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量模拟方法及油量模拟系统

标题:一种油量模拟方法及油量模拟系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量模拟方法及油量模拟系统。所述油量模拟方法包括:步骤1:控制终端向DA转换模块传递油量数字信号;步骤2:DA转换模块将油量数字信号转换成连续油量模拟信号传递给油量测量模拟箱;步骤3:油量测量模拟箱将预处理后的连续油量模拟信号传递给燃油测量管理计算机;步骤4:燃油测量管理计算机读取该油量模拟信号并转换为油量信息后传送给激励器;步骤5:激励器接将此油量信息发送给控制终端;步骤6:控制终端根据油量信息而相应的调整油量数字信号;重复以检测燃油测量管理计算机中油量管理性能。采用这种方法,能模拟连续的燃油测量管理计算机的工作状态,相对现有技术,测试效果明显提高,且精度相对较高。

申请号:CN201510349196.X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油量模拟方法,用于检测燃油测量管理计算机中油量管理性能,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量模拟方法包括:步骤1:控制终端(1)向DA转换模块(2)传递油量数字信号;步骤2:DA转换模块(2)将收到的油量数字信号转换成连续油量模拟信号后,传递给油量测量模拟箱(3);步骤3:油量测量模拟箱(3)将收到的连续油量模拟信号进行预处理后,将预处理后的连续油量模拟信号传递给燃油测量管理计算机(4);步骤4:燃油测量管理计算机(4)读取收到的该油量模拟信号,将此信号转换为油量信息后,传送给激励器(5);步骤5:激励器(5)接收到油量信息后,将此油量信息发送给控制终端(1);步骤6:控制终端(1)根据收到的油量信息而相应的调整其传递给DA转换模块(2)的油量数字信号;重复上述步骤,以检测燃油测量管理计算机(4)中油量管理性能。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太阳能无人机

标题:一种太阳能无人机

摘要:本发明涉及无人机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无人机。太阳能无人机,包括通过左右机身连接的前翼和后翼,以及设置在机体上的动力系统、能源系统和任务载荷吊舱等;本发明的太阳能无人机采用串列翼双机身布局,有利于改善前翼受力特性,减轻其结构重量;并且,采用抬式布局,所有的升力面都提供正升力,可以提高气动布局本身的气动效率,更易于实现高升力和高升阻比;另外,采用全动操纵面,可以使升力面上能够铺贴太阳能电池的面积最大化,以获得更多的能量转化;进一步,前翼不设置操纵面,可以消除对结构设计的影响,减轻结构重量。

申请号:CN201510349939.3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太阳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翼(1),作为无人机的主升力面,采用大展弦比直机翼形式,其平面形状为矩形,且后缘未设置操纵面;后翼(2),作为所述无人机的副升力面,采用大展弦比直机翼形式,平面形状为矩形,后缘不设操纵面,所述后翼(2)还用于所述无人机的纵向配平以及俯仰与滚转操纵;并列设置的左机身(3)和右机身(4),所述前翼(1)通过所述左机身(3)和所述右机身(4)与所述后翼(2)连接;动力系统,设置在所述前翼(1)上,用于为所述无人机飞行提供动力;能源系统,作为所述动力系统的能源;起落架,设置在所述无人机下侧。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角度自适应梯子

标题:一种角度自适应梯子

摘要:一种角度自适应梯子,涉及飞机结构设计领域,踏板通过边梁踏板销轴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两所述边梁固定于两所述边梁(1)之间,连杆通过偏心摇臂接头与所述踏板连接,挂点连杆一端固定在飞机挂架支座上,另一端与连杆轴动连接。本发明提供的踏板可调式梯子结构简单合理,通过设置挂点连杆与连杆的共同作用调节踏板与边梁之间的角度,使梯子提升角发生变化时踏板与边梁所成角度也变化,使踏板一直处于方便人员的上、下的角度,装置稳定性高,安全可靠。

申请号:CN201510346952.3

申请日:2015/6/19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角度自适应梯子,包括边梁(1)、踏板(2),所述踏板(2)通过边梁踏板销轴(6)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两所述边梁(1)固定于两所述边梁(1)之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杆(3)、挂点连杆(4),连杆(3)通过偏心摇臂接头(7)与所述踏板(2)连接,挂点连杆(4)一端固定在飞机挂架支座上,另一端与连杆(3)轴动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建模方法、测试弯矩的方法以及测试挠度的方法

标题:一种建模方法、测试弯矩的方法以及测试挠度的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模方法、测试弯矩的方法以及测试挠度的方法。所述在弹性转动约束下的试验组件的建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检测待测试验件的各项参数;步骤2:建立待测试验件的二维模型并划分成任意多个节点;步骤3:为待测试验件施加载荷;步骤4:选取节点;步骤5:为待测试验件的两端或其中一端的节点施加约束;步骤6:建立扭力杆的二维模型;步骤7:为待测试验件施加约束,限制所述待测试验件沿其自身轴向转动;步骤8:为扭力杆的二维模型远离待测试验件的一端施加6个方向自由度的约束。本发明中的弹性转动约束下的试验组件的建模方法能够建立处于弹性转动约束状态下的待测试验件,相对于现有技术,其建模方法简单,效率高。

申请号:CN201510347213.6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在弹性转动约束下的试验组件的建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试验组件包括待测试验件以及用于约束待测试验件的扭力杆,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检测待测试验件的各项参数;步骤2:通过所述步骤1中的各项参数,建立待测试验件(1)的二维模型,将所述待测试验件(1)划分成任意多个节点(2);步骤3:为所述步骤1中的待测试验件(1)施加载荷;步骤4:选取所述步骤2中的节点(2),所述节点(2)至少包括所述待测试验件的两端的节点(2)以及沿其轴向方向的受到载荷处的节点(2);步骤5:为所述步骤4中的待测试验件(1)的两端或其中一端的节点(2)施加约束,所述约束用于约束所述待测试验件(1)的受到所述约束时相应的节点(2)的平动自由度;步骤6:在所述步骤2中的二维平面内建立扭力杆(3)的二维模型,其中,所述扭力杆(3)的二维模型的一端为所述步骤5中的受到所述约束的节点(2),且所述扭力杆(3)的二维模型的轴向方向垂直于所述待测试验件(1)的轴向方向与所述载荷的方向所形成的平面;步骤7:为所述待测试验件(1)施加约束,限制所述待测试验件(1)沿其自身轴向转动;步骤8:为所述步骤6中的扭力杆(3)的二维模型远离所述待测试验件(1)的一端施加6个方向自由度的约束。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大型飞机下反机翼燃油系统通气箱余油排放系统

标题:一种大型飞机下反机翼燃油系统通气箱余油排放系统

摘要:本发明涉及飞机燃油系统通气箱余油排放技术,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飞机下反机翼燃油系统通气箱余油排放系统,以解决余油排放系统排油效率低、使用不便的问题。本发明的余油排放系统中,在通气箱内设置回油引射泵,再通过主油箱中的电动供油泵作为回油引射泵的动流源,从而将通气箱中的余油排放到主油箱中,另外,还能通过通气箱底部的放沉淀阀进一步将通气箱中的余油排放干净,结构简单,排油效率高,并且操作方便,可以避免燃油喷洒到地面维护人员身上以及燃油污染周围环境。

申请号:CN201510346463.8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大型飞机下反机翼燃油系统通气箱余油排放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回油引射泵(5),设置在通气箱(1)内部,所述回油引射泵(5)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主油箱(8)连通;电动供油泵(7),设置在所述主油箱(8)内部,其出油口通过管路与所述回油引射泵(5)的动流口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电动供油泵(7)的开闭;放沉淀阀(3),设置在所述通气箱(1)的底部的开口处。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无人机机身及具有其的无人运输机

标题:一种无人机机身及具有其的无人运输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机身及具有其的无人运输机。所述无人机机身用于无人机,无人机将所述无人机经过处的气流分成两股气流,所述无人机机身的形状为自无人机机身首先接触所述气流处向所述两股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延伸所形成的形状能够使所述无人机在飞行时,所述两股气流对所述无人机机身所形成的压差能够为所述无人机提供升力,在本发明中的无人机机身中,无人机机身的形状为自无人机机身首先接触气流处向两股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且延伸所形成的形状能够使无人机在飞行时,两股气流对无人机机身所形成的压差能够为无人机提供升力。采用这种结构,能够为无人机机身提供额外的升力,节省了无人机能耗。相对于现有技术,提高了气动效率。

申请号:CN201510349326.X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无人机机身,用于无人机,所述无人机飞行时,所述无人机将所述无人机经过处的气流分成两股气流,所述两股气流分别沿所述无人机的飞行方向的相反方向流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机身(1)的形状为自所述无人机机身(1)首先接触所述气流处向所述两股气流的流动方向延伸,且所述延伸所形成的形状能够使所述无人机在飞行时,所述两股气流对所述无人机机身(1)所形成的压差能够为所述无人机提供升力。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工作电源电路

标题: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工作电源电路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工作电源电路,属于飞机配电技术领域,基于固态配电技术和计算机综合控制技术,通过检测更多的配电系统信息实现配电系统的智能化控制。该固态配电装置工作电源电路设有多个电源模块,每一个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仅连接一路汇流条,所述需要连接的汇流条包括工作电源汇流条以及功率汇流条,每一个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内部供电线路为内部用电模块供电,并在所述每一个内部用电模块内将输入的多个内部供电线路通过防反流二极管并联于一点。通过该固态配电装置工作电源电路消除了电源电路电源模块前的单点失效的隐患。

申请号:CN201520435182.5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工作电源电路,包括工作电源汇流条、功率汇流条、电源模块以及内部供电线路,所述工作电源汇流条为所述电源模块供电,所述功率汇流条通过固态功率控制器为负载供电,其特征在于:所述固态配电装置工作电源电路设有多个电源模块,每一个电源模块的输入端仅连接一路汇流条,所述需要连接的汇流条包括工作电源汇流条以及功率汇流条,每一个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内部供电线路向内部用电模块供电,并在所述每一个内部用电模块内将输入的多个内部供电线路通过防反流二极管并联于一点。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适用于大截面电线对接的接线板

标题:一种适用于大截面电线对接的接线板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大截面电线对接的接线板,涉及飞机电气设计领域,用于飞机上大截面电线的接线端子互相对接。该接线板包括垫板、底座、保护罩、接触螺钉、螺母以及垫片,垫板和底座固定连接,底座上开有安装接触螺钉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在其与垫板接触的一端为两边切平的圆孔,另一端为与接触螺钉的螺杆匹配的圆孔,将所述接触螺钉的头部的两边切平,配置成能恰好卡在底座上的螺钉孔中。该接线板通过垫板和保护罩可使接线板直接安装在飞机结构上,且接线柱的大小和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更改,电线的接线端子相互之间接触可靠,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申请号:CN201520434716.2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适用于大截面电线对接的接线板,其特征在于:用于飞机上大截面电线的接线端子互相对接,包括垫板(1)、底座(2)、保护罩(3)、接触螺钉(4)、螺母(5)以及垫片(6),垫板(1)和底座(2)固定连接,底座(2)上开有安装接触螺钉(4)的螺钉孔,所述螺钉孔在其与垫板(1)接触的一端为两边切平的圆孔,另一端为与接触螺钉(4)的螺杆匹配的圆孔,将所述接触螺钉(4)的头部的两边切平,配置成能恰好卡在底座(2)上的螺钉孔中,所述垫板(1)、底座(2)以及保护罩(3)通过螺栓连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蒙皮天线一体化结构

标题:一种蒙皮天线一体化结构

摘要:一种蒙皮天线一体化结构,涉及飞机结构设计领域,用于固定安装飞机上的天线,包括天线单元(1)的内侧开设有接线柱安装孔,接线柱(4)装在接线柱安装孔内,一端连接天线,另一端连接电子设备,天线单元(1)通过螺栓和托板螺母与连接带板(2)固定连接,连接带板(2)通过铆钉固定在长桁(3)与机身蒙皮(6)上,框(5)与长桁(3)垂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蒙皮天线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方便,避免了多次拆装天线对机身蒙皮造成的损伤,降低了天线对机身气动影响,装置稳定性大大提高,安全可靠。

申请号:CN201520430405.9

申请日:2015/6/19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蒙皮天线一体化结构,用于固定安装飞机上的天线,包括天线单元(1),所述天线单元(1)的内侧开设有接线柱安装孔,接线柱(4)装在接线柱安装孔内,一端连接天线,另一端连接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带板(2)、长桁(3)、框(5)、机身蒙皮(6),其中,所述天线单元(1)通过螺栓和托板螺母与连接带板(2)固定连接,连接带板(2)通过铆钉固定在长桁(3)与机身蒙皮(6)上,框(5)与长桁(3)垂直固定连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壁板压缩试验夹具

标题:一种壁板压缩试验夹具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飞行器试验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单易行、节约成本,又能保证每个试验件的支持系数保持一致的壁板压缩试验夹具。壁板压缩试验夹具包括固定设置在上下加载平台之间的上下卡槽,上下卡槽的凹槽内分别通过可更换的上下垫块将试验件进行固定,且上下加载平台的试验加载力线与试验件的剖面形心重合,简单易用,能够通过上下垫块对试验件提供了合理的支持边界,使试验载荷均匀地作用在试验件的夹持段且保证载荷的合力通过试验件剖面形心,简化了试验实施难度,提高了试验数据的有效性。

申请号:CN201520434770.7

申请日:2015/6/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壁板压缩试验夹具,设置在沿水平面上下对称的上加载平台(11)和下加载平台 (12) 上,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卡槽(21),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加载平台(11)的底面,远离所述上加载平台(11)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上垫块(31),活动设置在所述上卡槽(21)的凹槽中下卡槽(22),与所述上卡槽(21)之间以水平面对称,所述下卡槽(22)固定设置在所述下加载平台(12)的顶面,远离所述下加载平台(12)一侧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凹槽;下垫块(32),活动设置在所述下卡槽(22)的凹槽中;试验件(6)一端通过所述上垫块(31)固定在所述上卡槽(21)的凹槽内,另一端通过所述下垫块(32)固定在所述下卡槽(22)的凹槽内,且所述上加载平台(11)和下加载平台 (12) 上的试验加载力线与所述试验件(6)的剖面形心重合。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