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齿轮箱吊挂装置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航空发动机内锥冷却设计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升力风扇非对称排气结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对转升力风扇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附件机匣组件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动态大位移补偿的柔性管路设计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主燃烧室流量分配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减涡器试验装置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一种风扇垫片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5:552019-11-27 03:25:55密封件及密封装置
返回顶部
一种齿轮箱吊挂装置
标题:一种齿轮箱吊挂装置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齿轮箱吊挂装置。齿轮箱吊挂装置包括上吊装部,上吊装部与发动机机匣壳体一体铸造;吊环支板,吊环支板的第一端和上吊装部连接;下吊装部,下吊装部与齿轮箱壳体一体铸造,下吊装部包括两片相互平行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并且,所述第一安装孔大于所述第二安安装孔;螺栓,螺栓连接吊环支板安装孔与下吊装部上的安装孔。上吊装部与发动机机匣壳体一体铸造,下吊装部与齿轮箱壳体一体铸造,零件数量减少,承载能力大。
申请号:CN201811538359.9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齿轮箱吊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吊装部(1),所述上吊装部(1)包括发动机机匣壳体一体铸造;
吊环支板(2),所述吊环支板(2)的第一端和所述上装部(1)连接;
下吊装部(5),所述下吊装部(5)与齿轮箱壳体一体铸造,所述下吊装部(5)包括两片相互平行的第一安装板和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二安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大于所述第二安安装孔;
所述吊环支板(2)与所述下吊装部(5)上的安装孔通过螺栓(7)连接,所述螺栓(7)的靠近螺帽的螺杆第一端的直径大于远离螺帽的螺杆第二端的直径,所述螺杆第一端与所述螺杆第二端的接触位置形成环形边沿(13),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螺栓(7)之间中过盈安装有带有边沿的衬套(8)和(10),安装状态下,所述衬套(8)和(10)能够避免所述螺栓(7)与所述下吊装部(5)发生磨损,并且,所述螺栓(7)的环形边沿(9)与所述衬套(10)的边沿夹紧所述吊环支板(2),能够避免所述吊环支板(2)与所述下吊装部(5)直接接触,避免所述下吊装部(5)的镁合金壳体发生磨损。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航空发动机内锥冷却设计方法
标题:一种航空发动机内锥冷却设计方法
摘要:本申请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内锥冷却设计方法。该方法从冷却气源选择、扩压流路设计、引气流路初步设计、内锥冷却形式确定、气膜孔设计、冷却气体流量确定、发动机性能影响评估、引气流路优化设计、校核设计、结构设计多方面对内锥冷却设计的流程进行阐述,提出了一种对内锥冷却设计具有普适性的方法,本申请系统地归纳了航空发动机内锥冷却的设计流程,可以大幅提高设计效率,并且为航空发动机的精细化设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本申请能够提升飞机隐身性能,增加内锥的冷却效率。
申请号:CN201811496390.0
申请日:2018/12/7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航空发动机内锥冷却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确定用于冷却内锥的冷却气源;
步骤二:根据发动机的总体结构以及燃烧室的组织燃烧形式设计扩压流路,确定内锥的基本型面;
步骤三:根据冷却气源的气动参数以及发动机的总体结构初步设计引气流路;
步骤四:根据冷却气源的气动参数以及内锥锥体壁面的目标温度选择冷却形式,确定内锥的主体结构;
步骤五:在内锥锥体壁面设计气膜孔;
步骤六:根据冷却气源的气动参数以及内锥锥体壁面气膜孔布局,计算满足隐身指标要求的最小冷却气体需求量;
步骤七:打开冷却气源进行引气,分析评估引气后的发动机性能,若性能损失超过允许范围,则返回步骤四;
步骤八:对引气流路进行优化,确保冷却气体的流量满足飞行要求。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升力风扇非对称排气结构
标题:一种升力风扇非对称排气结构
摘要:本申请属于飞机发动机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升力风扇非对称排气结构。包括:非对称尾椎(4)、转接机匣(5)以及喷管(6)。所述转接机匣(5)设置有光顺转接段,其中,所述光顺转接段的一端与所述非对称尾椎(4)连接,且该端与升力风扇同轴;所述光顺转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喷管(6)连接,且该端与所述喷管(6)同轴;所述光顺转接段的中部为光滑的曲面段。本申请的升力风扇非对称排气结构,采用设置有光顺转接段的转接机匣连接非对称尾椎与喷管,能够减小升力风扇排气损失,保证喷管性能和风扇气动性能。
申请号:CN201811524186.5
申请日:2018/12/13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升力风扇非对称排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非对称尾椎(4)、转接机匣(5)以及喷管(6),所述转接机匣(5)设置有光顺转接段,其中,所述光顺转接段的一端与所述非对称尾椎(4)连接,且该端与升力风扇同轴;
所述光顺转接段的另一端与所述喷管(6)连接,且该端与所述喷管(6)同轴;
所述光顺转接段的中部为光滑的曲面段。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对转升力风扇
标题:一种对转升力风扇
摘要:本申请属于飞机发动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对转升力风扇。包括:壳体、进气环(1)、风扇(2)、排气机匣(4)以及喷管(5)。所述进气环(1)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进口端,起到均匀进气流场的作用;所述风扇(2)包括一级转子和二级转子,所述一级转子和所述二级转子同轴设置在所述进气环(1)下游的壳体中,所述一级转子和所述二级转子的转向相反,且均通过主机系统驱动;所述排气机匣(4)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出口端;所述喷管(5)与所述排气机匣(4)连接。本申请的对转升力风扇,采用两级对转无静子风扇设计方式,有效减轻风扇重量,主机系统同时驱动两级转子,实现高效对转驱动。
申请号:CN201811524166.8
申请日:2018/12/13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对转升力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进气环(1),所述进气环(1)设置在所述壳体的进口端;
风扇(2),所述风扇(2)包括一级转子和二级转子,所述一级转子和所述二级转子同轴设置在所述进气环(1)下游的壳体中,所述一级转子和所述二级转子的转向相反,且均通过主机系统驱动;
排气机匣(4),所述排气机匣(4)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出口端;
喷管(5),所述喷管(5)与所述排气机匣(4)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附件机匣组件
标题:一种附件机匣组件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附件机匣组件。所述附件机匣组件包括:附件机匣,所述附件机匣具有一个通孔;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通孔上,所述过滤组件具有第一回油滤网以及第二回油滤网;所述第一回油滤网上具有收集部;其中,所述第一回油滤网用于供回油通过,并过滤回油中的杂质;所述收集部用于收集所述杂质;所述第二回油通道滤网用于供回油通过,并过滤所述回油中的杂质。本申请的附件机匣组件中的回油滤网组件能同时实现既能收集碎屑又能防止回油堵塞的问题。即本发明既能收集碎屑,又不会因为碎屑过多导致回油堵塞。
申请号:CN201811538293.3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附件机匣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附件机匣组件包括:
附件机匣(1),所述附件机匣(1)具有一个通孔;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设置在所述通孔上,所述过滤组件具有第一回油滤网(2)以及第二回油滤网(3);所述第一回油滤网(3)上具有收集部(31);其中,所述第一回油滤网(3)用于供回油通过,并过滤回油中的杂质;
所述收集部(31)用于收集所述杂质;
所述第二回油通道滤网(2)用于供回油通过,并过滤所述回油中的杂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动态大位移补偿的柔性管路设计方法
标题:一种动态大位移补偿的柔性管路设计方法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动态大位移补偿的柔性管路设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安装状态的柔性管路端头坐标和方向矢量;获取在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柔性管路端头坐标增量;得到3次样条曲线,根据3次样条曲线确定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柔性管路的管路长度;选取最大值为管路设计的基准长度;建立柔性管路的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柔性管路的变形进行计算,以获取柔性管路在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的曲率半径;计算出柔性管路最小弯曲半径,进而与产品指标进行对比,以评估管形设计是否满足位移补偿条件。本申请的动态大位移补偿的柔性管路设计方法,实现空间多向布置的管路设计,并能够满足动态大位移多向补偿的使用要求。
申请号:CN201811543810.6
申请日:2018/12/17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动态大位移补偿的柔性管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获取安装状态的柔性管路端头坐标和方向矢量;
步骤二、获取在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柔性管路端头坐标增量;
步骤三、得到与所述柔性管路的中心路径形状相适配的一条3次样条曲线;
步骤四、根据所述3次样条曲线确定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柔性管路的管路长度;
步骤五、选取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管路长度的最大值为管路设计的基准长度;
步骤六、建立柔性管路的分析模型,采用有限元法对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柔性管路的变形进行计算,以获取所述柔性管路在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的曲率半径;
步骤七、计算出所述柔性管路在多种预定位移补偿工况下的最小弯曲半径,进而与产品指标进行对比,以评估管形设计是否满足位移补偿条件。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主燃烧室流量分配方法
标题:一种主燃烧室流量分配方法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主燃烧室流量分配方法,其包括:保持进口压力温度、压力恒定不变,封堵待测孔,测得气流进入火焰筒前任意位置的压力和火焰筒出口位置的压力之间的相对差值计算参考压力损失值来获取流量特性曲线;建立封堵不同待测孔状态下的流量特性曲线方程,根据上述流量特性曲线方程计算火焰筒的流量分配比例。本申请的主燃烧室流量分配方法通过改变试验进口状态要求,将进气常温常压环境改为恒定温度、压力测量,从而避免了因环境和设备长期工作造成的温度、压力波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其次,对孔前孔后的压力位置不做具体要求,只选择气流进入火焰筒前任意位置或壁面位置的压力和火焰筒出口压力相对差值为参考损失值来获取流量特性曲线。
申请号:CN201811543807.4
申请日:2018/12/17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主燃烧室流量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保持进口压力温度、压力恒定不变,封堵待测孔,测得气流进入火焰筒前任意位置的压力和火焰筒出口位置的压力之间的相对差值计算参考压力损失值来获取流量特性曲线;
建立封堵不同待测孔状态下的流量特性曲线方程,根据上述流量特性曲线方程计算火焰筒的流量分配比例。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减涡器试验装置
标题:一种减涡器试验装置
摘要:本申请属于减涡器试验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减涡器试验装置,其为减涡器的专用试验装置,其能够模拟减涡器的工作状态,可避免减涡器直接在整机上进行性能试验,以降低试验的安全风险,防止试验中减涡器出现故障对大量零件产生二次损伤,且其设置引线孔将测试引线自进气腔中引出后与引电器连接,可准确的对减涡器的引气效率进行测量;此外,该减涡器试验装置不存在重量指标的限制,且对减涡器故障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会进一步损伤实验台及辅助相关实验设备。
申请号:CN201811538088.7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减涡器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外机匣(1);
进气内机匣(12),设置在所述进气外机匣(1)内侧,与所述进气外机匣(1)之间形成环形外进气道(D),所述环形外进气道进气端用于与气源连通;
前支撑部件(3),具有前连接部位以及前支撑部位,其中,所述前支撑部位位于所述进气内机匣(12)内侧,所述前连接部位贯穿所述进气内机匣(12)与所述进气外机匣(1)连接;
减涡器外机匣(13),一端与所述进气外机匣(1)出口端连接,其上开设有排气孔;
减涡器内机匣(14),设置在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内侧,其一端与所述进气内机匣(12)出口端连接;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与所述减涡器内机匣(14)之间形成环形内进气道(E);所述环形外进气道(D)出气端与所述环形内进气道(E)进气端连通;
前位环(15),设置在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内侧,其外环与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连接,其内环设置有前位封严蜂窝;所述前位环(15)壁面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减涡器内机匣(14)另一端与所述前位环(15)壁面连接;
后位环(16),设置在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内侧,位于所述前位环(15)远离所述减涡器内机匣(14)的一侧,其内环设置有后位封严蜂窝;
前篦齿盘(5),设置在所述前位环(15)内侧,其上篦齿与所述前位封严蜂窝配合设置;
后篦齿盘(7),设置在所述后位环(16)内侧,其上篦齿与所述后位封严蜂窝配合设置;
连接环(23),设置在所述前篦齿盘(5)与所述后篦齿盘(7)之间,其一侧与所述前篦齿盘(5)连接,另一侧与所述后篦齿盘(7)连接;所述连接环(23)上开设有连通孔;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所述前位环(15)、所述后位环(16)、所述前篦齿盘(5)、所述后篦齿盘(7)、所述连接环(23)之间形成环形进气腔(A),所述环形内进气道(E)出气端与所述环形进气腔(A)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前轴颈(4),一端与所述前篦齿盘(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前支撑部位滑动连接;
后机匣(11);
第一支撑件(21),一端与所述后机匣(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另一端连接;
第二支撑件(20),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21),一端与所述后机匣(11)连接;
挡环(19),其外环与所述第一支撑件(21)靠近所述件涡器外机匣(13)一端连接,其内环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0)的另一端连接;
封严环(22),其外环与所述挡环(19)的内环连接,其内环上设置有内环封严蜂窝;
后支撑组件(8),包括后支撑部件、传动件(24);所述支撑部件具有支撑部位以及连接部位,其中,所述支撑部位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21)内侧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19)连接,所述连接部位与所述后机匣(11)连接;所述传动件(24)贯穿所述支撑部位,且与所述支撑部位滑动连接,其一端设置有与所述内环封严蜂窝配合设置的篦齿;
传动轴(10),其一端与所述传动件(24)另一端连接,另一端用于与动力装置连接;
后轴颈(18),贯穿所述后篦齿盘(7)设置,其一端与所述前篦齿盘(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传动件(24)远离所述传动轴(10)的一端连接;所述后轴颈(18)上开设有引线孔;其中,所述连接环(23)、所述前篦齿盘(5)、所述后篦齿盘(7)与所述后轴颈(18)之间形成环形减涡腔(B);所述引线孔与所述减涡腔(B)连通,用以将测试引线(17)引出;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所述后位环(16)、所述后篦齿盘(7)、所述挡环(19)、所述封严环(22)以及所述后轴颈(18)之间形成环形排气腔(C);所述后轴颈(18)与所述后篦齿盘(7)之间具有连通缝隙,所述连通缝隙连通所述减涡腔(B)与所述排气腔(C);所述排气腔(C)通过所述减涡器外机匣(13)上的排气孔与外界连通;
引电器(2),与所述测试引线(17)连接,用以将测试引线(17)传输的测试信号输出至外部限号采集装置;
减涡器(6),设置在所述减涡腔(B)中,与所述前篦齿盘(5)或所述后篦齿盘(7)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风扇垫片
标题:一种风扇垫片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扇垫片,包括:金属基体,所述金属基体的中部为镂空结构,所述金属基体与所述风扇轮盘榫槽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在所述金属基体相对的两端;橡胶垫,所述橡胶垫包裹所述金属基体的镂空结构部分。该风扇垫片,在保证了风扇垫块的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其中部的镂空结构,减轻了风扇垫块的重量,其两端设置的金属基体以及中部增加的橡胶浮点,进一步的增强了风扇垫块的减振性能。
申请号:CN201811538080.0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风扇垫块,安装在风扇叶片榫头与风扇轮盘榫槽内壁之间的间隙中,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垫块包括:
金属基体(2),所述金属基体(2)的中部为镂空结构,所述金属基体(2)与所述风扇轮盘榫槽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块(4),所述支撑块(4)设置在所述金属基体(2)相对的两端;
橡胶垫(1),所述橡胶垫(1)包裹所述金属基体(2)的镂空结构部分。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密封件及密封装置
标题:密封件及密封装置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密封件,包括:呈弧形的密封件本体;搭接头,设置于密封件本体的端部;主密封带,沿密封件本体的延伸方向分布于密封件本体内侧面且靠近其边缘处;卸荷带,沿密封件本体的延伸方向分布于密封件本体内侧面且靠近主密封带;卸荷槽,沿密封件本体的轴向方向分布于密封件本体内侧面且与卸荷带连通;T型槽,沿密封件本体的径向方向分布于密封件本体内侧面。
申请号:CN201811529881.0
申请日:2018/12/14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密封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呈弧形的密封件本体(10);
搭接头(11),设置于所述密封件本体(10)的端部;
主密封带(12),沿所述密封件本体(10)的延伸方向分布于所述密封件本体(10)内侧面且靠近其边缘处;
卸荷带(13),沿所述密封件本体(10)的延伸方向分布于所述密封件本体(10)内侧面且靠近所述主密封带(12);
卸荷槽(14),沿所述密封件本体(10)的轴向方向分布于所述密封件本体(10)内侧面且与所述卸荷带(13)连通;
T型槽(15),沿所述密封件本体(10)的径向方向分布于所述密封件本体(10)内侧面。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