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落架收放作动筒

标题:一种起落架收放作动筒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飞机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起落架收放作动筒结构。它的特点在于包括一个浮动活塞,所述浮动活塞设置有限位台,限位台与活塞杆止动面及锁定螺母止动面之间均具有浮动间隙。这种结构的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固定可靠,受载和传递载荷合理,安装、拆卸方便。安装在飞机前起落架上,可以解决飞机起落架收放过程末端对锁机构的冲击载荷大等困难,保证了飞机起落架的使用要求,并且该结构能够减小起落架锁机构的上锁力,提高了起落架锁机构的寿命和可靠性。

申请号:CN201120041489.9

申请日:2011/2/17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起落架收放作动筒,包括第一管接头[1]、第二管接头[2]、外筒[3]、活塞杆[4]、端盖[5]、锁定螺母[6],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浮动活塞[7],所述浮动活塞[7]设置有限位台[8],所述限位台[8]与活塞杆[4]止动面[9]及锁定螺母[6]止动面[10]之间均具有浮动间隙。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智能蒙皮

标题:一种智能蒙皮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适用于飞机蒙皮、机翼等部位能使得天线小型化、隐形化的一种智能蒙皮。包括内蒙皮[1]、外蒙皮[2]、加强肋[3]及电子天线元件[4],所述加强肋[3]位于内蒙皮[1]上,所述电子天线元件[4]位于内蒙皮[1]及外蒙皮[2]之间,所述内蒙皮[1]及外蒙皮[2]为玻璃钢或纤维织物铺层。本智能蒙皮结构紧凑、蒙皮内外表面都无需凸起机构紧凑、结构简单可靠、传力合理、重量轻、电子天线内嵌于先进复合材料结构铺层之间、透波性好。

申请号:CN201120041502.0

申请日:2011/2/17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智能蒙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蒙皮[1]、外蒙皮[2]、加强肋[3]及电子天线元件[4],所述加强肋[3]位于内蒙皮[1]上,所述电子天线元件[4]位于内蒙皮[1]及外蒙皮[2]之间,所述内蒙皮[1]开有圆孔[5],所述蒙皮内的电子天线元件[4]的馈线头通过圆孔[5]与飞机内部设备连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轰运类飞机燃油量测量油箱变形修正方法

标题:轰运类飞机燃油量测量油箱变形修正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燃油量测量技术,涉及一种轰运类飞机燃油量测量油箱变形修正方法。基于一个包括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和油箱液位传感器的机载燃油量测量解算系统,修正的步骤是:建立飞机燃油量测量油箱变形修正曲线;进行燃油量测量修正。本发明提高了轰运类飞机燃油量测量的精度,满足了现代轰运类飞机高精度燃油量测量的需要。

申请号:CN201110232594.5

申请日:2011/8/15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轰运类飞机燃油量测量油箱变形修正方法,基于一个包括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和油箱液位传感器的机载燃油量测量解算系统,修正的步骤是:1.1、建立飞机燃油量测量油箱变形修正曲线:飞机燃油量测量油箱变形修正曲线由地面油箱变形修正曲线和空中油箱变形修正曲线组成;1.1.1、建立飞机燃油量测量地面油箱变形修正曲线:1.1.1.1、划分地面设计工况:在飞机处于地面停机状态、不包含燃油的标准装载情况下,按照载油量由零油至满油平均划分为n个工况,n=6~10,第一地面设计工况为零油状态,最后一个地面设计工况为满油状态;1.1.1.2、获取各地面设计工况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1.1.1.2.1、获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外包络面:根据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提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同时,在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外包络面;1.1.1.2.2、确定各地面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按照地面压力加油状态进行燃油重量分布计算,确定燃油载荷数据,根据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获取油箱结构载荷数据,燃油载荷数据和油箱结构载荷数据共同构成地面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1.1.1.2.3、进行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变形分析:建立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各地面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进行结构变形分析,得到包含节点初始坐标和变形位移的结果文件;1.1.1.2.4、获取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根据上述结果文件提取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型架容腔模型外包络面上节点的初始坐标和变形位移;以此为基础,构造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模型外包络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变形后的油箱容腔模型包络面,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1.1.1.3、计算各地面设计工况的油箱变形修正系数:针对第一地面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确定第一地面设计工况对应的载油量Q1在该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中的油平面,并将此油平面导入机载燃油量测量解算系统,得到燃油量解算结果为S1,计算出Q1与S1的比值a1作为该地面设计工况的油箱变形修正系数;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出第二至最后一个地面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变形修正系数a2至an;1.1.1.4、拟合地面油箱变形修正曲线:通过线性插值或其他高阶插值方法将各地面设计工况的油箱变形修正系数ai拟合成地面油箱变形修正曲线,i=1~n的自然数;该地面油箱变形修正曲线的横坐标为载油量的数值,纵坐标为油箱变形修正系数的数值;1.1.2、建立飞机燃油量测量空中油箱变形修正曲线:1.1.2.1、划分空中设计工况:在飞机处于空中巡航状态、标准装载情况下,按照飞机总重量由空机重量至最大起飞重量平均划分为p个工况,p=8~12,第一空中设计工况为空机状态,最后一个空中设计工况为最大起飞重量状态;1.1.2.2、获取各空中设计工况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1.1.2.2.1、获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外包络面:根据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提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同时,在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外包络面;1.1.2.2.2、确定各空中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按照空中正常耗油状态进行燃油重量分布计算,确定燃油载荷数据,根据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吹风载荷数据获取油箱结构载荷数据,燃油载荷数据和油箱结构载荷数据共同构成空中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1.1.2.2.3、进行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变形分析:建立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各空中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进行结构变形分析,得到包含节点初始坐标和变形位移的结果文件;1.1.2.2.4、获取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根据上述结果文件提取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型架容腔模型外包络面上节点的初始坐标和变形位移;以此为基础,构造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模型外包络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变形后的油箱容腔模型包络面,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1.1.2.3、计算各空中设计工况的油箱变形修正系数:针对第一空中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确定第一空中设计工况所对应的载油量M1在该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中的油平面,并将此油平面导入机载燃油量测量解算系统,得到燃油量解算结果为N1,计算出M1与N1的比值b1作为该空中设计工况的油箱变形修正系数;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出第二至最后一个空中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变形修正系数b2至bp;1.1.2.4、拟合空中油箱变形修正曲线:通过线性插值或其他高阶插值方法将各空中设计工况的油箱变形修正系数bj拟合成空中油箱变形修正曲线,j=1~p的自然数;该空中油箱变形修正曲线的横坐标为飞机总重量的数值,纵坐标为油箱变形修正系数的数值;1.2、进行燃油量测量修正:1.2.1、选择油箱变形修正曲线:机载燃油量测量解算系统根据飞机是否离地选择油箱变形修正曲线,飞机离地后选择空中油箱变形修正曲线,否则选择地面油箱变形修正曲线;1.2.2、确定当前的燃油量修正系数:飞机离地后以飞管系统提供的飞机总重量数据为横坐标,在空中油箱变形修正曲线中找出当前的燃油量修正系数;否则,以机载燃油量测量解算系统解算的当前燃油量为横坐标,在地面油箱变形修正曲线中找出当前的燃油量修正系数;1.2.3、燃油量修正:将机载燃油量测量解算系统解算的当前燃油量乘以当前的燃油量修正系数得到修正后的燃油量测量结果。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LY12CZ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级量化方法

标题:LY12CZ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级量化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腐蚀损伤评估技术,涉及一种LY12CZ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级量化方法。量化分级的步骤如下:进行LY12CZ铝合金的剥蚀试验;对腐蚀后试件的按照HB?5455-90给出的腐蚀等级标准进行分级;利用金相法测量腐蚀后试件的腐蚀深度d;对预腐蚀后的试件进行疲劳试验;计算预腐蚀后试件的腐蚀损伤程度Di;计算每个时间档预腐蚀试件的疲劳寿命损失率ηi;确定腐蚀损伤量化分级、腐蚀损伤程度Di与疲劳寿命下降率η三者的关系。本发明能准确地对LY12CZ铝合金材料的腐蚀损伤进行分级,并根据腐蚀损伤的级别对LY12CZ铝合金材料的疲劳寿命的变化情况做出判断。

申请号:CN201110232439.3

申请日:2011/8/15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LY12CZ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级量化方法,参照HB?5455-90给出的铝合金材料腐蚀损伤分级进行量化,其特征在于,根据不同腐蚀损伤对结构疲劳寿命的影响对LY12CZ铝合金材料的腐蚀等级进行量化处理,量化分级的步骤如下:
1.1、进行LY12CZ铝合金的剥蚀试验:首先在EXCO录蚀溶液中对LY12CZ铝合金试件进行不同时间下的预腐蚀试验,预腐蚀时间分为:0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44小时6档,0小时时间档试件数量为7个,其余每个时间档进行预腐蚀试验的试件数量为12~15个,预腐蚀后取出进行清洗和干燥;
1.2、对腐蚀后试件的按照HB?5455-90给出的腐蚀等级标准进行分级;
1.3、利用金相法测量腐蚀后试件的腐蚀深度d:从每个时间档的预腐蚀试件中取出5个利用金相法进行测量,试验时先对试件表面进行初步观测,将试件可能的最大腐蚀深度部位制成金相试样,测量金相试样腐蚀处的剩余厚度h,则腐蚀深度d为:
d=h0-h………………………………………………………………….[1]
式中:h0为试件未腐蚀时的厚度;
每个试件测量的腐蚀深度值为5~7个,将除0小时以外的每个时间档所有试件的腐蚀深度测量数据按照正态分布求其均值,并将该均值作为该时间档试件的腐蚀深度di,i=1,2,……,6;其中,0小时时间档的腐蚀深度d1为零;
1.4、对预腐蚀后的试件进行疲劳试验:从每个时间档的预腐蚀试件中取出7个进行疲劳试验,得到7个疲劳寿命数值,然后对上述7个疲劳寿命数值按照对数正态分布求其均值lgNi:
式中,Nij为第i个预腐蚀时间档下第j个试件的疲劳寿命;
并由式[2]求得每个预腐蚀时间档下的疲劳寿命值Ni;
1.5、计算预腐蚀后试件的腐蚀损伤程度Di:
1.6、计算每个时间档预腐蚀试件的疲劳寿命损失率ηi:
式中,N0是预腐蚀时间为0小时试件的疲劳寿命;
1.7、确定腐蚀损伤量化分级、腐蚀损伤程度Di与疲劳寿命下降率η三者的关系如下:
HB?5455-90腐蚀分级的第一级的腐蚀损伤程度为D1,疲劳寿命损失率为η1;HB?5455-90腐蚀分级的第二级的腐蚀损伤程度为D2,疲劳寿命损失率为η2;依次类推,HB?5455-90腐蚀分级的第六级的腐蚀损伤程度为D6,疲劳寿命损失率为η6。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吹气式阵风发生器

标题:一种吹气式阵风发生器

摘要:一种吹气式阵风发生器,属于风洞试验装置。该阵风发生器由整流罩[1]、主导气管[2]、分支导气管[3]和外接气源[5]四个部分组成,外接气源[5]连接主导气管[2],主导气管[2]横穿整流罩[1]内部,在主导气管[2]上沿自身轴向布置若干开口,各分支导气管[3]通过上述开口与主导气管[2]连接,分支导气管[3]的末端喷口[4]与整流罩[1]外表面平齐。本发明构造简单,安装方便,不但可以模拟飞机飞行过程中遇到的连续、随机阵风,而且既可以产生离散阵风又能够产生连续阵风,也可以模拟不同温度以及不同压力的特殊阵风。

申请号:CN201110113952.0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吹气式阵风发生器,其特征在于,该阵风发生器由整流罩[1]、主导气管[2]、分支导气管[3]和外接气源[5]四个部分组成,外接气源[5]连接主导气管[2],主导气管[2]横穿整流罩[1]内部,在主导气管[2]上沿自身轴向布置若干开口,各分支导气管[3]通过上述开口与主导气管[2]连接,分支导气管[3]的末端喷口[4]与整流罩[1]外表面平齐。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散热器冷边风量现场校验方法

标题:一种散热器冷边风量现场校验方法

摘要:一种散热器冷边风量现场校验方法,在散热器试验装置冷边风管上安装用于测量风机风量的流量计,在风机的排气管路上引出校验旁路;在进行冷边风量现场校验时,开通校验旁路,在校验旁路外接安装有校验流量计的管路,在排气管路的排风口加装排风挡板,进行校验;校验完成后,拆除安装有校验流量计的管路,闭合校验旁路,在排气管路的排风口去除排风挡板,恢复正常设备状态。本发明的散热器冷边风量校验装置使得测量风量的流量计定期校验变得可行,且本发明的校验装置可消除流量计的安装等系统误差,简单、可行、可靠,解决了散热器试验装置中流量计测量的准确性和现场比对校验问题。

申请号:CN201110114013.8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散热器冷边风量现场校验方法,在散热器试验装置冷边风管(1)上安装用于测量风机(3)风量的流量计(2),其特征在于,在风机(3)的排气管路(7)上引出校验旁路(8);在进行冷边风量现场校验时,开通校验旁路(8),在校验旁路(8)外接安装有校验流量计的管路(6),在排气管路(7)的排风口加装排风挡板(4),进行校验;校验完成后,拆除安装有校验流量计的管路(6),闭合校验旁路(8),在排气管路(7)的排风口去除排风挡板(4),恢复正常设备状态。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飞机燃油全模试验台油箱液位底部测试口位置确定方法

标题:飞机燃油全模试验台油箱液位底部测试口位置确定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燃油系统试验技术,涉及一种飞机燃油全模试验台油箱液位底部测试口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油箱底部测试口位置的步骤如下:建立燃油全模试验台坐标系;获取油箱容腔模型的底面;油箱容腔模型底面离散化;获取姿态离散数组集合;构造与姿态离散数组集合中各个姿态离散数组对应的、过坐标原点的旋转平面集合;确定油箱容腔模型底部不可测油量总和最小的位置。本发明能在各种设计姿态下,最大限度的提高油位测试范围,满足了现代飞机燃油系统全模试验台液位测试系统设计的需要。

申请号:CN201110232584.1

申请日:2011/8/15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飞机燃油全模试验台油箱液位底部测试口位置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油箱底部测试口位置的步骤如下:
1.1、建立燃油全模试验台坐标系:燃油全模试验台坐标系与飞机机体坐标系相同,飞机机体坐标系定义为:以飞机机头原点为坐标原点,以飞机纵轴线为X轴,机尾方向为正方向,以飞机构造水平面内、过原点并垂直于X轴的直线为Y轴,正方向指向右机翼,Z轴按照右手定则确定;
1.2、获取油箱容腔模型的底面:根据油箱三维数字模型,提取油箱容腔模型,在油箱容腔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油箱容腔模型的底面;
1.3、油箱容腔模型底面离散化:针对提取出的油箱容腔模型底面,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中对曲面进行离散化的工具,将油箱容腔模型底面进行离散,构造出底面离散点模型,并读取离散点坐标;
1.4、获取姿态离散数组集合:对燃油全模试验台油箱液位测量系统的滚转角和俯仰角范围,以角度α为间隔进行离散,α=1°~2°,得到m个俯仰角离散数据与n个滚转角离散数据,将任意一个俯仰角离散数据与任意一个滚转角离散数据组合为一个姿态离散数组,共有m*n个姿态离散数组,将其称为姿态离散数组集合;
1.5、构造与姿态离散数组集合中各个姿态离散数组对应的、过坐标原点的旋转平面集合:根据每个姿态离散数组中的俯仰角度值和滚转角度值,先将X-Y平面绕X轴旋转俯仰角度值,再绕Y轴旋转滚转角度值,得到与该姿态离散数组对应的旋转平面,共得到m*n个旋转平面,称为旋转平面集合;
1.6、确定油箱容腔模型底部不可测油量总和最小的位置:
1.6.1、计算初始离散点的剩余体积和:将油箱容腔模型底面离散点模型的第一离散点记为初始离散点,过该初始离散点建立与旋转平面集合中的m*n个旋转平面一一对应的m*n个油平面,每个油平面与所对应的旋转平面平行,用每个油平面切分油箱容腔模型,得到每个油平面以下油箱容腔模型的体积V1~Vm*n,将上述体积之和记为初始离散点剩余体积和Vc;
1.6.2、确定初始离散点的相邻离散点:将初始离散点上面的相邻离散点称作上相邻离散点,将初始离散点下面的相邻离散点称作下相邻离散点,将初始离散点左面的相邻离散点称作左相邻离散点,将初始离散点右面的相邻离散点称作右相邻离散点,如果某方向没有相邻离散点则将该方向省略;
1.6.3、计算相邻离散点的剩余体积和:按照步骤1.6.1的方法分别计算出上、下、左、右相邻离散点的剩余体积和Vs、Vx、Vz、Vy;
1.6.4、确定油箱容腔模型底部不可测油量总和最小的位置:找出上、下、左、右相邻离散点的剩余体积和Vs、Vx、Vz、Vy的最小值,将该最小值与初始离散点剩余体积和Vc比较,如果该最小值大于等于初始离散点剩余体积和Vc,则初始离散点对应的位置为油箱容腔模型底部不可测油量总和最小的位置;如果该最小值小于初始离散点剩余体积和Vc,则将该最小值对应的相邻离散点作为新的初始离散点,按照步骤1.6.1至步骤1.6.4的方法重新确定油箱容腔模型底部不可测油量总和最小的位置,直到确定出油箱容腔模型底部不可测油量总和最小的位置为止,油箱容腔模型底部不可测油量总和最小的位置即为油箱底部测试口的位置。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机身结构爆破切割防护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机身结构爆破切割防护方法

摘要:一种飞机机身结构爆破切割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护装置的截面为槽型结构,安装过程中,防护装置覆盖切割索,该防护装置的一侧弯边与切割索附近的长桁结构或框结构连接,另一侧弯边的位置越过切割索中心线,上述另一侧弯边的底端与切割索保护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留有缝隙,并且防护装置的顶部与切割索保护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留有空腔。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爆破切割产生的反向冲击碎片和形成出口处弯边毛刺对逃生人员的影响,同时,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申请号:CN201110113936.1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机身结构爆破切割防护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护装置的截面为槽型结构,安装过程中,防护装置覆盖切割索,该防护装置的一侧弯边与切割索附近的长桁结构或框结构连接,另一侧弯边的位置越过切割索中心线,上述另一侧弯边的底端与切割索保护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留有缝隙,并且防护装置的顶部与切割索保护装置的上表面之间留有空腔。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单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单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

摘要:一种飞机单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属于环境控制技术领域,是减少飞机冲压空气量、提高空气-液体热交换效率的新技术,是对空气-液体热交换方式的改进。在机身外表面安装单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该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包括外表面(1),内表面(2),进液口(3),出液口(4),密封端头(5)、(6),以及与机身连接部分(8),在外表面(1)与内表面(2)之间安装单层散热翅片(7)。该方法与空气-空气蒙皮热交换器相比,其换热系数更高,换热量更大,制冷效果更好;与空-液热交换器相比,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利用与飞机蒙皮融为一体的附面层散热技术,取消了传统的冲压进气道空气冷却方式,大大减小了系统对飞机的燃油代偿损失,提高了飞机航时;同时可满足飞机隐身性能要求。

申请号:CN201110113992.5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飞机单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身外表面安装单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该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包括外表面(1),内表面(2),进液导管(3),出液导管(4),密封端头(5)、(6),以及与机身连接部分(8),在外表面(1)与内表面(2)之间安装单层散热翅片(7)。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双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双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

摘要:一种飞机双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属于环境控制技术领域,是减少飞机冲压空气量、提高空气-液体热交换效率的新技术,是对单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式的改进。在机身蒙皮外表面安装双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该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包括外表面(1),内表面(2),进液导管(3),出液导管(4),密封端头(5)、(6),机身连接部分(10),在内表面(2)与蒙皮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11),外表面(1)与内表面(2)之间安装双层散热翅片,该双层散热翅片包括内层散热翅片(7)、外层散热翅片(8)和内外层散热翅片的隔板(9)。该方法与空气-空气蒙皮热交换器相比,其换热系数更高,换热量更大,制冷效果更好;与空-液热交换器相比,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利用与飞机蒙皮融为一体的附面层散热技术,取消了传统的冲压进气道空气冷却方式,大大减小了系统对飞机的燃油代偿损失,提高了飞机航时;同时可满足飞机隐身性能要求。

申请号:CN201110113994.4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飞机双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机身蒙皮外表面安装双层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该空气-液体蒙皮热交换器包括外表面(1),内表面(2),进液导管(3),出液导管(4),密封端头(5)、(6),机身连接部分(10),在内表面(2)与蒙皮外表面之间留有间隙(11),外表面(1)与内表面(2)之间安装双层散热翅片,该双层散热翅片包括内层散热翅片(7)、外层散热翅片(8)和内外层散热翅片的隔板(9)。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