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时效非接触齿轮行波共振测量系统

标题:一种长时效非接触齿轮行波共振测量系统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时效非接触齿轮行波共振测量系统。包括:齿轮箱体、声学引气管、声学传感器以及计算机。所述齿轮箱体设置在试验间,所述齿轮箱体中设置有齿轮;所述声学引气管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齿轮箱体内部;所述声学传感器与所述声学引气管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计算机设置在测试间,所述计算机具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声学传感器通过信号电缆连接。本申请可以在不对齿轮改装情况下直接进行共振转速测量,简便易行,同时可以进行长时间幅值监控的疲劳试验,对测试件无改装,能够实现对改装困难、无油或者少油的狭小空间内齿轮共振测量。

申请号:CN201910683447.6

申请日:2019/7/2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长时效非接触齿轮行波共振测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齿轮箱体(1),所述齿轮箱体(1)设置在试验间,所述齿轮箱体(1)中设置有齿轮(11);
声学引气管(2),所述声学引气管(2)的一端设置在所述齿轮箱体(1)内部;
声学传感器(3),所述声学传感器(3)与所述声学引气管(2)的另一端连接;
计算机(4),所述计算机(4)设置在测试间,所述计算机(4)具有数据采集模块,所述数据采集模块与所述声学传感器(3)通过信号电缆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结构静力与疲劳试验装置

标题:一种结构静力与疲劳试验装置

摘要:本申请属于静力与疲劳试验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结构静力与疲劳试验装置。结构静力与疲劳试验装置,包括:柔性约束固定组件,用于对试验件进行固定;轴向载荷加载组件,用于沿竖直方向对试验件进行载荷加载;横向载荷加载组件,用于沿水平方向对试验件进行载荷加载。本申请的结构静力与疲劳试验装置,采用内力承载方式,将作为支撑和约束的承载结构设计为横向柔性、轴向刚性的结构,实现轴向载荷加载的同时,保证结构在横向上具有较大的柔度;另外,离心力的方向可以随着气动和离心力载荷增大而发生自适应的偏转,保证离心力加载方向的精度;进一步地,试验装置相比传统方式具有加载速度快、试验周期短、设备体积小、加载精度高等优点。

申请号:CN201910684319.3

申请日:2019/7/2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结构静力与疲劳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柔性约束固定组件,所述柔性约束固定组件用于对试验件(15)进行固定;
轴向载荷加载组件,所述轴向载荷加载组件用于沿竖直方向对试验件(15)进行载荷加载。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值限定方法及振动故障判断方法

标题: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值限定方法及振动故障判断方法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值限定方法及振动故障判断方法。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值限定方法,包括预设第一限制值、第二限制值以及第三限制值;所述第一限制值具有第一频带阈值,其中,最大的第一频带值小于工频幅值;所述第二限制值具有第二频带值,所述第二频带值为工频幅值;所述第三限制值具有第三频带阈值,其中,最小第三频带值大于所述工频幅值。本申请的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值限定方法及振动故障判断方法,既能准确判断发动机实际运行过程中的振动表现,避免误报警和出现危险不报警,也能实时判断发动机振动超过限定值时可能存在的振动故障。

申请号:CN201910684326.3

申请日:2019/7/2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航空发动机振动测试值限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预设第一限制值、第二限制值以及第三限制值,其中所述第一限制值具有第一频带阈值,其中,最大的第一频带值小于工频幅值;
所述第二限制值具有第二频带值,所述第二频带值为工频幅值;
所述第三限制值具有第三频带阈值,其中,最小第三频带值大于所述工频幅值。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航空发动机封严间隙测量方法

标题:一种航空发动机封严间隙测量方法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封严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封严间隙测量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发动机安装至高能X射线平台上;调整射线源位置,使待测部位位于投影图像中心;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获取投影图像;对投影图像进行叠加降噪、增强处理;对步骤四中处理完成的投影图像进行模板匹配测量分析,完成封严间隙测量。本申请的航空发动机封严间隙测量方法,采用基于高能X射线数字图像模板匹配方法,属于无损测量,能够对发动机内部任意部位进行测量,尤其是发动机运转状态下的测量,效率高,解决了传统间隙测量方法必须进行测试改装且测量部位局限性大的问题。

申请号:CN201910686154.3

申请日:2019/7/2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航空发动机封严间隙测量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将发动机安装至高能X射线平台上;
步骤二、调整射线源位置,使待测部位位于投影图像中心;
步骤三、对待测部位进行扫描,获取投影图像;
步骤四、对投影图像进行叠加降噪、增强处理;
步骤五、对步骤四中处理完成的投影图像进行模板匹配测量分析,完成封严间隙测量。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管网供气的温度压力快速调节装置

标题:一种管网供气的温度压力快速调节装置

摘要:本申请属于试验器供气系统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管网供气的温度压力快速调节装置。该装置包括供给比例分配阀、加温装置、掺混器以及引气管路,供给比例分配阀用于将气源的供气量分配给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加温装置设置在第二管路上;掺混器的入口端连接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的出口,用于将冷气及热气进行掺混,之后输出至整流稳压装置;多个引气管路设置在整流稳压装置上,并汇总后连接至排气管,排气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门,本申请通过加温装置及掺混箱实现了温度的快速调节,通过多个引气管道及压力调节阀实现了出口压力的快速调节,保证了整流稳压装置的温度、压力、流量满足试验件需求,本申请能够实现快速泄压,保证设备和试验件的安全。

申请号:CN201910687986.7

申请日:2019/7/2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管网供气的温度压力快速调节装置,用于对整流稳压装置(6)内的气体温度及压力快速调节,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给比例分配阀(2),入口端连接气源(1),用于将气源(1)的供气量分配给第一管路及第二管路;
加温装置(3),设置在第二管路上;
掺混器(4),其入口端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及所述第二管路的出口,掺混器(4)的出口通过供气管连接至所述整流稳压装置(6);
多个引气管路(8),每个引气管路的入口均连接至所述整流稳压装置(6),并汇总连接至排气管,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压力调节阀门(9)。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燃气轮机部件级仿真方法

标题:一种燃气轮机部件级仿真方法

摘要:本申请属于燃气轮机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气轮机部件级仿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压气机特性参数的步骤,根据试验测得的压气机特性参数,通过拟合插值求解任一压比及转速下的流量与效率,本申请通过在二维坐标下做等距线,获取了包含压比、转速及流量三个参数在内的矩阵,通过该矩阵拟合转速与流量曲线,以及拟合转速与压比曲线,从而获得已知转速下的多个压比及流量,之后拟合压比与流量曲线,计算已知压比下的流量,效率计算方式等同。本申请在进行燃气轮机部件级仿真时,能够根据给定的转速与压比迅速计算出流量与效率,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满足了燃气轮机动态仿真模型的要求。

申请号:CN201910701141.9

申请日:2019/7/3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轮机部件级仿真方法,包括获取压气机特性参数,以及根据压气机特性参数进行燃气轮机动态仿真,其特征在于,获取所述压气机特性参数包括:
步骤S1、通过压气机部件实验测得部分压气机特性参数,形成离散的第一组压气机特性点,将所述第一组压气机特性点置于第一二维坐标系内,其包括m组在不同转速下对应的流量及压比;
步骤S2、做n条等距平行辅助线,以完全覆盖所述压气机特性点;
步骤S3、拟合各组等转速下的压气机特性点,形成m条等转速特性线;
步骤S4、将n条等距平行辅助线与m条等转速特性线联立求解,获得交点矩阵,所述交点矩阵的每个交点包含流量、压比及转速三个参数;
步骤S5、对所述交点矩阵的每一行中的转速与流量进行曲线拟合,得到n条第一拟合曲线;
步骤S6、对所述交点矩阵的每一行中的转速与压比进行曲线拟合,得到n条第二拟合曲线;
步骤S7、对需要进行流量计算的已知转速,根据步骤S5计算已知转速下的n个节点流量;以及根据步骤S6计算已知转速下的n个节点的压比;
步骤S8、对步骤S7的n个节点流量及n个节点压比进行曲线拟合,得到已知转速下的流量与压比的关系;
步骤S9、对需要进行流量计算的已知压比,根据步骤S8的流量与压比的关系计算流量。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控制探针自动跟踪系统零点漂移的修正方法

标题:一种控制探针自动跟踪系统零点漂移的修正方法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控制探针自动跟踪系统零点漂移的修正方法,所述修正方法包括:把具有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的复合探针放置在未知流场中,获取第二探针中的P1、P3和P2的压力参数;根据压力参数P1‑P3在某个时段的平均值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判定是否计算偏移量Kβ;若平均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计算偏移量Kβ;根据偏移量Kβ与气流角的关系判断修正量的趋势,所述趋势包括递增或递减,求解未知零点基准值修正量直到监测到压力参数P1‑P3在某个时段的平均值回到设定的阈值范围内使得‑γ≤Kβ≤γ,完成探针平衡点得到修复,若偏移量Kβ大于|γ|,则继续递增或递减,直至‑γ≤Kβ≤γ,其中,γ为平衡点偏移的最小设定范围。本申请可以实现平衡点自动跟踪和补偿。

申请号:CN201910852639.5

申请日:2019/9/10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控制探针自动跟踪系统零点漂移的修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修正方法包括把具有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的复合探针放置在未知流场中,获取第二探针中的P1、P3和P2的压力参数;
根据压力参数P1-P3在某个时段的平均值是否大于设定的阈值,判定是否计算偏移量Kβ;
若平均值大于设定的阈值,则计算偏移量Kβ,若平均值不大于设定的阈值,则不计算偏移量Kβ;
根据偏移量Kβ与气流角的关系判断修正量的趋势,所述趋势包括递增或递减,求解未知零点基准值修正量直到监测到压力参数P1-P3在某个时段的平均值回到设定的阈值范围内使得-γ≤Kβ≤γ,完成探针平衡点得到修复,若偏移量Kβ大于|γ|,则继续递增或递减,直至-γ≤Kβ≤γ,其中,γ为平衡点偏移的最小设定范围。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提高探针自动跟踪测量控制稳定性的方法

标题:一种提高探针自动跟踪测量控制稳定性的方法

摘要:本申请属于气体流场测量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探针自动跟踪测量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包括:标定差压变送器的静态零点值;通过自动对向探针对气体的流场进行测量;PLC对差压变送器电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并转换成压力值,当铅垂面方向差压变送器与基准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时,发送零的速度代码;否则计算得到俯仰角实时校准压力系数,并转换成速度控制代码;当探针角位移速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订数值时,将速度控制代码进行发送;否则设定的探针上限速度代码。本申请的提高探针自动跟踪测量控制稳定性的方法,解决了探针测量过程中超调量无法控制和测量时的探针摆动现象,提高沿栅距(或叶高)的步进速度,缩短试验周期,降低试验成本。

申请号:CN201910852626.8

申请日:2019/9/10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提高探针自动跟踪测量控制稳定性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一、标定接入方向测孔差压变送器的静态零点值,并做为差压变送器的基准值存入PLC指定的內存单元;
步骤二、通过自动对向探针对气体的流场进行测量;
步骤三、PLC对差压变送器电信号进行实时采集,其中,差压变送器用于实时感受探针总压测孔的压力值以及探针铅垂面方向两个测孔的压力值;
步骤四、PLC将采集到的差压变送器电流信号转换成压力值,并判断铅垂面方向两个测孔差压变送器与基准值的差值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预定值,当小于时,进行步骤五;当不小于时进行步骤六;
步骤五、PLC向伺服驱动器发送零的速度代码;
步骤六、PLC计算得到俯仰角实时校准压力系数,并经PLC将俯仰角校准压力系数放大取整,转换成速度控制代码,并进行步骤七;
步骤七、PLC判断自动对向探针角位移速度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订数值,当小于时,进行步骤八,当不小于时进行步骤九;
步骤八、PLC实时将步骤六中转换后的速度控制代码发送给伺服驱动器;
步骤九、PLC将设定的探针上限速度代码实时发送给伺服驱动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能够降低积碳的火焰筒头部

标题:一种能够降低积碳的火焰筒头部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能够降低积碳的火焰筒头部,包括外筒(4),通过头部转接段(5)固定在火焰筒入口端;文氏管(2),具有沿火焰筒轴向先收敛后扩张的金属通道壁面(6),且在通道末端具有径向端,所述文氏管套接在所述外筒(4)内部,所述径向段的一侧与所述外筒(4)之间形成第一旋流通道;挡板(3),设置在所述文氏管(2)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文氏管(2)之间形成第二旋流通道;所述金属通道壁面(6)设置有降低表面附着力的涂层。本申请采用了在文氏管流道表面覆盖低积碳附着力涂层的方式,从而达到降低文氏管表面吸附力、降低积碳的目的。

申请号:CN201910684368.7

申请日:2019/7/2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能够降低积碳的火焰筒头部,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筒(4),通过头部转接段(5)固定在火焰筒入口端;
文氏管(2),文氏管(2)具有沿火焰筒轴向先收敛后扩张的金属通道壁面(6),且在通道末端具有径向端,所述文氏管套接在所述外筒(4)内部,所述径向段的一侧与所述外筒(4)之间形成第一旋流通道;
挡板(3),设置在所述文氏管(2)的另一侧,并与所述文氏管(2)之间形成第二旋流通道;
所述金属通道壁面(6)设置有降低表面附着力的涂层。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器

标题: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器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器,其燃料输送管路包括最内层的副级燃料气管,以及沿径向依次套接的副级套管、内管及外管,内管与外管之间形成主混合通道,其内设置有主级旋流器;副级套管通过文丘里管连接设置在内管内壁,副级套管与副级燃料气管之间形成次混合通道,其内设置有副级旋流器,副级燃料气管向次混合通道内延伸有副级燃料喷杆;副级燃料气管内套设有值班级燃料气管,通过值班级燃料喷嘴向燃烧室火焰筒内喷射燃料。本申请设置了两级轴向旋流器、三级燃料喷嘴和文丘里结构实现燃料的预先混合燃烧,优化了燃烧室头部的分级效果,在实现低NOx排放的同时,改善了燃烧器的点火性能,降低了燃料系统复杂性。

申请号:CN201910683359.6

申请日:2019/7/2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燃气轮机燃烧室燃烧器,包括设置在燃烧室火焰筒(14)入口的燃料管,所述燃料管与所述燃烧室同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管包括与所述燃料管同轴的的副级燃料气管(8),以及副级燃料气管(8)外沿径向依次套接的副级套管、内管及外管,其中,所述内管及外管之间形成主混合通道,所述主混合通道一端连接有主级燃料喷杆(3),另一端连接燃烧室火焰筒(14),所述主混合通道内设置有主级旋流器(1);
所述副级套管包括沿轴向位于前段的副级旋流器外套(15)及位于后段的文丘里管(5),所述文丘里管(5)的末端连接在所述内管的末端,所述副级套管与所述副级燃料气管(8)之间形成次混合通道,所述次混合通道内位于所述副级旋流器外套(15)与副级燃料气管(8)之间设置有副级旋流器(2),副级燃料气管(8)前端设置有副级燃料进口(10),后端封闭,副级燃料气管(8)在副级旋流器(2)上游沿径向向所述次混合通道内延伸有副级燃料喷杆(4);
所述副级燃料气管(8)内套设有值班级燃料气管(7),所述值班级燃料气管(7)前端设置有值班级燃料进口(9),后端延伸至所述副级燃料气管(8)的封闭端,并通过在所述封闭端上设置的值班级燃料喷嘴(6)向燃烧室火焰筒(14)喷射燃料。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