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72019-11-27 03:18:17一种飞机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上的烟雾探测装置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72019-11-27 03:18:17一种合页式卡箍夹紧机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72019-11-27 03:18:17一种放油工具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72019-11-27 03:18:17用于建立轰运类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标准设计工况确定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72019-11-27 03:18:17一种耳片结构夹持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72019-11-27 03:18:17一种新型高温管路绝热层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52019-11-27 03:18:15一种战斗机驾驶员周围平均温度等效微环境的诱导构造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52019-11-27 03:18:15一种用于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52019-11-27 03:18:15一种大型管网流量分配试验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8:152019-11-27 03:18:15一种飞机空速管静压检查夹紧接头
返回顶部
一种飞机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上的烟雾探测装置
标题:一种飞机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上的烟雾探测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飞机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上的烟雾探测装置。探测装置包括左支管、右支管、腔体和烟雾探测器。左支管的一端通过腔体与右支管的一端连接,烟雾探测器布置在腔体内,左支管的另一端与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连接,右支管的另一端与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支管构型的设计,特别是支管直径的变化来控制进口和出口的气流压差,将烟雾探测器安装处的气流速度调节到烟雾探测器工作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从主管路引出一股气流通过腔体,电子设备架内若发生烟雾,则烟雾随着引出的气流流过腔体内的烟雾探测器格栅,从而达到烟雾探测的效果。
申请号:CN201120038291.5
申请日:2011/2/15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上的烟雾探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探测装置包括左支管(2)、右支管(5)、腔体(3)、烟雾探测器(4),左支管(2)的一端通过腔体与右支管(5)的一端连接,烟雾探测器(4)布置在腔体内,左支管(2)的另一端与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1)连接,右支管(5)的另一端与电子设备架强迫通风出风管路(1)连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合页式卡箍夹紧机构
标题:一种合页式卡箍夹紧机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合页式卡箍夹紧机构。夹紧机构包括左合页、铆钉、右合页、挂柱、开口销、螺栓、螺母、挡圈、棘轮扳手,左合页与右合页的根部通过铆钉连接;左合页活动端头安装螺栓,螺栓穿过右合页活动端头的长圆孔后用螺母固定,螺栓的端头安装开口销;螺母外型的六方形部分安装棘轮扳手,螺母外型的六方形两端的圆槽内各安装一个轴用挡圈。本实用新型采用棘轮扳手与合叶式卡箍配合,可在较小的操作空间内,通过转动棘轮扳手使卡箍夹紧圆柱体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将重物挂在挂柱上,从而实现重物在圆柱体上悬挂,通过棘轮扳手拧紧卡箍可产生不大于150kg摩擦力,操作轻便、快捷。
申请号:CN201120038306.8
申请日:2011/2/15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合页式卡箍夹紧机构,其特征在于,夹紧机构包括左合页、铆钉、右合页、挂柱、开口销、螺栓、螺母、挡圈、棘轮扳手,左合页与右合页的根部通过铆钉连接;左合页活动端头安装螺栓,螺栓穿过右合页活动端头的长圆孔后用螺母固定,螺栓的端头安装开口销;螺母外型的六方形部分安装棘轮扳手,螺母外型的六方形两端的圆槽内各安装一个轴用挡圈。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放油工具
标题:一种放油工具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放油工具,特别是一种采用螺栓堵帽形式放油开关的油箱放油工具。放油工具包括起第一管接头、橡胶软管、第二管接头、卡箍,第一管接头的一端为套筒结构,套筒结构的内壁上均匀开有导油槽,所述卡箍将橡胶管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管接头的另一端上,所述卡箍将橡胶管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管接头上。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管接头拧下放油开关堵帽的螺栓,不用取出掉入第一管接头内的开关堵帽,就能将油箱内的油导出。其结构紧凑,操作方便、清洁,适于油箱的快速放油。
申请号:CN201120038308.7
申请日:2011/2/15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放油工具,其特征在于,放油工具包括起第一管接头(1)、橡胶软管(2)、第二管接头(3)、卡箍(4),第一管接头(1)的一端为套筒结构(6),套筒结构(6)的内壁上均匀开有导油槽(5),所述卡箍(4)将橡胶管(2)的一端连接到第一管接头(1)的另一端上,所述卡箍(4)将橡胶管(2)的另一端连接到第二管接头(2)上。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用于建立轰运类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标准设计工况确定方法
标题:用于建立轰运类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标准设计工况确定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燃油测量技术,涉及对用于建立轰运类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标准设计工况确定方法的改进。标准设计工况包括地面标准设计工况和空中标准设计工况,其特征在于,确定的步骤如下:确定地面标准设计工况;确定空中标准设计工况;以地面标准设计工况和空中标准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作为建立轰运类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基础。本发明大幅度减小了标准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模型与其他工况下油箱容腔模型的误差,从而提高了燃油测量精度。
申请号:CN201110232581.8
申请日:2011/8/15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用于建立轰运类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标准设计工况确定方法,标准设计工况包括地面标准设计工况和空中标准设计工况,其特征在于,确定的步骤如下:
1.1、确定地面标准设计工况:
1.1.1、划分地面设计工况:在飞机处于地面停机状态、不包含燃油的标准装载情况下,按照载油量由零油至满油平均划分为n个工况,n=6~10,第一地面设计工况为零油状态,最后一个地面设计工况为满油状态;
1.1.2、获取各地面设计工况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
1.1.2.1、获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外包络面:根据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提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同时,在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外包络面;
1.1.2.2、确定各地面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按照地面压力加油状态进行燃油重量分布计算,确定燃油载荷数据,根据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获取油箱结构载荷数据,燃油载荷数据和油箱结构载荷数据共同构成地面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
1.1.2.3、进行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变形分析:建立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各地面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进行结构变形分析,得到包含节点初始坐标和变形位移的结果文件;
1.1.2.4、获取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根据上述结果文件提取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型架容腔模型外包络面上节点的初始坐标和变形位移;以此为基础,构造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模型外包络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变形后的油箱容腔模型包络面,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
1.1.3、计算各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误差代数和:
针对第一地面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以m+1个水平面将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由零油到满油平均分成m份,m=10~20,得到m+1个油平面;用得到的m+1个油平面分别切分第二至最后一个地面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分别得到各油平面以下第一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第二至最后一个地面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绝对值组成一个n-1行、m+1列的绝对值矩阵Mi,j,i=1,2,……n-1,j=1,2,……,m+1,其中M1,1表示第一个油平面下第一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第二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差值的绝对值,Mn-1,1表示第一个油平面下第一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最后一个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差值的绝对值,M1,2表示第二个油平面下第一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第二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差值的绝对值,M1,m+1表示第m+1个油平面下第一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第二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差值的绝对值;计算绝对值矩阵Mi,j的各元素之和作为第一地面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误差代数和,记为Q1;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得到第二地面设计工况至最后一个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绝对值矩阵,然后计算得到第二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误差代数和Q2至第n地面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误差代数和Qn;
1.1.4、选择地面标准设计工况:
找出Q1~Qn的最小值,以该最小值对应的地面设计工况作为地面标准设计工况;
1.2、确定空中标准设计工况:
1.2.1、划分空中设计工况:在飞机处于空中巡航状态、按照飞机总重量由空机重量至最大起飞重量平均划分为p个工况,p=8~12,第一空中设计工况为空机状态,最后一个空中设计工况为最大起飞重量状态;
1.2.2、获取各空中设计工况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
1.2.2.1、获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外包络面:根据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提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同时,在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基础上,提取油箱型架容腔模型的外包络面;
1.2.2.2、确定各空中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按照空中正常耗油状态进行燃油重量分布计算,确定燃油载荷数据,根据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吹风载荷数据获取油箱结构载荷数据,燃油载荷数据和油箱结构载荷数据共同构成空中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
1.2.2.3、进行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变形分析:建立油箱型架三维数字模型的有限元模型,根据各空中设计工况下的载荷数据进行结构变形分析,得到包含节点初始坐标和变形位移的结果文件;
1.2.2.4、获取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根据上述结果文件提取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型架容腔模型外包络面上节点的初始坐标和变形位移;以此为基础,构造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模型外包络点云数据,对点云数据进行拟合得到变形后的油箱容腔模型包络面,并在此基础上构造出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
1.2.3、计算各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误差代数和:
针对第一空中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以m+1个水平面将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由零油到满油平均分成m份,m=10~20,得到m+1个油平面;用得到的m+1个油平面分别切分第二至最后一个空中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分别得到各油平面以下第一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第二至最后一个空中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之差的绝对值,上述绝对值组成一个p-1行、m+1列的绝对值矩阵Nk,j,k=1,2,……p-1,j=1,2,……,m+1,其中N1,1表示第一个油平面下第一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第二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差值的绝对值,Np-1,1表示第一个油平面下第一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最后一个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差值的绝对值,N1,2表示第二个油平面下第一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第二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差值的绝对值,N1,m+1表示第m+1个油平面下第一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与第二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差值的绝对值;计算绝对值矩阵Nk,j的各元素之和作为第一空中设计工况下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误差代数和,记为S1;按照上述方法,分别得到第二空中设计工况至最后一个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绝对值矩阵,然后计算得到第二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误差代数和S2至第p空中设计工况油箱容腔变形模型的容积误差代数和SP;
1.2.4、选择空中标准设计工况:找出S1~SP的最小值,以该最小值对应的空中设计工况作为空中标准设计工况;
1.3、以地面标准设计工况和空中标准设计工况下的油箱容腔变形模型作为建立轰运类飞机燃油质量特性数据库的基础。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耳片结构夹持方法
标题:一种耳片结构夹持方法
摘要:一种耳片结构夹持方法,试验时,试验件卡在夹持本体的凹槽内,试验件非考核端和试验件夹持本体在定位孔处连接;无裂纹端夹具和试验件夹持本体连接,含裂纹端夹具和试验件的考核端连接,防弯件和试验件夹持本体通过螺钉横跨凹槽两边。本方法的优点为设计了独特的试验件及其试验夹具,简化了试验实施难度,缩短了试验实施时间,降低了试验周期和试验成本,在MTS材料试验系统上进行耳片结构受斜载荷情况下的损伤容限试验,且观察裂纹比较方便。
申请号:CN201110117766.4
申请日:2011/5/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耳片结构夹持方法,其特征在于,夹持件包括试验件夹持本体[4]和防弯件[10],试验件夹持本体[4]上开有凹槽,其角度和试验件[3]受斜载荷的角度相同;凹槽的深度与试验件[3]厚度相同;凹槽宽度与试验件[3]宽度相同;凹槽两边开有螺钉连接孔[8]和[9],并且,试验件夹持本体[4]上开有用于连接无裂纹端夹具[1]的连接孔[5],凹槽内开有定位孔[7];试验时,试验件[3]卡在试验件夹持本体[4]的凹槽内,试验件[3]非考核端和试验件夹持本体[4]在定位孔[7]处连接;无裂纹端夹具[1]和试验件夹持本体[4]在连接孔[5]处连接,含裂纹端夹具[2]和试验件[3]的考核端在连接孔[6]处连接,并保证连接孔[5]和连接孔[6]垂直共线,防弯件[10]和试验件夹持本体[4]通过螺钉横跨凹槽在孔[8]和[9]处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新型高温管路绝热层
标题:一种新型高温管路绝热层
摘要:一种高温管路绝热层,属于隔热密封设计技术,涉及对现有高温导管隔热密封技术的改进。包括空气隔层[2]、绝热层[6],绝热层衬圈[3]、气体泄漏探测预留孔[4]和金属丝网[5],其中,绝热层[6]与高温管路外表面通过绝热层衬圈[3]支撑,绝热层(6]与高温管路外表面之间为空气隔层(2],气体泄漏探测预留孔[4]布置在绝热层(6]上,并用金属丝网[5]覆盖。本发明以空气为绝热介质,绝热层用高温成型的复合材料,并辅以绝热层衬圈结构,能实现在较小的厚度下满足使用强度要求,与传统高温管路绝热层相比,大大减轻了绝热层的重量,也方便维护;高温成型的复合材料绝热层气密性好,在其上开气体泄漏探测预留孔,就可以在此开孔处布置探测头,易于实现泄漏探测功能。
申请号:CN201110113937.6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高温管路绝热层,其特征在于,包括空气隔层[2]、绝热层[6],绝热层衬圈[3]、气体泄漏探测预留孔[4]和金属丝网[5],其中,绝热层[6]与高温管路外表面通过绝热层衬圈[3]支撑,绝热层(6]与高温管路外表面之间为空气隔层(2],气体泄漏探测预留孔[4]布置在绝热层(6]上,并用金属丝网[5]覆盖。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战斗机驾驶员周围平均温度等效微环境的诱导构造方法
标题:一种战斗机驾驶员周围平均温度等效微环境的诱导构造方法
摘要:一种战斗机驾驶员周围平均温度等效微环境的诱导构造方法,步骤如下:第一,确定空气温度传感器位置:将空气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驾驶舱内的任意位置;第二,安装细管及引射器:在空调管路(4)上临近空气温度传感器(3)的位置安装一个细管(2),细管(2)端口处连接引射器(1);细管(2)的几何尺寸由下述方法确定:通过驾驶舱温度流场仿真计算或试验测绘得出在空气温度传感器(3)所感应的空气温度等于驾驶员周围的平均温度的条件下引射器(1)出口与空气温度传感器(3)之间的距离,由此确定细管(2)的几何尺寸。本发明实现了对驾驶员周围平均环境温度的等效诱导构造,使驾驶员周围平均环境温度变得可测量和可控制,提升了驾驶舱温度控制技术的发展。
申请号:CN201110113938.0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战斗机驾驶员周围平均温度等效微环境的诱导构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第一:确定空气温度传感器位置:将空气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驾驶舱内的任意位置;第二:安装细管及引射器:在空调管路(4)上临近空气温度传感器(3)的位置安装一个细管(2),细管(2)端口处连接引射器(1);细管(2)的几何尺寸由下述方法确定:通过驾驶舱温度流场仿真计算或试验测绘得出在空气温度传感器(3)所感应的空气温度等于驾驶员周围的平均温度的条件下引射器(1)出口与空气温度传感器(3)之间的距离,由此确定细管(2)的几何尺寸。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用于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
标题:一种用于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所述用于颤振模型非同轴升降舵的同步操纵连接机构,由本体[1]、左拨叉[2]、右拨叉[3]、关节轴承[4](2个)、轴销1[5](2个)、弹簧接头连接杆[6]、弹簧接头[7]、轴销2[8]、套管[9](2个)、轴销3[10](2个)及轴销4[11]组成。其中,左、右升降舵分别与左、右拨叉相连,整个同步操纵机构通过轴销4[11]悬挂在机体结构上,弹簧接头通过弹簧与主结构[14]相连,模拟升降舵操纵刚度,实现同步操纵左、右升降舵。因此,本发明可以在尾段颤振模型上模拟升降舵的操纵形式,实现了非同轴升降舵在同一驱动点的同步操纵。
申请号:CN201110113940.8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非同轴翼面的同步操纵机构,由本体[1]、左拨叉[2]、右拨叉[3]、关节轴承[4](2个)、销轴1[5](2个)、弹簧接头连接杆[6]、弹簧接头[7]、销轴2[8]、套管[9](2个)、销轴3[10](2个)及销轴4[11]组成,其中左拨叉[2]、右拨叉[3]分别通过关节轴承[4]和销轴1[5]操纵机构本体[1]连接起来;套管[9]与两个拨叉通过销轴3[10]来连接;弹簧接头连接杆[6]与操纵机构本体[1]是螺纹连接;弹簧接头[7]与弹簧接头连接杆[6]通过销轴[8]来连接;左升降舵[12]、右升降舵[13]分别与左拨叉[2]、右拨叉[3]连接;同步操纵机构本体[1]通过销轴4[11]悬挂在主结构[14]上,同时弹簧接头[7]与机体主结构[14]通过弹簧[15]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大型管网流量分配试验方法
标题:一种大型管网流量分配试验方法
摘要:一种大型管网流量分配试验方法,属于环控系统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是对大型管网流量分配试验方法的改进。该方法通过在大型管网流量分配试验时最大流阻支路的识别,从管网最管网最大流阻通风支路开始,通过不变流阻(压力)测试参考点的设置,以同一支路或局部管网在同一流量或流量范围变化不大时流阻系数不变为基点进行流量分配试验。该方法试验效率高,精度好,试验时间可大大缩短;能源及人力资源消耗少。
申请号:CN201110113958.8
申请日:2011/5/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大型管网流量分配试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标定管网各通风支路的流量阻力特性曲线,确定各通风支路设计通风流量下的流阻;(2)放开设计通风流量下的最大流阻通风支路1,堵住其它支路,供入该通风支路设计通风流量;(3)放开与上述设计通风流量下的最大流阻通风支路最近的支路2,供入上述已打开的两个通风支路的设计通风流量之和的流量,在支路2通风口处加装限流环,使得支路1的流阻为其在设计通风流量下的流阻,记录两个支路汇合点处的流阻;(4)放开与上述两个通风支路最近的支路3,供入已打开的三个通风支路的设计通风流量之和的流量,在支路3通风口处加装限流环,使得上述支路1与支路2汇合点处的流阻为支路1和支路2在设计通风流量下的流阻,记录三个支路汇合点处的流阻;(5)依此类推,逐步放开其他所有支路,在各支路通风口处依次加装限流环,使得后续打开的支路与前面各支路汇合点处的流阻为后续打开的支路和前面各支路在设计通风流量下的流阻,依次记录后续打开的支路与前面各支路汇合点处的流阻,完成管网各通风支路流量的分配。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空速管静压检查夹紧接头
标题:一种飞机空速管静压检查夹紧接头
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航空测试领域,涉及一种夹紧接头,尤其是一种飞机空速管静压检查的夹紧接头。本实用新型包括第一橡胶垫1、活动压片2、螺杆3、螺母5、固定架6,螺杆3一端带有手柄4,另一端带有扩口连接结构7,螺杆3带有扩口连接结构一端穿过螺母5与活动压片2连接,连接形式采用扩口限位,扩口连接结构不凸出活动压片2的内表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工作可靠,操作不需要重复调整夹持位置,夹紧操作一次到位,夹紧、固定可靠,方便地勤人员进行空速管气密性检查的操作,提高了飞机空速管的检查效率。
申请号:CN201120041499.2
申请日:2011/2/17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空速管静压检查夹紧接头,包括第一橡胶垫(1)、活动压片(2)、螺杆(3)、螺母(5)、固定架(6),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3)一端带有手柄(4),另一端带有扩口连接结构(7),所述螺杆(3)带有扩口连接结构(7)一端穿过螺母(5)与活动压片(2)连接,连接形式采用扩口限位,扩口连接结构不凸出活动压片(2)的内表面;所述第一橡胶垫(1)粘在活动压片(2)上;所述螺母(5)用螺钉(9)固定于固定架下端;所述固定架(6)截面为倒U型结构,固定架(6)U型底部内粘有第二橡胶垫(8)。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