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作者: admin

夜视兼容照明系统的辐亮度测试方法

本发明涉及航空照明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夜视兼容照明系统的辐亮度测试方法,首先用分光辐射度计测得一标准光源未加滤光片时的离散函数,然后再测得同一标准光源在入射光路上加入滤光片后的离散函数,计算两者比值,再通过光栅单色仪对上述标准光源的逐一波长进行测量,对像增强器输出的信号进行取样和选通放大,通过该输出信号算出光谱响应离散函数,然后在对应的波长上相乘并果进行曲线拟合,最后进行积分并算出夜视兼容照明系统辐亮度值。

一种全尺寸疲劳试验机身航向载荷加载设计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尺寸疲劳试验机身航向载荷加载设计方法,属于航空疲劳损伤容限试验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首先获得各个工况下机身航向总载荷;其次,确定全机航向加载方案,包括采用与长桁及蒙皮共铆的方式或者采用与长桁、机身框及蒙皮共铆的方式安装多个航向加载接头;之后,计算各航向加载接头的接头载荷上限,并根据航向总载荷确定航向加载接头的加载方案及各航向加载接头的分配载荷;并且分析各加载接头处结构连接的耐久性,提高薄弱部位强度;最后进行航向载荷加载。本发明的提出解决了机身航向载荷加载系统复杂、不易设计的难题。

一种机翼地面共振试验风力加载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翼地面共振试验风力加载装置,涉及飞机气动弹性技术领域。所述机翼地面共振试验风力加载装置包含:气动载荷分流疏导结构(2),所述气动载荷分流疏导结构(2)设置为锥筒结构,所述锥筒结构的小端设置有挡流板(21),所述挡流板(21)上设置有导流孔(211);所述气动载荷分流疏导结构(2)通过挡流板(21)安装在机翼(1)的气动压心位置;气动加载机构(3),所述气动加载机构(3)用于向所述气动载荷分流疏导结构(2)施加气动载荷。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可以随着机翼的变形调整加载位置、加载角度及施加载荷的大小,便于模拟飞机各种典型状态的变形,操作流程简单,能大大提高试验效率和结果的可靠性。

发动机辅助安装接头

本发明涉及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一种发动机辅助安装接头,包括上接头、下接头和剪切销,上接头上部为上腹板,下部为两个上耳片,上耳片之间设有第一缘条,第一缘条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耳片的外壁相固定,上耳片的外侧设有与上腹板相固定且垂向布置的第一腹筋条,下接头上部为两个下耳片,下部为下腹板,下耳片之间设有第二缘条,第二缘条两端分别与两个下耳片的外壁相固定,下耳片的外侧设有与下腹板相固定且垂向布置的第二腹筋条,下腹板和发动机相固定,剪切销贯穿上耳片和下耳片,用于将上耳片和下耳片互相固定,剪切销包括内销、套设在内销上的外销以及螺接在外销一端的外销螺母,外销螺母还与内销的一端相连接。

一种飞机电热除冰系统优化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电热除冰系统优化方法,属于飞机防除冰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根据设定的除冰周期及防护区域的不同分段方法,确定不同分段方法对应的除冰周期内的加热时段时间;根据飞行条件及给定的不同除冰面功率确定除冰功耗、除冰面功率以及加热时间的关系曲线;之后确定持续加热元件防冰面功率;确定不同分段方法对应的周期性加热元件的除冰功耗;确定不同分段方法对应的周期性加热元件的除冰面功率;确定不同分段方法对应的系统总功耗;最后选取总功耗最小时对应的分段方法。本发明对翼面沿展向进行多段除冰,并通过优化方法确定了最小功耗,提高了除冰效果。

一种综合式座舱空气再循环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式座舱空气再循环系统,属于飞机环境控制技术领域。包括:飞机座舱、座舱排气活门、涡轮、热交换器、再循环风扇及混合腔;混合腔设置在冷路上,热路连接在混合腔与飞机座舱之间的连接管路上;飞机座舱设置有座舱排气活门,座舱排气活门与涡轮的进气端连接,涡轮的排气端与热交换器的冷边进口连接;热交换器的热边进口与飞机座舱连接,热交换器的热边出口与再循环风扇进气端连接,再循环风扇的排气端与混合腔连接;所述涡轮与再循环风扇通过联接轴连接,驱动所述再循环风扇抽吸飞机座舱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本发明有效利用座舱排气动能,并进一步降低再循环空气温度,综合效果使得飞机性能代偿损失大大降低,提高飞机经济性。

一种可蓄氧的分子筛供氧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蓄氧的分子筛供氧系统,属于飞机供氧技术领域。由直供氧系统和蓄氧系统组成,蓄氧系统通过控制装置切换,能够为呼吸装置供氧。发动机的引气经机载分子筛作用后的气体分为两路,一路直接供给呼吸装置形成直供氧系统;经机载分子筛作用后另一路气体通过所述离心式压缩机、第一换热器、容积式压缩机及第二换热器后冷却液化储存在绝热储存装置中,形成蓄氧系统。当飞机在应急情况或座舱高度大于9000m时,通过控制装置切换蓄氧系统为呼吸装置提供氧气,本发明将机载分子筛输出的低压气氧增压液化为液氧储存,减小蓄氧装置的体积,增加了蓄氧量,提高了液氧储存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系统从发动机引气驱动涡轮为系统提供能量,能耗低。

一种环控系统余热制冷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控系统余热制冷装置,属于飞机环控系统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压气机一端与初级散热器热边连接,另一端依次与次级散热器、回热器及冷凝分离器的热边连接,气体经冷凝分离器的降温干燥后流回回热器的冷边,且回热器的冷边依次与涡轮及冷凝分离器冷边连接;工质泵挤压工质管路的有机工质依次流过次级散热器、初级散热器的冷边、工质涡轮及工质冷凝器的热边;压缩机压缩制冷剂依次流过制冷剂冷凝器热边、膨胀阀及蒸发器冷边,压缩机驱动工质涡轮工作;涡轮驱动压气机从发动机气源引气进入初级散热器,经蒸发器的热边后流入座舱。本发明利用有机工质组件利用环控系统余热做功驱动蒸发循环制冷组件,使得飞机的能量得到综合利用。

一种综合式设备冷却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综合式设备冷却装置,属于飞机舱内设备冷却技术领域;包括发动机气源、热交换器、涡轮、设备舱及风扇;所述发动机气源通过第一管路与热交换器的热边进口连接,经热交换器冷却后的空气分为第一支路和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与涡轮连接,所述第二支路与设备舱连接;所述涡轮通过联接轴与风扇连接,所述风扇的进气端从座舱内引气,所述风扇的排气端通过第二管路与第一管路靠近所述热交换器一端连接。本发明与传统设备冷却装置相比:一方面减小了发动机引气量,降低系统性能代偿损失;另一方面由涡轮驱动风扇抽吸座舱空气,不需要飞机电源供电,减小了飞机电能消耗。综合效果为降低飞机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性。

一种翼身融合连接翼飞机

本发明涉及一种翼身融合连接翼飞机,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其包括机身、主机翼、后机翼、连结翼、V形尾翼及发动机,其中机身包括机身前段和机身后段,机身前段与主机翼融合成一体式,机身后段上布置有V形尾翼,V形尾翼通过前掠设置的后机翼及连接翼连接于主机翼形成连接翼盒段结构,发动机吊挂于主机翼的连接翼站位和/或机身侧面的V形尾翼站位。本发明的翼身融合连接翼飞机融合了多种气动布局,有效的提高了飞机的气动性能、提高了隐身性,并且还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