身上整流块(6)和前机身下整流块(7)之间通过上下贯通的螺栓固定;所述后机身上整流块(8)通过卡槽安装在所述后机身骨架(4)上,并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后机身骨架(4)和模型底板(13)固定;所述后机身下整流块(9)通过卡槽安装在所述后机身骨架(4)上,并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后机身骨架(4)和模型底板(13)固定;所述后机身上整流块(8)和后机身下整流块(9)之间通过上下贯通的螺栓固定;所述尾部整流块(10)通过卡槽安装在所述前机身骨架(3)上,并通过螺栓分别与所述后机身骨架(4)和模型底板(13)固定;所述中机身上盖板(11)和所述中机身下盖板(12)均通过螺栓安装所述前机身骨架(3)和后机身骨架(4)上。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T尾跨音速颤振模型
标题:一种T尾跨音速颤振模型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动弹性试验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T尾跨音速颤振模型,能够同时满足模型的刚度、质量和外形要求。本实用新型的T尾跨音速颤振模型,垂尾梁与平尾梁均为带四耳片的矩形空心梁结构,可以在满足三向刚度要求的同时,减轻模型的重量,并且梁的宏观截面尺寸小,不会超出翼型表面,空心梁和玻璃钢蒙皮之间填充轻质泡沫,更能精确保证模型质惯量分布。
申请号:CN201520434767.5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T尾跨音速颤振模型,其特征在于,包括:垂尾架(1),由垂尾梁(11)和垂尾肋(12)构成;平尾架(2),由平尾梁(21)和平尾肋(22)构成;T尾架,由所述垂尾架(1)以及所述垂尾架(1)顶部左右两侧的两个平尾架(2)构成,所述T尾架外表面铺设有玻璃钢蒙皮(3),与所述T尾架成型为T尾模型,且所述玻璃钢蒙皮(3)与所述T尾架之间的空隙处还设置有轻质填充泡沫(4);模型底座(5),固定设置在所述T尾架的底部。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模拟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电路
标题:一种模拟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电路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模拟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电路,属于电路设计领域,该模拟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电路包括电感L1、电感L2、开关K1、开关K2以及开关K3,其中,电感L1、电感L2以及开关K3串联,电感L2与开关K2并联,电感L1与电感L2串联后与开关K1并联,该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输出端,通过闭合/断开开关K1、K2、K3实现了模拟目标体和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检测面的接近状态、目标体和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检测面的远离状态以及模拟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断路故障模式和短路故障模式。
申请号:CN201520434717.7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模拟电感式接近传感器的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感L1、电感L2、开关K1、开关K2以及开关K3,其中,电感L1、电感L2以及开关K3串联,电感L2与开关K2并联,电感L1与电感L2串联后与开关K1并联,该电路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输出端,通过以下四种状态模拟目标体和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检测面的位置关系以及模拟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内部线圈短路/断路情况:当目标体和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检测面处于接近状态时,断开开关K1,断开开关K2,闭合开关K3,模拟电路输出的电感值为L1+L2;当目标体和电感式接近传感器检测面处于远离状态时,断开开关K1,闭合开关K2,闭合开关K3时,模拟电路输出的电感值为L1;当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内部线圈断路时,断开开关K1,断开开关K2,断开开关K3,模拟电路输出断路状态;当电感式接近传感器内部线圈短路时,闭合开关K1,断开开关K2,闭合开关K3,此时模拟电路输出短路状态。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互锁控制电路及系统及互锁控制电路控制方法
标题:一种互锁控制电路及系统及互锁控制电路控制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互锁控制电路及系统及互锁控制电路控制方法。所述互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第一可编程控制器设置在第一电路中;第二可编程控制器,所述第二可编程控制器设置在第二电路中;其中,所述第一可编程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可编程控制器之间相互电联,使所述第一可编程控制器与所述第二可编程控制器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电路或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一个电路处于连通状态,另一个电路处于断开状态。采用这种结构,通过硬件来对第一电路或者第二电路进行控制,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软件的方式,减少了误操作出现的可能性,且不会因为软件的损坏而导致损坏第一电路或第二电路,增加了电路的可靠性。
申请号:CN201510349303.9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互锁控制电路,用于控制电动活门通断;其特征在于,所述互锁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可编程控制器(11),所述第一可编程控制器(11)设置在第一电路(1)中;第二可编程控制器(21),所述第二可编程控制器(21)设置在第二电路(2)中;其中,所述第一可编程控制器(11)与所述第二可编程控制器(21)之间相互电联,使所述第一可编程控制器(11)与所述第二可编程控制器(21)之间能够相互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电路(1)或所述第二电路(2)中的一个电路处于连通状态,另一个电路处于断开状态。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