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航空发动机用油气混合物热防护结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燃气轮机排气装置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咬嘴封严结构及具有其的航空发动机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带锥面的刷式密封结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32019-11-27 03:25:53一种多级轮盘转子结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32019-11-27 03:25:53一种转子平衡配重块固定结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32019-11-27 03:25:53用于反馈钢索轨道的相对长度调节装置及反馈钢索轨道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32019-11-27 03:25:53航空发动机与外部附件机匣之间的吊挂结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32019-11-27 03:25:53一种适用于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的实时计算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32019-11-27 03:25:53一种燃烧室头部转接结构
返回顶部
航空发动机用油气混合物热防护结构
标题:航空发动机用油气混合物热防护结构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航空发动机用油气混合物热防护结构,包括支板内油气通风管路组件、封严腔外机匣转接座、支板内封严引气管组件、双向通风转接头、外部油气通风焊接组件、分瓣双功能组件和外部封严引气管组件。
申请号:CN201811529883.X
申请日:2018/12/14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航空发动机用油气混合物热防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板内油气通风管路组件(4)、封严腔外机匣转接座(7)、支板内封严引气管组件(8)、双向通风转接头(19)、外部油气通风焊接组件(20)、分瓣双功能组件(14)和外部封严引气管组件(15),其中,所述支板内油气通风管路组件(4)依次穿过航空发动机的涡轮间机匣外环机匣(12)、涡轮间机匣承力支板(30)、涡轮间机匣内环机匣(9)、封严腔外机匣转接座(7)和封严腔外机匣(5)固定连接于轴承腔外机匣焊接组件(2)上,所述封严腔外机匣转接座(7)固定连接于所述封严腔外机匣(5)上,所述支板内封严引气管组件(8)依次穿过所述涡轮间机匣外环机匣(12)、所述涡轮间机匣承力支板(30)和所述涡轮间机匣内环机匣(9)固定连接于所述封严腔外机匣转接座(7)上,所述双向通风转接头(19)的一端与所述支板内油气通风管路组件(4)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部油气通风焊接组件(20)固定连接,所述分瓣双功能组件(14)套设在所述支板内封严引气管组件(8)的外侧,并且所述分瓣双功能组件(14)的一端所述涡轮间机匣外环机匣(12)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双向通风转接头(19)固定连接,所述外部封严引气管组件(15)与所述分瓣双功能组件(14)固定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燃气轮机排气装置
标题:一种燃气轮机排气装置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燃气轮机排气装置,其包括:过渡段,过渡段为圆形或圆环型结构,且过渡段具有2n个扇形或扇环形的进气通道;扩压段,扩压段连接于过渡段,且扩压段具有进气通道数量相同的转向通道,转向通道的进气端与出气端相互垂直,且转向通道具有与进气通道形状相同的进气端口和矩形出气端口;以及收敛段,收敛段固定于扩压段的出气端,用于汇聚转向通道为一体。本申请的燃气轮机排气装置通过将排气装置的流路进行分体式设计,通过过渡段实现进口燃气分流为2n个,之后通过扩压段减速和偏转,降低了燃气当量转弯半径比,最后通过收敛段汇聚为一股流路,且兼具引射、整流功能,本申请使得燃气流动更加稳定、流动方向更加规则、总压损失更小。
申请号:CN201811538300.X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轮机排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段(10),所述过渡段(10)为圆形或圆环型结构,且所述过渡段(10)具有2n个扇形或扇环形的进气通道;
扩压段(20),所述扩压段(2)连接于所述过渡段(10),且所述扩压段(20)具有进气通道数量相同的转向通道,所述转向通道的进气端与出气端相互垂直,且所述转向通道具有与所述进气通道形状相同的进气端口和矩形出气端口;以及收敛段(30),所述收敛段(30)固定于所述扩压段(20)的出气端,用于汇聚所述转向通道为一体。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咬嘴封严结构及具有其的航空发动机
标题:一种咬嘴封严结构及具有其的航空发动机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咬嘴封严结构,其包括转子叶片和静子叶片,在转子叶片的根部具有凸向于静子叶片根部的旋转齿,在静子叶片的根部具有与所述旋转齿配合的第一级凹槽,以及在第一级凹槽内还具有第二级凹槽,所述旋转齿、第一级凹槽及第二级凹槽构成一咬嘴封严单元。本申请中的咬嘴封严结构改变了节流后射流的运动方向,降低了透气效应,而且咬嘴封严结构尺寸直接影响到齿尖节流位置和节流面积的变化,对篦齿封严性能影响较大,带凹槽的咬嘴封严结构使得盘缘篦齿泄漏量减少,具有更好的封严效果;通过计算分析和试验验证,设计凹槽结构参数应遵循l=正负1.23h的关系,所获得的封严效果更好。
申请号:CN201811545083.7
申请日:2018/12/17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咬嘴封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子叶片和静子叶片,在转子叶片的根部具有凸向于静子叶片根部的旋转齿,在静子叶片的根部具有与所述旋转齿配合的第一级凹槽,以及在第一级凹槽内还具有第二级凹槽,所述旋转齿、第一级凹槽及第二级凹槽构成一咬嘴封严单元。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带锥面的刷式密封结构
标题:一种带锥面的刷式密封结构
摘要:本申请属于密封结构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锥面的刷式密封结构。包括:前板(1)、背板(2)以及刷丝(3)。所述刷丝(3)设置在所述前板(1)与所述背板(2)之间,所述前板(1)和/或所述背板(2)的板面呈锥形,且所述前板(1)与所述背板(2)在外径(4)处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前板(1)与所述背板(2)在内压紧位置(6)处的径向宽度。本申请的带锥面的刷式密封结构,将前板和/或背板的板面采用锥面设计,保证在前板和背板压紧刷丝时,整个压紧位置的刷丝能够被均匀压紧,既能防止局部压紧导致的刷丝翘起变形,以及局部应力过大导致的断丝问题,又能解决外径处刷丝间存在间隙带来的焊接问题,提高刷环加工的质量。
申请号:CN201811538290.X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带锥面的刷式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板(1)、背板(2)以及刷丝(3),所述刷丝(3)设置在所述前板(1)与所述背板(2)之间,所述前板(1)和/或所述背板(2)的板面呈锥形,且所述前板(1)与所述背板(2)在外径(4)处的径向宽度小于所述前板(1)与所述背板(2)在内压紧位置(6)处的径向宽度。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多级轮盘转子结构
标题:一种多级轮盘转子结构
摘要:本申请公开一种多级轮盘端转子结构,包括:沿轴线依次排布的多级轮盘,相邻的两个轮盘相接触的端面上通过齿啮合连接,最后一级的轮盘后端面设置有齿;后轴颈,与最后一级的轮盘通过齿啮合连接;固定螺栓,沿轴向依次穿过各级轮盘盘心,用于对各级轮盘进行轴向限位。本申请的多级轮盘端转子结构,能够避免对焊接工艺、焊接质量控制、产品一致性、焊接后应力处理、焊后形变控制等方面的高要求,避免焊接质量问题而造成的多级轮盘报废;另外,由于取消焊缝,相应取消焊接和其后稳定工艺,节省大量设备和工装经费;进一步,能够使得机加工效率高,工艺路线短,涉及工种少,周转流程少。
申请号:CN201811538296.7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多级轮盘端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轴线依次排布的多级轮盘(1),相邻的两个所述轮盘(1)相接触的端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适配的齿,两个所述轮盘(1)通过所述齿啮合连接,最后一级的所述轮盘(1)后端面设置有齿;
后轴颈(2),所述后轴颈(2)的前端面设置有与最后一级的所述轮盘(1)相互适配的齿,并与最后一级的所述轮盘(1)通过所述齿啮合连接;
固定螺栓(3),所述固定螺栓(3)沿轴向依次穿过各级所述轮盘(1)盘心,用于对各级所述轮盘(1)进行轴向限位。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转子平衡配重块固定结构
标题:一种转子平衡配重块固定结构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子平衡配重块固定结构。结构包括:元件以及配重块(2)。所述元件上开设有配重块安装槽,配重块安装槽设置有配重块安装口(5),所述配重块(2)从配重块安装口插入配重块安装槽中,且所述配重块(2)能够移动到配重块安装槽的任意位置,所述配重块(2)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3)将所述配重块(2)固定到配重块安装槽的预定位置。本申请的转子平衡配重块固定结构,平衡配重块(2)可以安装在元件圆周方向的任意角向方位,并且利用了楔形面压紧固定的原理实现可靠固定,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开设装配孔数量多少对配重块安装位置的影响。
申请号:CN201811427572.2
申请日:2018/11/27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转子平衡配重块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元件,所述元件上开设有配重块安装槽,所述配重块安装槽设置有配重块安装口(5);
配重块(2),所述配重块(2)从所述配重块安装口插入所述配重块安装槽中,且所述配重块(2)能够移动到所述配重块安装槽的任意位置,所述配重块(2)上开设有螺纹孔,通过螺栓(3)将所述配重块(2)固定到所述配重块安装槽的预定位置。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用于反馈钢索轨道的相对长度调节装置及反馈钢索轨道
标题:用于反馈钢索轨道的相对长度调节装置及反馈钢索轨道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反馈钢索轨道的相对长度调节装置及反馈钢索轨道,相对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一驱动部件以及第二驱动部件;第一套管可旋转的套设于反馈钢索轨道,第二套管可旋转的套设于第一套管;第一驱动部件与第一外轨道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套管沿第一方向旋转,并且用于驱动第二套管沿第二方向旋转;第二驱动部件与第二外轨道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套管沿第二方向旋转,并且用于驱动第二套管沿第一方向旋转。本发明通过补偿部件和驱动部件的相互配合使用,从而将长度差转换为旋转角度,使得内、外轨道相对长度能够进行主动调节,进而保证两轨道之间间隙恒定,提高反馈精度。
申请号:CN201811538093.8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反馈钢索轨道的相对长度调节装置,所述反馈钢索轨道包括内轨道,以及设置在所述内轨道两侧的第一外轨道和第二外轨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相对长度调节装置包括相互配合使用的第一套管、第二套管、第一驱动部件以及第二驱动部件;
所述第一套管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反馈钢索轨道,所述第二套管可旋转的套设于所述第一套管;
所述第一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一外轨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套管沿第一方向旋转,并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套管沿第二方向旋转;
所述第二驱动部件与所述第二外轨道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套管沿所述第二方向旋转,并且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套管沿所述第一方向旋转。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航空发动机与外部附件机匣之间的吊挂结构
标题:航空发动机与外部附件机匣之间的吊挂结构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与外部附件机匣之间的吊挂结构,属于航空发动机吊挂系统设计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上吊耳(13),与所述附件机匣(11)固定连接,所述上吊耳(13)上设计有通孔;吊耳销轴(15),一端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吊耳(13)的通孔内,另一端转动连接下吊耳(17);下吊耳(17),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安装边(1)上。该吊挂结构的吊耳销轴的一端与关节轴承配合安装,可以满足发动机与附件机匣之间的相对位置补偿要求;有且仅有一组关节轴承结构,减少吊挂结构的自由度数量,从而减小了发动机沿轴线方向的窜动量,且吊耳销轴另一端采用较长的配合面与上吊耳相连,从而保证吊挂结构的连接稳定性和可靠性。
申请号:CN201811538064.1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航空发动机与外部附件机匣之间的吊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吊耳(13),与所述附件机匣(11)固定连接,所述上吊耳(13)上设计有通孔;
吊耳销轴(15),一端轴向固定设置在所述上吊耳(13)的通孔内,另一端转动连接下吊耳(17);
下吊耳(17),固定连接在发动机安装边(1)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适用于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的实时计算方法
标题:一种适用于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的实时计算方法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的实时计算方法。包括:步骤一:构建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损失模型;步骤二:构建选择阀打开及关闭时的平衡方程,其中,所述选择阀打开时构建:前混合室的进口气流静压平衡方程,以及前混合室掺混后气流总压与考虑容积效应下的前混合室气流总压的平衡方程,所述选择阀打开及关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外涵的进口的打开和关闭。本申请的适用于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的实时计算方法,提出了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过程中的实时计算算法,能够对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过程进行实时模拟,实现对流路转换过程的过渡态计算,为发动机过渡态特性研究、控制规律研究提出技术支持。
申请号:CN201811542389.7
申请日:2018/12/17
申请人:北京清软创想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适用于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的实时计算方法,所述航空发动机包括风扇、第一外涵、第二外涵、CDFS、内涵以及前混合室,所述风扇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二外涵的进口以及所述CDFS的进口,所述CDFS的出口连接所述第一外涵的进口以及所述内涵的进口,所述第一外涵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外涵的出口均连通所述前混合室的进口,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构建变循环发动机流路转换损失模型;
步骤二:构建选择阀打开及关闭时的平衡方程,其中,所述选择阀打开时构建:前混合室的进口气流静压平衡方程,以及前混合室掺混后气流总压与考虑容积效应下的前混合室气流总压的平衡方程,所述选择阀打开及关闭分别对应于所述第二外涵的进口的打开和关闭。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燃烧室头部转接结构
标题:一种燃烧室头部转接结构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燃烧室头部转接结构,包括:收敛环,其直径自其入口端向其出口端方向逐渐收缩,且其壁面与其轴线间的角度位于5‑30度之间;收敛环入口端用于与燃烧室外壁出口端连接;扩大环,其直径自其入口端向其出口端方向逐渐扩大,且其壁面与其轴线之的角度位于60‑90度之间;扩大环的入口端与收敛环出口端连接;出气环,其入口端与扩大环出口端连接;冲击盘,呈环形,套设在扩大环外侧,其入口端与收敛环外壁连接,其出口端用于与火焰筒入口端连接,且冲击盘壁面开设有冷却孔;其中,出气环出口端与火焰筒入口端之间具有环形缝隙;收敛环、扩大环、出气环、冲击盘以及火焰筒入口端之间形成冷却空间;冷却孔连通冷却气源与冷却空间。
申请号:CN201811538295.2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燃烧室头部转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敛环(1),其直径自其入口端向其出口端方向逐渐收缩,且其壁面与其轴线间的角度位于5-30度之间;所述收敛环(1)入口端用于与燃烧室外壁(2)出口端连接;
扩大环(3),其直径自其入口端向其出口端方向逐渐扩大,且其壁面与其轴线之的角度位于60-90度之间;所述扩大环(3)的入口端与所述收敛环(1)出口端连接;
出气环(4),其入口端与所述扩大环(3)出口端连接;
冲击盘(5),呈环形,套设在所述扩大环(3)外侧,其入口端与所述收敛环(1)外壁连接,其出口端用于与火焰筒入口端(6)连接,且所述冲击盘(5)壁面开设有冷却孔(7);
其中,所述出气环(4)出口端与所述火焰筒入口端(6)之间具有环形缝隙;
所述收敛环(1)、所述扩大环(3)、所述出气环(4)、所述冲击盘(5)以及所述火焰筒入口端(6)之间形成冷却空间;
所述冷却孔(7)连通冷却气源与所述冷却空间。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