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92019-11-27 03:14:39一种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92019-11-27 03:14:39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复位功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92019-11-27 03:14:39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92019-11-27 03:14:39一种用于适航审定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验证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92019-11-27 03:14:39一种放油自封活门装置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飞行器除冰系统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双层飞机蒙皮热交换器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飞机嵌入式蒙皮热交换器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带接头的梁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支撑杆及具有其的飞行器
返回顶部
一种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所述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三轮滑跑过程中;步骤2:高压转子转速信号以及低压转子转速信号;步骤3:是否具有推力输出;步骤4:获取高压转子转速差ΔnoutH以及低压转子转速差ΔnoutL;步骤5:选取高压转子转速差或者低压转子转速差中的一个作为控制变量;步骤6:计算平衡状态下的副翼偏度和方向舵偏度的偏差值;步骤7:得到的副翼偏度和方向舵偏度的偏差值求得副翼角度以及方向舵角度的变化增益;步骤8:控制副翼以及方向舵按照角度变化增益变化角度。本发明在全飞行包线内当发动机失效后,及时自动偏转副翼和方向舵平衡飞机,使力和力矩达到平衡,确保飞行安全。
申请号:CN201510926937.6
申请日:2015/12/12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判断飞机是否处于三轮滑跑过程中且该飞机的表速是否小于飞机补偿速度V以及判断该飞机中的是否具有发动机处于反推力状态,若是,则停止所述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若否,则进行下一步;步骤2:飞控系统接收各个发动机的高压转子转速信号以及低压转子转速信号;步骤3:判断各个发动机是否具有推力输出;若否则停止所述飞机不对称推力补偿控制方法,若是,则进行下一步;步骤4:获取每两个在飞机上相互对称设置的发动机的高压转子转速差ΔnoutH以及低压转子转速差ΔnoutL,并判断高压转子转速差是否超过第一阈值以及低压转子转速差是否超过第二阈值;当高压转子转速差超过第一阈值且低压转子转速差超过第二阈值时,进行下一步;步骤5:选取高压转子转速差或者低压转子转速差中的一个作为控制变量,并将该控制变量进行归一化处理;步骤6:获取飞机参数,并通过公式计算平衡状态下的副翼偏度和方向舵偏度的偏差值;步骤7:根据公式、并通过所述步骤5处理后的控制变量以及所述步骤6中得到的副翼偏度和方向舵偏度的偏差值求得副翼角度以及方向舵角度的变化增益;步骤8:控制副翼以及方向舵按照角度变化增益变化角度。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复位功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标题: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复位功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复位功能测试系统及测试方法,属于测试技术领域。所述系统包括:电源、测控计算机以及接口盒,所述电源为所述固态配电装置提供工作电源和功率输入电源;测控计算机向所述固态配电装置发送控制功率通道的开关,所述测控计算机还连接电子负载,向所述电子负载发送额定电流设置指令;接口盒,输入端连接任一条功率通道,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负载,其中,由所述测控计算机控制所述接口盒的输入端接通所述固态配电装置的功率通道。通过测控计算机控制电子负载的电流大小以及控制功率通道与接口盒之间的连接关系,达到了使用一台负载即可完成固态配电装置全部功率通道复位功能测试,具有自动化程度高、测试效率高等优点。
申请号:CN201510909589.1
申请日:2015/12/10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固态配电装置复位功能测试系统,对具有多个功率通道的固态配电装置进行复位功能的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源,连接所述固态配电装置,为所述固态配电装置提供工作电源和功率输入电源;测控计算机,连接所述固态配电装置,向所述固态配电装置发送控制指令以及接收述固态配电装置的功率通道的状态,所述控制指令包括控制所述固态配电装置的功率通道的开关,所述测控计算机还连接电子负载,向所述电子负载发送额定电流设置指令;接口盒,输入端连接所述固态配电装置的任一条功率通道,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子负载,其中,由所述测控计算机控制所述接口盒的输入端接通所述固态配电装置的功率通道。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标题:一种液体冷却系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体冷却系统。所述液体冷却系统包含气体流道、液体循环回路及控制装置。所述气体流道包含发动机、涡轮、热交换器及气体流通管路,来自发动机的压缩空气进入涡轮膨胀降温后经过热交换器的冷路管道从发动机的排气道排出;所述液体循环回路包含储液箱、液体泵、热交换器、待冷却设备及液体流通管路,涡轮通过驱动轴驱动液体泵,液体泵从储液箱抽取液体,液体经过热交换器的热路后,热量被冷路带走,从而实现对待冷却设备的冷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液体冷却系统利用发动机的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减少了飞机能源的转换次数,降低了系统的损耗。
申请号:CN201510922334.9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液体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气体流道、液体循环回路及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气体流道包含发动机(12)、压力调节活门(1)、涡轮(2)、热交换器(5)及气体流通管路,来自发动机(12)的压缩空气经过气体流通管路进入涡轮(2),涡轮(2)的排气端通过气体流通管路与热交换器(5)的冷路管道接通,热交换器(5)上冷路管道的排气端通过气体流通管路与发动机(12)的排气道连通,来自发动机(12)的压缩空气进入涡轮(2)膨胀降温后经过热交换器(5)的冷路管道从发动机(12)的排气道排出;所述液体循环回路包含储液箱(7)、液体泵(3)、单向阀(4)、热交换器(5)、待冷却设备(6)、温度控制活门(9)及液体流通管路;涡轮(2)通过驱动轴(10)驱动液体泵(3),液体泵(3)从储液箱(7)抽取液体,单向阀(4)设置在液体泵(3)的输出液体管路上,经液体泵(3)输出后的液体经过单向阀(4)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进入热交换器(5)的热路管道,所述热路管道的排出端通过液体流通管路与待冷却设备(6)连通,另一路经过温度控制活门(9)后与热交换器(5)的热路管道排出端的液体流通管路连通,液体经过待冷却设备(6)后流回储液箱(7);所述控制装置用于调节温度控制活门(9)的开度及压力调节活门(1)的开度。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用于适航审定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验证方法
标题:一种用于适航审定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验证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适航审定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验证方法。所述一种用于适航审定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验证方法包含以下步骤:S1, 确定复合材料应用位置,并进行复合材料的适航验证;S2, 确定典型结构的初步尺寸,从S1中确定的复合材料体系中选定需要的复合材料,并进行复合材料在该结构状态下的设计许用值的适航验证。S3, 根据S2中得到的设计许用值,进行组件级复合材料结构的详细设计及适航验证;S4,根据S3中组件级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确定飞机全尺寸级的复合材料的详细设计及试航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试验验证方法得到的结果置信度高,对设计人员的经验要求低,不同人员可以遵循同一验证方法,节约了审查时间,加快了产品的研发周期。
申请号:CN201510922332.X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用于适航审定的复合材料结构设计验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S1, 根据飞机结构选材方案,确定复合材料应用位置,结合受力特点选定复合材料体系,并进行复合材料的适航验证;S2, 根据飞机结构载荷分析及所选复合材料体系,确定典型结构的初步尺寸,从S1中确定的复合材料体系中选定需要的复合材料,并确定所述复合材料在该结构状态下的设计许用值;并进行复合材料在该结构状态下的设计许用值的适航验证;S3, 根据S2中得到的设计许用值,进行组件级复合材料结构的详细设计及适航验证;S4,根据S3中组件级复合材料的结构设计,确定飞机全尺寸级的复合材料的详细设计及试航验证。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放油自封活门装置
标题:一种放油自封活门装置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放油自封活门装置,包括壳体(1)、接口管(2)、活门芯(3)、顶片(4)、弹簧(5)和活门座(6);在壳体上设有进油孔()与出油孔(),通过预设进油孔(101)与出油孔(102)的角度,使放油装置能更加适应放油位置的形状,在燃油的流通路径上,通过在活门芯(3)与活门座(6)之间设置弹簧(5),使油路自密封,可有效地解决放油过程中的漏油问题,本发明的放油装置具有结构简单、重量轻、可靠性高、便于安装维护等优点。
申请号:CN201510931754.3
申请日:2015/12/1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放油自封活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接口管(2)、活门芯(3)、顶片(4)、弹簧(5)和活门座(6);所述壳体(1)设有进油孔(101)和与进油孔连通的出油孔(102),所述进油孔(101)的轴线与出油孔(102)的轴线设有预定角度;所述接口管(2)固定安装于壳体(1)的进油孔(101)内;所述活门座(6)为柱状,密封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出油孔内,所述活门座(6)上沿圆柱轴线方向开设有第一通孔(601);所述活门芯(3)为柱状且一端设有凸台(301),沿活门芯(3)的轴线设有放油孔(302)在凸台一端设有与放油孔(601)连通的多个第二通孔(303),活门芯(3)密封设置在活门座(6)的第一通孔内(601),活门芯(3)相对于活门座(6)滑动,通过滑动使进油孔(101)、第二通孔(303)以及放油孔(302)连通,所述凸台(301)用于活门芯(3)与活门座(6)滑动过程的限位;所述顶片(4)自活门芯(3)的远离凸台(301)的一端套入活门芯(3);所述弹簧(5)自活门芯(3)上远离凸台(301)的一端套入活门芯(3)并置于所述活门座(6)与所述顶片(4)之间。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行器除冰系统
标题:一种飞行器除冰系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行器除冰系统,涉及飞行器除冰技术领域。所述飞行器除冰系统包含电加热元件、结冰厚度探测器及除冰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电加热元件设置在飞行器的迎风表面结冰区的内侧;所述结冰厚度探测器设置在飞行器的迎风表面结冰区;结冰厚度探测器探测到迎风表面结冰后,将结冰厚度信息传输给除冰控制装置, 除冰控制装置根据结冰厚度控制电加热元件加热迎风表面,消除冰层与飞行器迎风表面之间的结合力,飞行器表层附着的冰溶化后,在气动力的吹拂下脱离飞行器迎风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除冰控制装置可根据飞行器迎风表面的结冰厚度信息控制电加热元件加热结冰区,节约了飞行器的能源,且除冰厚度范围广。
申请号:CN201510922490.5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行器除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电加热元件(1)、结冰厚度探测器(2)及除冰控制装置(3),其中,所述电加热元件(1)设置在飞行器的迎风表面结冰区的内侧;所述结冰厚度探测器(2)设置在飞行器的迎风表面结冰区;结冰厚度探测器(2)探测到迎风表面结冰后,将结冰厚度信息传输给除冰控制装置(3),除冰控制装置(3)根据结冰厚度控制电加热元件(1)加热迎风表面,消除冰层与飞行器迎风表面之间的结合力,飞行器表层附着的冰溶化后,在气动力的吹拂下脱离飞行器迎风表面。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双层飞机蒙皮热交换器
标题:一种双层飞机蒙皮热交换器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飞机蒙皮热交换器。所述双层飞机蒙皮热交换器,包含外层散热单元和内层散热单元,外层散热单元与内层散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空气通道。外层散热单元与内层散热单元均包含散热单元外表面、散热单元内表面及多个散热隔板,多个散热隔板设置在散热单元外表面与散热单元内表面之间,形成散热微通道;外层散热微通道与内层散热微通道的同一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液体分配腔,另一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液体收集腔;所述双层飞机蒙皮热交换器安装在机身蒙皮外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空气带走液体的热量,减小了系统对飞机的燃油代偿损失,换热效率高,可减少集中热辐射和雷达热反射面积,可以满足飞机隐身性能要求。
申请号:CN201510922246.9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双层飞机蒙皮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外层散热单元和内层散热单元,所述外层散热单元与内层散热单元之间设置有空气通道(11),其中,所述外层散热单元包含外层散热单元外表面(1)、外层散热单元内表面(2)及多个外层散热隔板(17),多个外层散热隔板(17)设置在外层散热单元外表面(1)与外层散热单元内表面(2)之间,形成外层散热微通道(8);所述内层散热单元包含内层散热单元外表面(16)、内层散热单元内表面(15)及多个内层散热隔板(18),多个内层散热隔板(18)设置在内层散热单元外表面(16)与内层散热单元内表面(15)之间,形成内层散热微通道(7);所述外层散热微通道(8)与内层散热微通道(7)的同一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液体分配腔(5),另一端设置有与其连通的液体收集腔(6);所述双层飞机蒙皮热交换器安装在机身蒙皮外表面。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嵌入式蒙皮热交换器
标题:一种飞机嵌入式蒙皮热交换器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嵌入式蒙皮热交换器。所述飞机嵌入式蒙皮热交换器,包含基础单元,所述基础单元包含外表面、内表面、侧板及多个微通道隔板,多个微通道隔板设置在外表面与内表面之间,微通道隔板的两端与外表面及内表面固定连接,多个微通道隔板与外表面及内表面形成微通道;所述基础单元嵌入机身内部,外表面的两端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侧板设置在微通道的两端,与外表面、内表面在微通道隔板的一端形成液体分配腔,另一端形成液体收集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利用空气带走液体的热量,减小了系统对飞机的燃油代偿损失,设置有多个液体微通道,换热效率高,可减少集中热辐射和雷达热反射面积,可以满足飞机隐身性能要求。
申请号:CN201510920519.6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嵌入式蒙皮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基础单元,所述基础单元包含外表面(1)、内表面(2)、侧板(19)及多个微通道隔板(7),多个微通道隔板(7)设置在外表面(1)与内表面(2)之间,微通道隔板(7)的两端与外表面(1)及内表面(2)固定连接,多个微通道隔板(7)与外表面(1)及内表面(2)形成微通道(712);所述基础单元嵌入机身内部,外表面(1)的两端与机身固定连接;所述侧板(19)设置在微通道(712)的两端,与外表面(1)、内表面(2)在微通道隔板(7)的一端形成液体分配腔(5),另一端形成液体收集腔(6);液体从液体分配腔(5)进入微通道(712)后进入液体收集腔(6),冷却后的液体从液体收集腔(6)流回待冷却设备。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带接头的梁
标题:一种带接头的梁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接头的梁,属于飞机结构设计领域。所示结构包括梁(1)、接头(2)以及连接螺栓,所述梁(1)上在与接头(2)连接处设置有三个螺栓孔,三个螺栓孔位于同一直线上,中间的螺栓孔为圆孔,与所述连接螺栓干涉配合,两侧的螺栓孔为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短边与所述连接螺栓干涉配合,所述长圆孔的长边与所述连接螺栓间隙配合,且长圆孔的长轴与支反力作用线平行,所述接头(2)在与梁(1)上三个螺栓孔对应位置处开有三个与梁(1)上中间的螺栓孔相同的螺栓孔。本发明中两侧螺栓受力形式更简单、载荷更小,而中间螺栓承受了支反力在连接部位产生的全部剪力,是一种传力路线更清晰的连接结构。
申请号:CN201510881574.9
申请日:2015/12/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带接头的梁,包括梁(1)、接头(2)以及连接螺栓,其特征在于:所述梁(1)上在与接头(2)连接处设置有三个螺栓孔,三个螺栓孔位于同一直线上,中间的螺栓孔为圆孔,与所述连接螺栓干涉配合,两侧的螺栓孔为长圆孔,所述长圆孔的短边与所述连接螺栓干涉配合,所述长圆孔的长边与所述连接螺栓间隙配合,且长圆孔的长轴与支反力作用线平行,所述接头(2)在与梁(1)上三个螺栓孔对应位置处开有三个与梁(1)上中间的螺栓孔相同的螺栓孔。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支撑杆及具有其的飞行器
标题:一种支撑杆及具有其的飞行器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支撑杆及具有其的飞行器,涉及支撑杆技术领域。所述支撑杆包含伸缩杆、套管、衬套、定位环、钢球、弹簧、解锁套、卡圈、外筒。所述外筒设置为空心圆筒,其外圆上设置有环形槽,卡圈安装在环形槽内,弹簧套在外筒上,弹簧的一端与衬套的一端面接触,衬套内孔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衬套的内孔与外筒的外圆配合,衬套的外圆与解锁套的内孔配合,所述伸缩杆和定为环采用紧固连接,套管与外筒紧固连接,伸缩杆与套管可相对滑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采用钢球自锁定位,锁紧状态安装可靠。非工作状态下伸缩杆可以收到外筒内部,可以缩小支撑杆非工作状态下的体积,节省了空间。
申请号:CN201520642831.9
申请日:2015/8/2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支撑杆,其特征在于:包含伸缩杆(1)、套管(2)、衬套(3)、定位环(4)、钢球(5)、弹簧(6)、解锁套(7)、卡圈(9)、外筒(10),其中,所述伸缩杆(1)中空,伸缩杆(1)的一端与所述定位环(4)连接,另一端用于连接被支撑件;所述套管(2)为圆筒结构,套管(2)的内孔设置为光孔,套管(2)的筒壁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衬套(3)为圆环形,衬套(3)的内孔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所述定位环(4)的外形为带台阶的圆柱形,定位环(4)外圆表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凹槽;所述解锁套(7)中空,解锁套(7)内孔一端设置有内凸台;所述外筒(10)中空,外筒(10)的筒壁上靠近一端面设置有第二通孔,在外筒(10)的外圆上远离第二通孔所靠近的端面设置有环形卡槽,外筒(10)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被支撑件;所述套管(2)套设在所述伸缩杆(1)与所述定位环(4)的外侧,且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与第一环形凹槽对应;所述外筒(10)套设在套管(2)上,并固定连接,外筒(10)上的第二通孔与所述套管(2)上的第一通孔位置对应;所述钢球(5)置于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卡圈(9)置于外筒(10)上的环形卡槽内,所述弹簧(6)与所述衬套(3)均套设在外筒(10)的外圆上,所述弹簧(6)一端依靠卡圈(9)限位,另一端与衬套(3)的一端接触;所述解锁套(7)套设在所述衬套(3)的外部,并与衬套(3)固定连接,所述解锁套(7)一端的内凸台的内侧面与卡圈(9)的侧面贴合。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