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保障性分析的FMEA的分析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高可靠性级联式心跳设计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高安全低成本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基于黑盒的RVDT设计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62019-11-27 03:14:36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52019-11-27 03:14:35一种机身尾部保护系统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52019-11-27 03:14:35一种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52019-11-27 03:14:35一种飞机静刹车及其保护系统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52019-11-27 03:14:35一种行李舱支撑装置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14:352019-11-27 03:14:35一种机载双通道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返回顶部
一种保障性分析的FMEA的分析方法
标题:一种保障性分析的FMEA的分析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障性分析的FMEA的分析方法。所述保障性分析的FMEA的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将初始约定层次进行多层分解并制作出自初始约定层次至最低约定层次的结构层次图;步骤2:赋予结构层次图中的初始约定层次、各层约定层次以及最低约定层次相对应的单元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种类;步骤3:分别分析初始约定层次、各层约定层次以及最低约定层次中的每个单元所对应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种类所能够发生的功能故障;步骤4:从而形成多个功能故障硬件矩阵图;步骤5:分析结构层次图中的每个单元的故障原因及故障影响。采用这种方法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实际分析过程中针对层级比较多的系统容易遗漏功能故障模式以及对应的故障原因。
申请号:CN201510932906.1
申请日:2015/12/1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保障性分析的FMEA的分析方法,用于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障性分析的FMEA的分析方法包括:步骤1:将待分析设备称为初始约定层次,将该初始约定层次进行多层分解,形成多层约定层次,并将最底层约定层次称为最低约定层次,同时制作出自初始约定层次至最低约定层次的结构层次图,并将结构层次图中的每个约定层次以及每个最低约定层次编号;其中,每个约定层次以及最低约定层次中均具有多个待分析设备分解后的单元;步骤2:列举所述待分析设备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种类,并赋予所述步骤1中的结构层次图中的初始约定层次、各层约定层次以及最低约定层次相对应的单元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种类;步骤3:分析顺序为:自初始约定层次起,并递进至最低约定层次,分别分析初始约定层次、各层约定层次以及最低约定层次中的每个单元所对应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种类所能够发生的功能故障;步骤4:将所述步骤1中的结构层次图与所述步骤3中所得到的初始约定层次、各层约定层次以及最低约定层次中的每个单元所对应的功能及性能要求种类所能够发生的功能故障相关联,并将其中每两个相邻的层次建立功能故障硬件矩阵图,从而形成多个功能故障硬件矩阵图;步骤5:分析所述步骤1中的结构层次图中的每个单元的故障原因及故障影响,且分析顺序为自最低约定层次至初始约定层次方向递进分析,其中,每个单元的故障原因以所述步骤4中的该单元的功能故障硬件矩阵图对应;每个单元的故障影响以所述步骤4中的该单元所对应的上层约定层次中的单元的功能故障所对应。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高可靠性级联式心跳设计方法
标题:一种高可靠性级联式心跳设计方法
摘要:随着航空技术的迅猛发展,航空电子系统正向开放式、综合化、模块化的方向发展。在嵌入式计算设备高度集成的今天,设备内的多模块交互、系统内的多设备交互已是航空电子系统普遍的实现方式。这种方式带来了系统强大的运行能力,同时也给系统的测试性提出了挑战,如何在众多计算单元中诊断出故障点成为可靠航电系统的必备能力之一。本发明针对多模块的复杂级联系统提出一种心跳设计方法,在其运行过程中,可以通过模块自身反应出本模块以及其前级模块故障情况,并传递给后级模块知晓。本发明方法在多模块的设备内部以及多设备的系统内部均具有实用价值。
申请号:CN201410508282.6
申请日:2014/9/2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高可靠性级联式心跳设计方法,其特征是,本方法基于若干个计算节点相互交联组成的网络系统,其心跳设计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根据网络系统中心跳的监控需求,画出心跳流图,并将心跳流图分解为若干单向心跳子图,单向心跳子图中计算节点分为始节点、中间节点以及末节点,其中,始节点为仅向后级节点发送心跳的节点,中间节点为既接收前级节点的心跳,同时又向后级节点发送心跳的节点,末节点为仅接收前级节点心跳的节点;若在分解心跳流图时,存在个别节点与其他节点构成循环心跳监控,则该节点应至少被包含在三种心跳子图中,在每种子图中,该节点分别担任始节点、中间节点以及末节点;第二步,对每一张心跳子图区分出所有始节点、中间节点、模块节点;从始节点起开始对所有节点进行心跳分配,每个始节点需要至少两个心跳编号以组成一个心跳序列,每个中间节点需要至少一个心跳编号、每个末节点不需要心跳编号,每个心跳编号为一个自然数,心跳编号之间无重复;第三步,工作模式下,始节点以一定周期向后级节点发送第二步中分配到的心跳序列,若始节点工作正常,则每一个后级节点按照预定期望收到该始节点在第二步中分配到的的心跳序列;若始节点出现故障,后级节点收到不同的心跳序列,或收不到任何序列,则后级节点发现始节点故障,并报告始节点故障;第四步,中间节点每个前一级节点的预定期望心跳序列为:所有前两级节点工作正常时依据4.1向前一级节点发送的心跳序列及该前一级节点自身在第二步中分配到的心跳编号合并而成;工作模式下,中间节点首先依据每个前一级节点的预定期望心跳序列对收到该前一级节点的心跳序列进行判断,并根据判断结果向后一级节点发送心跳序列,分为三种情况:4.1若每个前一级节点的心跳序列都与该节点预定期望心跳序列一致,则认为所有前级节点工作正常,该中间节点向后一级节点发送的心跳序列如下:由该中间节点的所有前一级节点的心跳序列及该中间节点自身在第二步中分配到的心跳编号合并而成;4.2若部分前一级节点的心跳序列与该节点预定期望心跳序列不一致,则根据第二步心跳序列编码发现对应的工作故障的节点,并报告始相应的节点故障,此时该中间节点向后一级节点发送的心跳序列如下:由该中间节点的所有正常前一级节点的心跳序列及该中间节点自身在第二步中分配到的心跳编号合并而成;4.3若所有前一级节点的心跳序列都与该节点预定期望心跳序列不一致,则根据第二步心跳序列编码发现对应的工作故障的节点,发现所有前级节点工作故障,并报告所有节点故障,此时该中间节点向后级节点发送的心跳序列如下:由该中间节点的所有前级节点的心跳序列中的最大值编号及该中间节点自身在第二步中分配到的心跳编号合并而成;第五步,工作模式下,末节点对收到的每个前级节点心跳序列进行判断,若部分前级节点的心跳序列与该节点预定期望心跳序列不一致,则发现这部分前级节点工作故障,并报告相应的节点故障;第六步,在完成前五步所有心跳序列设计后,对于同一个节点,如果出现心跳序列不同,但故障表意相同,选择采用其中序列数值和最小的心跳序列。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高安全低成本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标题:一种高安全低成本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飞行控制系统设计领域,涉及一种高安全低成本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系统的技术方案如下:通过合理配置指令传感器、作动器控制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舵面位置传感器、电缆类型及数量,同时,集中设备功能以及对设备接口关系进行优化设计,实现了安全性指标,减轻了系统重量,减少了功能备件数量,减少了电缆布置长度,有效的降低了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成本。
申请号:CN201410508059.1
申请日:2014/9/2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高安全低成本的电传飞行控制系统,包括指令传感器、作动器控制器、飞控计算机、作动器以及舵面位置传感器,其特征是,其中:指令传感器配置4个,分别为左指令传感器一、左指令传感器二和右指令传感器一、右指令传感器二,每个指令传感器2余度;左指令传感器和右指令传感器之间通过中间解脱装置机械连接进行联动,还设置有4余度减速手柄指令传感器;作动器控制器配置4台,分别为左作动器控制器一、左作动器控制器二和右作动器控制器一、右作动器控制器二,每个作动器控制器设置有监控和控制通道;飞控计算机配置2台,分别为左飞控计算机和右飞控计算机,每台飞控计算机设置有监控和控制通道;作动器配置16台,分别为4台升降舵作动器,4台副翼作动器,4台扰流板作动器和4台方向舵作动器;舵面位置传感器配置6个,分别配备在左、右副翼舵面和左、右升降舵舵面以及上、下方向舵舵面上。每个舵面位置传感器电气单通道配置。每个指令传感器的双余度电气信号分别接一台作动器控制器的监控和控制通道,4余度减速手柄指令传感器分别接一台作动器控制器的控制通道;在解脱装置正常状态下,左指令传感器和右指令传感器通过中间解脱装置正常联动产生指令;在解脱装置解脱状态下,左指令传感器和右指令传感器分别自由运动产生各自的指令;四台作动器控制器由机上电源进行供电,每台作动器由2路供电,负责整流稳压处理工作,并且左作动器控制器一、左作动器控制器二分别为左飞控计算机提供一路二次电源,右作动器控制器一、右作动器控制器二分别为右飞控计算机提供一路二次电源;同时,左右作动器控制器与左右飞控计算机之间还各采用CAN总线进行双向通信,每台作动器控制器都接受轮载、襟翼状态以及模式开关离散信号,每台作动器控制器都分别控制所在侧的一个副翼作动器、扰流板作动器、方向舵作动器和升降舵作动器,同时激励和采集所在侧的副翼舵面位置传感器通道和升降舵舵面位置传感器通道或方向舵舵面位置传感器通道;4台作动器控制器负责正常模态向应急模态转换,同时,负责应急模态控制律解算并完成应急模态控制;两台飞控计算机互为余度,除去与作动器控制器有电源接口和总线接口外,也与交联系统大气、惯导、轮载、维护以及显示有HB6096接口,同时也接收解脱、维护离散信号,完成电传飞行控制系统正常控制律计算和下发;作动器接收作动器控制指令并驱动相应舵面,舵面位置传感器采集舵面位置信息提供给相应作动器控制器,作动器将其通过CAN总线传送给飞控计算机,由飞控计算机将其上报给显示系统进行显示。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基于黑盒的RVDT设计方法
标题:一种基于黑盒的RVDT设计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黑盒的RVDT设计方法。本发明的设计方法不需要测定设计的RVDT壳体、定子以及项圈导线的相关特性参数,包括气隙厚度、空气导磁系数,同时也不需要计算给定电压下特定圈数初级线圈的电流密度,借鉴了黑盒子的测试方法,对这些参数在设计中由于进行了约化,从而简化RVDT的设计。
申请号:CN201410508195.0
申请日:2014/9/2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基于黑盒的RVDT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要求初步设计RVDT摸底样机,并首先初步确定初级线圈匝数N1,次级线圈匝数N2,按照初级线圈跨两级连接,次级线圈分别连接到每对磁极上来制作RVDT摸底样机,测量RVDT摸底样机的输入输出特性,即:RVDT摸底样机最大偏角对应的电压值Uo;2)根据RVDT摸底样机最大偏角对应的电压值Uo与最大偏角要求输出电压UR_ O来设计次级线圈所需的实际匝数NR_ 2,由于:UR_ O=8πfN1NR_ 2I1μ0rhα/δ,所以其中,f为励磁电源频率,I1为初级线圈电流密度,μ0为空气导磁系数,r为转子半径,h为定子铁芯的有效宽度,α为转子转角,δ为定子极掌与转子极端面之间的气隙厚度;3)依据给定的初级线圈匝数,次级线圈匝数,测量的RVDT摸底样机最大偏角对应的电压与最大偏角要求输出电压计算出更改次级线圈匝数后的理论和值电压U’ sum,由于RVDT摸底样机和值电压Usum=8πfN1N2I1μ0rhθ/δ,同时U’ sum=8πfN1NR_ 2I1μ0rhθ/δ,所以UsumUsum′ =N2NR_ 2⇒ Usum′ =UsumNR_ 2N2; 4)根据理论和值电压U’ sum以及要求和值电压UR_ sum,计算和值补偿线圈匝数补偿线圈匝数可正可负,若为正,需要补偿的和值电压为正值,若为负,需要补偿的和值电压为负值,若为零则不需要进行和值补偿;5)按照初级线圈匝数N1,次级线圈匝数NR_ 2,补偿线圈匝数Ns_ c制作所需RVDT传感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标题: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涉及发动机防冰技术领域。所述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包含引气导管、温度传感器、控制装置、压力传感器、分配管、防冰导管和防冰活门。防冰活门的进气端与引气导管连接,排气端与防冰导管的一端连接,防冰导管的另一端与分配管连接;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防冰活门进气端的气体温度;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防冰活门排气端的气体压力;控制装置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的信号,控制防冰活门的开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控制装置根据温度传感器与压力传感器反馈的信号控制防冰活门的开度,实现了引气流量的控制,在满足防冰条件的前提下,减少了多于引气的浪费,节约了发动机能源。
申请号:CN201510923828.9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发动机进气道防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引气导管(1)、温度传感器(2)、控制装置(3)、压力传感器(4)、分配管(6)、防冰导管(7)和防冰活门(8),其中,所述防冰活门(8)的进气端与引气导管(1)连接,排气端与防冰导管(7)的一端连接,防冰导管(7)的另一端与分配管(6)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2)用于检测防冰活门(8)进气端的气体温度;所述压力传感器(4)用于检测防冰活门(8)排气端的气体压力;所述控制装置(3)用于接收温度传感器(2)与压力传感器(4)的信号,并控制防冰活门(8)的开度;来自引气导管(1)的气体依次经过防冰活门(8)和防冰导管(7)进入分配管(6),经分配管(6)输送至发动机进气道。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机身尾部保护系统
标题:一种机身尾部保护系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身尾部保护系统,涉及飞机尾部保护技术领域。所述机身尾部保护系统包含机械部分及控制部分,机械部分包含作动器、摇臂、连杆机构、滑动口盖、轨道。作动器的活塞杆与摇臂连接,与活塞杆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在机身上;摇臂通过转轴连接在机身上,且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摇臂上与所述转轴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连杆机构一端固定在所述摇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口盖上;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摇臂的收起与放落。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飞机正常飞行状态下,机械部分收起在机身内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如果机械部分接受到控制部分的信号,摇臂放落保护机身尾部,当飞机飞起时,摇臂收起,使得飞机具有良好的气动外形,提高了气动性能。
申请号:CN201510922247.3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机身尾部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机械部分及控制部分,所述机械部分包含作动器、摇臂(6)、连杆机构(7)、滑动口盖(8)、轨道(9),其中,所述作动器的活塞杆与所述摇臂(6)连接,与活塞杆相对的另一端固定在机身上;所述摇臂(6)通过转轴连接在机身上,且能够绕所述转轴转动,所述摇臂(6)上与所述转轴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滚轮(64);所述连杆机构(7)一端固定在所述摇臂(6)上,另一端固定在滑动口盖(8)上;所述控制部分用于控制摇臂(6)的收起与放落。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标题:一种飞行器及其控制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行器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飞行器及控制方法。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飞行器通过子驱动器带动桨叶提供升力的设计方式,气动效率高。桨叶可绕安装轴旋转并可沿设置在桨叶中部的铰链实现折叠,组合以后可以实现多种姿态的折叠,并可在折叠状态下起飞,可满足在狭小空间内垂直起飞的要求。本发明提出的控制方法可满足对本发明提出的飞行器的飞行姿态的控制要求。
申请号:CN201410508883.7
申请日:2014/9/2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1],桨叶安装盘[2],桨叶[3],子驱动器[4],支撑装置[5],主安定面[6]以及调整舵面[7],桨叶安装盘[2]安装于机体[1]顶端,与机体[1]同轴安装,并可相对于机体[1]进行回转运动,桨叶[3]沿桨叶安装盘[2]周向均布呈辐射状,同时桨叶[3]可绕自身的安装轴转动,每个桨叶[3]可沿设置于其中部的铰链折叠,支撑装置安装于机体[1]下端,主安定面[6]沿机体周向均布于机体[1]下侧,调整舵面[7]固定于每个主安定面[6]末端,可相对于主安定面[6]进行偏转,子驱动器[4]沿桨叶展向平行布置于每个桨叶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静刹车及其保护系统
标题:一种飞机静刹车及其保护系统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静刹车及其保护系统,系统包括刹车控制器、静刹车开关、静刹车电磁阀、转换阀和机轮速度传感器,本发明采用静刹车开关对静刹车系统的接通和断开进行控制,当刹车控制单元检测到飞机满足静刹车系统接通条件时,扳动静刹车开关至接通位置,静刹车电磁阀接通,静刹车油液通过静刹车电磁阀、转换阀到刹车机轮,当刹车控制单元检测到飞机不满足静刹车条件时,扳动静刹车开关至接通位置,静刹车开关无法吸合在接通位置,静刹车电磁阀无法接通,此时静刹车不起作用,有效防止了静刹车系统的误操作,提高了飞机的使用安全性。
申请号:CN201410507995.0
申请日:2014/9/2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静刹车及其保护系统,其特征是,本系统包括刹车控制器(1),静刹车开关(2),静刹车电磁阀(3),第一转换阀(41)、第二转换阀(42),左机轮速度传感器(51)、右机轮速度传感器(52);刹车控制单元(1)与静刹车开关(2)电气连接,静刹车电磁阀(3)进油口与静刹车油源连接,静刹车电磁阀(3)回油口与静刹车回油连接,静刹车电磁阀(30与刹车控制单元(1)电气连接,静刹车电磁阀(3)工作口与第一转换阀(41)和第二转换阀(42)的进油口连接,第一转换阀(41)和第二转换阀(42)的另一进油口与正常刹车压力油口连接,第一转换阀(41)工作口与左机轮刹车装置连接,左机轮速度传感器(51)安装于左机轮轮轴内,第二转换阀(42)工作口与右机轮刹车装置连接,右机轮速度传感器(52)安装于右机轮轮轴内,左、右机轮速度传感器(51)、(52)与刹车控制单元(1)电气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行李舱支撑装置
标题:一种行李舱支撑装置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李舱支撑装置,属于航空结构设计领域。包括柱状的内管(1)和外管(2),内管(1)的外径大于外管(2)的内径,内管(1)的刚度大于外管(2)的刚度,外管(2)的一端设置有扩充段(3),所述扩充段(3)自外管(2)的端部向远离外管(2)的方向锥形扩张,内管(1)的一端设置有收缩段(4),所述收缩段(4)自内管(1)的端部向远离内管(1)的方向锥形收缩,所述收缩段(4)容纳于所述扩充段(3)。在轴向冲击载荷作用下,该装置将被触发,内管将快速向外管运动,挤压外管管壁膨胀,吸收冲击能量,这个过程中的变形均匀,冲击历时长,冲击载荷小,减小了对飞机其余部件的损伤,达到了对乘员保护的目的。
申请号:CN201510882872.X
申请日:2015/12/4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行李舱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柱状的内管(1)和柱状的外管(2),内管(1)的外径大于外管(2)的内径,内管(1)的刚度大于外管(2)的刚度,外管(2)的一端设置有扩充段(3),所述扩充段(3)自外管(2)的端部向远离外管(2)的方向锥形扩张,内管(1)的一端设置有收缩段(4),所述收缩段(4)自内管(1)的端部向远离内管(1)的方向锥形收缩,所述收缩段(4)容纳于所述扩充段(3)。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机载双通道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标题:一种机载双通道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载双通道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用于对具有总线控制器的1553B总线网络构型系统进行余度管理,属于飞机计算机总线余度管理技术。当总线网络中总线控制器发生故障,总线控制器设备能够检测到自身处于故障状态,自动发起总线控制器切换,将原本的总线控制器设备变为备份控制角色,并通过机间CCDL发送指令,使原本的备份总线控制器设备变成控制器角色。在整个切换过程中为了保证在总线的无控制状态中,总线数据处于安全的静默状态,采用应用层与驱动层双切换指令来交互控制切换过程,达到切换过程中没有意外数据的输出抖动。本发明提供的机载双通道无缝切换方法及系统,增加了系统总线的可靠性。
申请号:CN201510906284.5
申请日:2015/12/9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机载双通道无缝切换方法,用于对具有总线控制器的1553B总线网络构型系统进行余度管理,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步骤一、判断设备在当前控制器状态下,工作是否正常,若工作不正常,或者接收到另一控制器发送来的角色转换指令时,一方面将所述当前控制器的收发属性表修改为另一控制器的收发属性表,并发送中止总线收发指令,另一方面向另一台控制器发送相应的角色转换指令,其中,所述控制器包括总线控制器和备份总线控制器;步骤二、当前控制器接收到中止总线收发指令后,将总线收发器初始化为另一控制器的状态工作帧,并加载另一控制器的总线通讯表;步骤三、判断所述总线收发器初始化及加载总线通讯表是否完成,若完成,则发送恢复总线收发指令,若未完成,则重复步骤二。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