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迎角保护控制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迎角保护控制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迎角保护控制方法。所述飞机迎角保护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飞机信号;步骤2:计算最大迎角;步骤3:计算得到迎角阈值;步骤4:计算驾驶杆纵向告警位移以及指令迎角;步骤5:得到微分支路信号、比例支路信号、积分支路信号以及积分支路逻辑运算结果;步骤6:输出控制增稳积分支路信号与积分支路信号两者的中的较大值;步骤7:判断步骤6取值;步骤8:确定增益,从而调整飞机的实际迎角;步骤9:得到飞机在不同状态下的微分支路信号、比例支路信号、积分支路信号的增益值。本发明的飞机迎角保护控制方法能够使迎角保护功能接通的提前量减小,不仅实现迎角保护功能,使系统具有很好鲁棒性。

申请号:CN201510932037.2

申请日:2015/12/12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迎角保护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迎角保护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收集飞机角速率信号、迎角信号;步骤2:根据飞机所处状态,计算得到最大迎角;步骤3:设置迎角提前量,计算得到迎角阈值;步骤4:根据所述步骤2以及所述步骤3中的数据,通过公式计算得到驾驶杆纵向告警位移以及指令迎角;步骤5:将所述步骤1至所述步骤4中的数据通过迎角保护算法进行计算,从而得到微分支路信号、比例支路信号、积分支路信号以及积分支路逻辑运算结果;步骤6:将控制增稳积分支路信号与积分支路信号进行比较,从而输出两者中的较大值,该较大值为取值逻辑值;步骤7:判断取值逻辑值是否为真,若是,则取所述步骤6中的较大值;若否,则取控制增稳积分支路信号;步骤8:根据所述步骤2至所述步骤7中的数据,通过数字仿真方法确定微分支路信号、比例支路信号、积分支路信号以及滚转角速率信号的增益,从而调整飞机的实际迎角,使该实际迎角不超过所述步骤2中的最大迎角;步骤9:根据飞机所处的不同状态,重复所述步骤1至所述步骤7,从而得到飞机在不同状态下的微分支路信号、比例支路信号、积分支路信号的增益值,该增益值为使飞机调整迎角的信号。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模拟飞机防冰除冰系统试验装置

标题:一种模拟飞机防冰除冰系统试验装置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飞机防冰除冰系统试验装置,涉及飞行器防冰除冰技术领域。所述模拟飞机防冰除冰系统试验装置,包含雾化装置、喷雾粒度分析仪(10)、低温控制间(11)及试验件(13),其中,所述低温控制间(11)用于模拟试验件(13)的实际工作环境温度;所述试验件(13)设置在低温控制间(11)内;所述雾化装置为试验件(13)提供模拟液态水滴;所述喷雾粒度分析仪(10)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与试验件(13)之间,用于检测雾化装置向试验件(13)喷出的液态水滴的粒度大小。本发明的有益效果:真实模拟了飞机防冰除冰系统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提高防冰除冰系统设计的可靠性,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

申请号:CN201510920741.6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模拟飞机防冰除冰系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雾化装置、喷雾粒度分析仪(10)、低温控制间(11)及试验件(13),其中,所述低温控制间(11)用于模拟试验件(13)的实际工作环境温度;所述试验件(13)设置在低温控制间(11)内;所述雾化装置为试验件(13)提供模拟液态水滴;所述喷雾粒度分析仪(10)设置在所述雾化装置与试验件(13)之间,用于检测雾化装置向试验件(13)喷出的液态水滴的粒度大小。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基于Petri网的部件故障属性表征方法

标题:一种基于Petri网的部件故障属性表征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部件故障属性表征方法,属于航空故障测试领域,涉及一种利用动态有色随机Petri网对飞机复杂系统故障属性进行表征的方法。所述的表达故障的动态有色随机Petri网主要参考工程预报学的危险性分类方法,对故障对应的托肯进行着色,构建产品故障信息与Petri网有色库所及托肯的映射,对库所内变迁定义、性质、关联约束等进行故障属性表征,建立了变迁关联与约束机制的描述,形成了工程实用意义上的完备动态随机有色库所;最后从工程化实用技术角度出发,提出了完整的动态有色随机Petri网建模技术框架,为复杂工程物理系统“四性”特性分析及技术指标计算提供了手段。

申请号:CN201510923733.7

申请日:2015/12/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基于Petri网的部件故障属性表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一、对部件的故障模式进行分类;步骤二、用Petri网的库所表示部件,用库所内的基准托肯表征所述部件的正常工作状态,用库所内的多个非基准托肯表征所述部件的多个故障模式,其中,所述基准托肯及非基准托肯为有色托肯,且所述基准托肯与所述多个非基准托肯的颜色互不相同,所述库所为所述基准托肯与所述非基准托肯的集合;步骤三、建立所述基准托肯向所述非基准托肯的延时变迁以及建立所述非基准托肯向另一个非基准托肯的瞬时变迁;步骤四、对所述延时变迁及所述瞬时变迁进行量化,同时建立所述延时变迁与所述瞬时变迁的实施法则,结合绘制的基于Petri网的四性故障表征模型完成基于Petri网的部件故障属性表征,所述实施法则是指发生所述延时变迁与所述瞬时变迁的触发策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管路流动性能仿真几何数据自动提取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管路流动性能仿真几何数据自动提取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管路流动性能仿真几何数据自动提取方法。所述飞机管路流动性能仿真几何数据自动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待提取管路的三维模型制作该待提取管路的属性面边图;步骤2:根据所述步骤1中的属性面边图,并通过管路端面搜索方法搜索出所述待提取管路中的管路端面;步骤3:根据所述步骤1中的管路端面数据,通过管路流面搜索方法搜索出所述待提取管路中的管路流面;步骤4:将所述步骤3中搜索出的管路流面进行管路流面分组;步骤5:根据所述步骤4中的数据,提取所述待提取管路中的几何数据。采用这种方法,能够使管路建模与仿真形成了真正的自动化与集成化,节省了大量时间与精力。

申请号:CN201510926939.5

申请日:2015/12/12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管路流动性能仿真几何数据自动提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管路流动性能仿真几何数据自动提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对待提取管路的三维模型制作该待提取管路的属性面边图;步骤2:根据所述步骤1中的属性面边图,并通过管路端面搜索方法搜索出所述待提取管路中的管路端面;步骤3:根据所述步骤2中的管路端面数据,通过管路流面搜索方法搜索出所述待提取管路中的管路流面;步骤4:将所述步骤3中搜索出的管路流面进行管路流面分组;步骤5:根据所述步骤1至所述步骤4中的数据,提取所述待提取管路中的几何数据。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机翼整体翼肋三维模型快速生成方法

标题:一种机翼整体翼肋三维模型快速生成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机翼整体翼肋三维模型快速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翼肋零件系列化特征的自动生成:(2)翼肋三维模型生成的流程化实现:(3)三维模型设计特征及过程元素的规范化管理及命名:通过机翼整体翼肋三维快速建模方法的应用,使得翼肋零件的建模流程清楚,各设计特征和过程元素的命名规范、清晰,非常易于识别和读取,对于后期的校对和参数修改工作,提供了方便,且大大减少了设计人员的重复性建模工作,提高了结构设计人员的建模效率,使设计人员将更多精力集中在强度校核或参数优化方面,应用效果明显。

申请号:CN201410535797.5

申请日:2014/10/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机翼整体翼肋三维模型快速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翼肋零件系列化特征的自动生成:
将整体翼肋结构按形状特点进行分解,将翼肋表示为结构特征的集合,对分解后的特征参数进行统一的外部存储,通过调用外部参数数据和梁平面、肋平面、机翼基准平面、长桁基准面等机翼布置骨架模型,在CATIA中自动生成翼肋三维数模;
(2)翼肋三维模型生成的流程化实现:
分析翼肋三维建模的逻辑关系,提出采用“由外向内”的建模原则,按剪切角片-缘条-腹板-支柱等顺序,将翼肋各设计特征的生成过程固定化、流程化,实现不同肋位处翼肋零件的快速建模;
(3)三维模型设计特征及过程元素的规范化管理及命名:
分析翼肋三维模型的几何特征与拓扑关系,提出采用按“特征-元素-属性-名称”的原则,对各设计特征建模过程中的元素进行分层次、规范化管理;在元素命名时,采用“基于操作过程”的命名原则,方便设计人员对过程元素进行追踪与查找。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被遮蔽翼面的载荷施加方法

标题:一种被遮蔽翼面的载荷施加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强度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被遮蔽翼面的载荷施加方法,包括根据翼面载荷分布,给出下翼面拉压垫载荷F3、F4,拉压垫之间的距离b,后部钢索与后部拉压垫的距离a,前部钢索与前部拉压垫的距离c等步骤。

申请号:CN201410535667.1

申请日:2014/10/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被遮蔽翼面的载荷施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 : 根据翼面载荷分布,给出下翼面拉压垫载荷F3、F4,拉压垫之间的距离b,后部钢索与后部拉压垫的距离a,前部钢索与前部拉压垫的距离c;
步骤2 : 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得到F1、F2;
步骤3 : 根据步骤2计算出的F1、F2,利用杠杆原理解方程组
得到前后部钢索与上部钢梁载荷施加点的距离d、e;
步骤4 : 根据步骤2给出的距离a、b、c,将拉压垫粘贴到下翼面,根据F2的载荷的量级选择合适的钢索,根据钢索的直径选择合适的开孔直径;
步骤5 : 将拉压垫连接到钢梁上,钢梁通过钢索与上部钢梁连接,上部钢梁加载点与上翼面胶布带通过加载杠杆连接,实现载荷加载。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适用于颤振风洞模型的挂架俯仰模态模拟装置

标题:一种适用于颤振风洞模型的挂架俯仰模态模拟装置

摘要:本发明一种适用于颤振风洞模型的挂架俯仰模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架梁[1],俯仰支臂[2],外挂梁[3],俯仰旋转轴[4],弹簧片调节螺杆[5],俯仰弹簧片[6],挂架连接接头[7],机翼梁架[8],挂架梁[1]通过挂架连接接头[7]固定在机翼梁架[8]上,俯仰支臂[2]上部通过螺栓与挂架梁[1]相连,俯仰支臂[2]下部通过俯仰旋转轴[4]与外挂梁[3]相连,外挂梁[3]可以绕俯仰旋转轴[4]旋转,俯仰弹簧片[6]通过弹簧片调节螺杆[5]分别与挂架梁[1]和外挂梁[3]相连,通过弹簧片调节螺杆[5]调节俯仰弹簧片[6]位置。

申请号:CN201410535715.7

申请日:2014/10/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适用于颤振风洞模型的挂架俯仰模态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挂架梁[1],俯仰支臂[2],外挂梁[3],俯仰旋转轴[4],弹簧片调节螺杆[5],俯仰弹簧片[6],挂架连接接头[7],机翼梁架[8],挂架梁[1]通过挂架连接接头[7]固定在机翼梁架[8]上,俯仰支臂[2]上部通过螺栓与挂架梁[1]相连,俯仰支臂[2]下部通过俯仰旋转轴[4]与外挂梁[3]相连,外挂梁[3]可以绕俯仰旋转轴[4]旋转,俯仰弹簧片[6]通过弹簧片调节螺杆[5]分别与挂架梁[1]和外挂梁[3]相连,通过弹簧片调节螺杆[5]调节俯仰弹簧片[6]位置。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全机低速颤振模型双索悬挂系统

标题:全机低速颤振模型双索悬挂系统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机低速颤振模型双索悬挂系统,主要包含三个部分:悬挂刚架组件、模型吊挂组件以及主钢索组件。悬挂刚架组件,包括安装在风洞外侧上方的刚架,在刚架顶部设有吊挂点用于悬挂模型机身,在刚架两端设有钢索调节装置,通过钢索调节装置调节拉伸钢索的长度;模型吊挂组件,包括与拉伸钢索下端相连接的弹簧和与弹簧下端连接的垂直钢索,垂直钢索的下端直接吊挂在模型机身上;主钢索组件,包括前方钢索和后方钢索,前方钢索通过安装在模型机身内的前方滑轮,两端分别固定在风洞顶板和风洞底板上,后方钢索通过安装在模型机身内的后方滑轮后,一端固定在风洞侧壁,另一端通过导向滑轮连接到砝码装置形成自由端。

申请号:CN201410535100.4

申请日:2014/10/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全机低速颤振模型双索悬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悬挂刚架组件,包括安装在风洞外侧上方的刚架(1),在刚架(1)顶部设有吊挂点(2)用于悬挂模型机身,在刚架(1)两端设有钢索调节装置(3),通过钢索调节装置(3)调节拉伸钢索(4)的长度;模型吊挂组件,包括与拉伸钢索(4)下端相连接的弹簧(5)和与弹簧(5)下端连接的垂直钢索(6),垂直钢索(6)的下端直接吊挂在模型机身上;主钢索组件,包括前方钢索(7)和后方钢索(8),前方钢索7通过安装在模型机身内的前方滑轮(9),两端分别固定在风洞顶板(10)和风洞底板(11)上,后方钢索(8)通过安装在模型机身内的后方滑轮(12)后,一端固定在风洞侧壁(13),另一端通过导向滑轮(14)连接到砝码装置(15)形成自由端。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无人机用加油机压力流量测试设备

标题:一种无人机用加油机压力流量测试设备

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人机用加油机压力流量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主油路(1),主油路(1)进油口通过过滤器(2)与油箱(3)连接,主油路(1)的出油口安装有第一电磁换向阀(4),主油路(1)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4)分别与第一油路(5)或第二油路(6)连通,第一油路(5)或第二油路(6)再通过第二电磁换向阀(7)与流量调节阀(8)连通最终流回油箱(3);第一油路(5)上安装有大量程压力表(9)、大量程压力传感器(10)、小量程流量传感器(11);第二油路(6)上安装有小量程压力表(12)、小量程压力传感器(13)、大量程流量传感器(14)。

申请号:CN201410535724.6

申请日:2014/10/1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无人机用加油机压力流量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含主油路(1),主油路(1)进油口通过过滤器(2)与油箱(3)连接,主油路(1)的出油口安装有第一电磁换向阀(4),主油路(1)通过第一电磁换向阀(4)分别与第一油路(5)或第二油路(6)连通,第一油路(5)或第二油路(6)再通过第二电磁换向阀(7)与流量调节阀(8)连通最终流回油箱(3);第一油路(5)上安装有大量程压力表(9)、大量程压力传感器(10)、小量程流量传感器(11);第二油路(6)上安装有小量程压力表(12)、小量程压力传感器(13)、大量程流量传感器(14)。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适用于跨台阶运输的无人机大部件拖运车

标题:一种适用于跨台阶运输的无人机大部件拖运车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用于跨台阶运输的无人机大部件托运车,包括运输平台(1)、第一行走机构(2)、第二行走机构(3)、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5),通过将折叠机构与行走机构设置在运输平台的行走面,在地面进行运输时采用折叠机构,在货箱面运输时用行走机构,此时将折叠机构沿运输的反向折叠,使折叠后的折叠机构距运输平台的行走面小于行走机构距行走面的距离,即实现了拖晕车的跨平台运输。本发明的适用于跨台阶运输的无人机大部件托运车可以将大部件与托运车一起推入运输车货箱,实现大部件托运一体,从而提高无人机的转场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承载能力强、整体重量轻等优点。

申请号:CN201510931799.0

申请日:2015/12/1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适用于跨台阶运输的无人机大部件托运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运输平台(1)、第一行走机构(2)、第二行走机构(3)、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5),所述运输平台(1)有运输面和行走面,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第二行走机构(3)、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5)均与运输平台连接,且布置在运输平台的行走面;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设于运输平台(1)的一端,所述第二折叠机构(5)设于运输平台(1)的另一端,第二行走机构(3)置于第一行走机构(2)与第二折叠机构(5)之间,第一折叠机构(4)置于第一行走机构(2)和第二行走机构(3)间;所述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5)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展开状态下,所述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5)用于支撑并带动运输平台(1)移动,所述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5)距行走面的距离均大于第一行走机构(2)和第二行走机构(3)距行走面的距离;在折叠状态下,所述第一行走机构(2)和第二行走机构(3)用于支撑并带动运输平台(1)移动,所述第一折叠机构(4)和第二折叠机构(5)距行走面的距离均小于第一行走机构(2)和第二行走机构(3)距行走面的距离。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