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发动机工作状态转子叶片振幅与转速信号的方法

标题:模拟发动机工作状态转子叶片振幅与转速信号的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叶片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模拟发动机工作状态转子叶片振幅与转速信号的方法,基于叶尖定时测量技术,利用叶片振动时到达传感器产生的时间偏差来模拟转子叶片振动情况,设计初始脉冲信号与延时Δt脉冲信号,将初始脉冲信号与延时Δt脉冲信号在转速脉冲信号相邻两转内进行拟合,模拟叶片一转不产生叶片振动而下一转产生叶片振动的情况,得到拟合脉冲信号,并调整设定参数和叶片振幅以模拟不同情况下的叶片振动。该方法可触发产生不同叶片数、转速及叶尖直径设置的转速和叶片脉冲信号,所模拟转速和叶片脉冲能够同步触发输出,并可模拟发动机工作状态下的转子叶片振幅。

申请号:CN201711216156.3

申请日:2017/11/28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模拟发动机工作状态转子叶片振幅与转速信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设定转子叶片系统的叶片数为Nb,叶尖位置直径为D,转速为n,得到转速周期T=60/n,当叶片不发生振动时,叶片经过一个叶栅间距L的时间ΔTb=T/Nb=60/(nNb),当叶片发生振动时,得到叶片相对时间偏差Δt=ΔAΔTbNb/(πD)=60ΔA/(πnD),其中ΔA为转速为n时的叶片振幅;
步骤二,设计初始脉冲信号PS1与延时Δt脉冲信号PS2,将初始脉冲信号PS1与延时Δt脉冲信号PS2在转速脉冲信号PS3相邻两转内进行拟合,模拟叶片一转不产生叶片振动而下一转产生叶片振动的情况,得到拟合脉冲信号PS4,并调整设定参数和叶片振幅以模拟不同情况下的叶片振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滑油系统

标题:一种滑油系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滑油系统。所述滑油系统包括滑油泵、二次加温系统以及散热系统,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入端与所述滑油泵的供油级出口管路连接,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出端用于与附件机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散热系统连接在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附件机匣之间的管道上。本申请的滑油系统在滑油泵供油级出口管路上增加了二次加温系统以及散热系统。能够解决现有技术方案的加温慢和温度控制不方便问题,具体地,通过增加本申请的滑油系统,试验运行前可不必长时间对加温油箱进行加温,可在试验器运转后,滑油系统正常循环后开启二次加温系统对试验件供油进行加温。如果温度过高可以开启散热系统为滑油进行降温。

申请号:CN201711284368.5

申请日:2017/12/7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滑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系统包括滑油泵、二次加温系统以及散热系统,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入端与所述滑油泵(6)的供油级出口管路连接,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出端用于与附件机匣(7)通过管道连接;
所述散热系统连接在所述二次加温系统的输出端与所述附件机匣(7)之间的管道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试验密封结构

标题: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试验密封结构

摘要:本发明涉及涡轮叶片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试验密封结构,采用三个圆形密封片将密封胶分割为两级密封,并用螺栓、螺母对圆形密封片进行固定压紧,如此能够对引气管和测试引线进行完全密封,并且增加了密封结构的安全系数;为了防止密封胶在高温下失效,对密封胶采取了主动隔热和有效的冷却措施,保证密封胶处于规定的工作温度范围,使得密封胶能够发挥弹性密封的特点,从而实现不同燃气温度下(叶片膨胀量不同)引气管和测试引线的完全密封。

申请号:CN201711310286.3

申请日:2017/12/1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冷却试验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引气管(17)、集气盒(21)和主试验叶片(22)之间依次固定,所述引气管(17)外侧套设一隔热管(6),所述隔热管(6)外侧套设一外冷却管(5),所述引气管(17)侧壁固定有上密封端盖(3)和下密封端盖(15),所述隔热管(6)和所述外冷却管(5)的顶部通过所述上密封端盖(3)密封连接,所述隔热管(6)和所述外冷却管(5)的底部通过所述下密封端盖(15)密封连接,所述上密封端盖(3)内壁沿轴向开有至少一个矩形通孔,所述隔热管(6)底部开有至少一个矩形槽,所述引气管(17)侧壁上部固定有一进排气接头(1),所述进排气接头(1)上设有至少一个进气接嘴(4)和至少一个出气孔,所述出气孔和所述矩形通孔连通,所述外冷却管(5)侧壁上部开有至少一个与所述进气接嘴(4)连通的通气孔;
所述外冷却管(5)外侧设有上盖板(12),所述上盖板(12)中心开有变径孔,所述外冷却管(5)穿过该变径孔,所述外冷却管(5)外壁固定有密封片层,所述密封片层包括下端密封片(19)、中间密封片(11)和上端密封片(7),所述外冷却管(5)外侧套设有螺接于所述上盖板(12)上部的六角双螺纹空心螺栓(9),所述六角双螺纹空心螺栓(9)上部螺接有压紧螺帽(8),所述密封片层中两两密封片之间均填充有密封胶填充物(10),所述上端密封片(7)位于所述压紧螺帽(8)和密封胶填充物(10)之间,测试电偶(18)的线穿过所述上盖板(12)、所述密封片层、所述密封胶填充物(10)和所述压紧螺帽(8)。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航空发动机轴承衬套组件

标题:航空发动机轴承衬套组件

摘要: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机匣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航空发动机轴承衬套组件,包括机匣壳体、轴承衬套、轴承、压板和波簧,通过波簧产生的轴向力(大于轴承衬套受到轴承压力的轴向分力)推动轴承衬套沿带有倾角的轴承衬套孔轴向移动实现自动补偿附件机匣壳体和轴承衬套间产生的径向间隙的功能,同时该轴承衬套与附件机匣壳体上设计有配套的防转凸台和防转槽,能够防止轴承衬套与附件机匣壳体间的相对转动。

申请号:CN201711128972.9

申请日:2017/11/15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航空发动机轴承衬套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匣壳体(10),其内壁为锥面,所述锥面上开有至少一个防转槽(11);
轴承衬套(20),其同轴设置在所述机匣壳体(10)内,所述轴承衬套(20)外壁与所述机匣壳体(10)内壁相配合,所述轴承衬套(20)外壁设有和所述防转槽(11)形状匹配且数量相同的防转凸台(21);
轴承(30),其同轴设置在所述轴承衬套(20)内;
压板(40),其固定在所述机匣壳体(10)的一侧端面;
波簧(50),其固定在所述压板(40)和所述轴承衬套(20)之间,并向所述轴承衬套(20)施加轴向的弹力。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混合结构复合材料叶片

标题:一种混合结构复合材料叶片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结构复合材料叶片,包括钛合金基体(1)、复合材料填充物(2)、蒙皮,其中叶片从榫头底部至叶尖均由钛合金基体(1)构成并在其上开设田字形框架结构,在该基体叶盆叶背两侧覆以复合材料填充物(2)构成叶片叶身,并在叶身的外表面覆盖蒙皮形成叶片型面。其中,钛合金基体(1)由一体化的榫头、伸根、前后缘以及叶尖构成以形成整个叶片的支撑结构,在该叶片叶身中央4个区域穿透椭圆形孔且型面下沉以形成田字形框架;复合材料填充物(2)为热塑性,成型方式为铺层结构并增加第三维度纤维缝合增强。本发明所提供的混合结构复合材料叶片,以钛合金为框架基体,复合材料型面混合而成的结构体,可实现可控的减重效果。

申请号:CN201711341200.3

申请日:2017/12/14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混合结构复合材料叶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钛合金基体(1)、复合材料填充物(2)、蒙皮,其中叶片从榫头底部至叶尖均由钛合金基体(1)构成并在其上开设田字形框架结构,在该基体叶盆叶背两侧覆以复合材料填充物(2)构成叶片叶身,并在叶身的外表面覆盖蒙皮形成叶片型面。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红外隐身喷管及具有其的飞机

标题:一种红外隐身喷管及具有其的飞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红外隐身喷管及具有其的飞机。所述红外隐身喷管包括第一段以及与所述第一段连接的整流段;其中,所述第一段包括第一壁、与所述第一壁相对的第二壁、第三壁以及与所述第三壁相对的第四壁;所述第二壁向所述第一壁方向凸起,从而形成凸起段;所述凸起段与所述第三壁之间形成第一扩充通道;所述凸起段与所述第四壁之间形成第二扩充通道。本申请的红外隐身喷管喷管的气动性能优于S弯喷管,并可保证热端部件有效遮挡的前提下,减小喷管偏距,有利于飞行器后体一体化设计。可在保证热端部件有效遮挡的同时,减小喷管偏距,有利于飞行器后体一体化设计,且改善了喷管气动性能。

申请号:CN201711309973.3

申请日:2017/12/1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红外隐身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隐身喷管包括第一段(1)以及与所述第一段(1)连接的整流段(2);其中,
所述第一段(1)包括第一壁(11)、与所述第一壁(11)相对的第二壁(12)、第三壁(13)以及与所述第三壁(13)相对的第四壁(14);
所述第二壁(12)向所述第一壁方向凸起,从而形成凸起段(121);
所述凸起段(121)与所述第三壁(13)之间形成第一扩充通道(131);所述凸起段(121)与所述第四壁(14)之间形成第二扩充通道(141)。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单膨胀二元矢量喷管结构及飞机

标题:一种单膨胀二元矢量喷管结构及飞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膨胀二元矢量喷管结构及飞机。所述单膨胀二元矢量喷管结构包括圆转方段、固定片组、可调收敛调节片、可调扩张调节片、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驱动机构;其中,固定片组、可调收敛调节片、可调扩张调节片以及第一侧壁板、第二侧壁板合围,组成二元矢量喷管第二腔体;可调收敛调节片一侧与横梁铰接,通过横梁连接在加力筒体上;可调收敛调节片的与横梁铰接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与可调扩张调节片铰接;可调扩张调节片通过驱动机构连接在圆转方段上。本申请的单膨胀二元矢量喷管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结构更为简单,可实现降低喷管零件数从而降低喷管重量,提高发动机推重比。

申请号:CN201711341458.3

申请日:2017/12/14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单膨胀二元矢量喷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单膨胀二元矢量喷管结构包括圆转方段、固定片组、可调收敛调节片(3)、可调扩张调节片(4)、第一侧壁板(5)、与所述第一侧壁板相对的第二侧壁板(6),驱动机构;其中,
所述固定片组、可调收敛调节片(3)、可调扩张调节片(4)以及第一侧壁板(5)、第二侧壁板合围,组成二元矢量喷管第二腔体;
所述二元矢量喷管第二腔体与所述圆转方段连接;
所述可调收敛调节片(3)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板(5)与第二侧壁板(6)之间;
所述可调扩张调节片(4)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板(5)与所述第二侧壁板(6)之间;
所述可调收敛调节片(3)一侧与横梁铰接,通过所述横梁连接在加力筒体上;
所述可调收敛调节片(3)的与横梁铰接的一侧相对的另一侧与所述可调扩张调节片(4)铰接;
所述可调扩张调节片(4)通过驱动机构连接在圆转方段上;其中,
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可调扩张调节片(4)绕与所述可调收敛调节片(3)铰接位置转动;
所述可调收敛调节片(3)能够绕与所述可调收敛调节片(3)铰接位置转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二元塞式矢量喷管及具有其的飞机

标题:一种二元塞式矢量喷管及具有其的飞机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二元塞式矢量喷管及具有其的飞机。所述二元塞式矢量喷管包括圆转方筒体、第一静圆弧壁、第二静圆弧壁、第一动圆弧壁、第二动圆弧壁、锥体、第一拉杆、第二拉杆、第三拉杆、第四拉杆、第一连杆机构、第二连杆机构、第一作动筒、第二作动筒和侧壁板,其中,第一作动筒、第二作动筒具有同步运动状态及异步运动状态;在同步运动状态,第一作动筒及第二作动筒带动第一圆弧壁及第二动圆弧壁转动从而能够调节喉道面积;在异步运动装填,第一作动筒及第二作动筒带动第一圆弧壁及第二动圆弧壁转动从而进行矢量偏转。本申请的二元塞式矢量喷管利用一套作动系统实现喉道调节和喷管后段整体偏转,后段整体偏转可以减少气流损失。

申请号:CN201711218109.2

申请日:2017/11/28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二元塞式矢量喷管,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元塞式矢量喷管包括圆转方筒体(1)、第一静圆弧壁(2)、第二静圆弧壁(20)、第一动圆弧壁(3)、第二动圆弧壁(4)、锥体(5)、第一拉杆(6)、第二拉杆(7)、第三拉杆(8)、第四拉杆(9)、第一连杆机构(10)、第二连杆机构(11)、第一作动筒(12)、第二作动筒(13)和侧壁板(14),其中,
所述第一静圆弧壁(2)与圆转方筒体(1)连接,所述第二静圆弧壁(20)与所述圆转方筒体(1)连接;
所述第一动圆弧壁(3)与所述第一静圆弧壁(2)搭接连接;
所述第二动圆弧壁(4)与所述第二静圆弧壁(20)搭接连接;
所述第一动圆弧壁(3)与所述侧壁板(14)通过转动副连接;
所述第二动圆弧壁(4)与所述侧壁板(14)通过转动副连接;
所述第一动圆弧壁(3)通过转动副分别与第一拉杆(6)、第二拉杆(7)以及第一连杆机构(11);
所述第二动圆弧壁(4)通过转动副分别与第三拉杆(8)、第四拉杆(9)以及第二连杆机构(10);
所述锥体(5)与所述侧壁板(14)连接;
所述锥体(5)通过转动副与所述第一拉杆(6)连接,且通过转动副与所述第四拉杆连接;
所述锥体(5)通过滑动副以及转动副与第二拉杆(7)连接,且通过滑动副以及转动副与第三连杆连接;
所述第二作动筒(13)的缸体安装在所述圆转方筒体(1)或侧壁板(14)上,第二作动筒(13)的活塞杆通过转动副与第二连杆机构(11)连接;
所述第一作动筒(12)的缸体安装在所述圆转方筒体(1)或侧壁板(14)上,第一作动筒(12)的活塞杆通过转动副与第一连杆机构(10)连接;
所述第一作动筒(12)、第二作动筒(13)具有同步运动状态以及异步运动状态;在所述同步运动状态,所述第一作动筒(12)以及所述第二作动筒(13)带动所述第一圆弧壁(3)以及第二动圆弧壁(4)转动从而能够调节喉道面积;
在所述异步运动装填,所述第一作动筒(12)以及第二作动筒(13)带动所述第一圆弧壁(3)以及第二动圆弧壁(4)转动从而进行矢量偏转。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轻型燃气轮机喷水降温系统设计方法

标题:轻型燃气轮机喷水降温系统设计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燃机降温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轻型燃气轮机喷水降温系统设计方法,首先确定喷水流量,然后确定喷水压力、喷嘴面积及数量、喷水总管流通面积,再确定喷水降温系统的具体结构,如总管流通面积AZG及管路转折个数等,并计算管路损失,最后计算出燃机运行在各个状态时的喷水压力,确定喷水降温系统的测试和控制系统。该方法排气降温效果明显,适用范围广。

申请号:CN201711161958.9

申请日:2017/11/2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轻型燃气轮机喷水降温系统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根据燃气轮机的排气流量Wg、排气温度Tg和消声材料限制目标温度T计算出将排气温度Tg降低到限制温度以下所需要的喷水流量Ws,Ws=Δh/(k*ΔQ),其中:
Δh为燃气降到目标温度的焓差,Δh=Wg*h,h为单位质量燃气从排气温度Tg降至目标温度T的比焓;
k为水完全利用系数;
ΔQ为单位质量的水汽化并升至目标温度吸收热量,ΔQ=ΔQ1+ΔQ2+ΔQ3,ΔQ1为单位质量水从常温加温到100℃所需的热量,ΔQ2为单位质量水在大气压下变成蒸汽所需的汽化潜热,ΔQ3为单位质量水蒸气从100℃变成目标温度T过热蒸汽所需的热量;
步骤二,根据确定的喷水流量Ws计算出满足喷水流量所需要的喷嘴总面积Ap和喷水压力ΔP的组合配置,
μ为喷嘴流量系数,ρ为水的密度,喷水总管流通面积AZG≥0.75Ap,并确定喷嘴数量n,n=Ap/s,s为每个喷嘴的喷孔面积,再根据排气装置中喷水位置的具体结构和高压水设备能力确定喷水总管的总面积Ap和喷水压力ΔP;
步骤三,根据试车现场条件确定喷水降温系统的喷水总管流通面积AZG和管路转折个数,并且针对设计的高压水管路利用水力摩阻计算方法进行压力损失计算,根据高压水管路压力损失计算结果确定最终的高压水供水压力P,避免出现管路损失造成喷水降温系统能力不能满足试车要求的情况;
步骤四:重复执行前述步骤并分别计算出燃机运行在各个状态时的喷水压力。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平面叶栅轴向速度密流比控制方法

标题:一种平面叶栅轴向速度密流比控制方法

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平面叶栅轴向速度密流比控制方法,步骤如下:建立目标平面叶栅的数值仿真模型并划分计算网格;对叶栅端壁不抽吸时平面叶栅的速度和攻角特性进行数值仿真,获得正负失速攻角和角区分离的起始点位置,确定抽吸区域的长度;建立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抽吸区域计算模型并划分数值计算网格;在正负失速攻角下,对不同宽度抽吸区域的抽吸效果进行数值仿真,对比分析确定最佳抽吸区域宽度。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有效抑制不同来流马赫数和攻角下平面叶栅的角区分离,控制平面叶栅的轴向速度密流比在0.98‑1.05范围内,保证流动的二元性。

申请号:CN201711353748.X

申请日:2017/12/15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平面叶栅轴向速度密流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目标平面叶栅的数值仿真模型并划分计算网格;
步骤二:对叶栅端壁不抽吸时平面叶栅的速度和攻角特性进行数值仿真,获得正负失速攻角和角区分离的起始点位置,确定抽吸区域的长度;
步骤三:建立一系列不同宽度的抽吸区域计算模型并划分数值计算网格;
步骤四:在正负失速攻角下,对不同宽度抽吸区域的抽吸效果进行数值仿真,对比分析确定最佳抽吸区域宽度。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