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加载系统

标题:一种液压加载系统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液压加载系统。该液压系统包括输入管路、执行装置及回流管路,回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防爆比例溢流阀,用于控制回流压力,所述第一防爆比例溢流阀两端并联有至少一个调节管路,所述每一调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防爆比例溢流阀及第一防爆电磁阀,所述第二防爆比例溢流阀与所述第一防爆电磁阀串联。本申请在现有系统柱塞泵出口管路第一防爆比例溢流阀处并联一个防爆比例溢流阀和一个防爆电磁阀,调节两个比例溢流阀的开度,可以对应于基础载荷加载与动态载荷加载的压力要求,之后通过控制电磁阀的开闭,实现基础载荷与动态载荷之间的切换,实现动态载荷瞬态加载、卸载,满足试验加载要求。

申请号:CN201910657218.7

申请日:2019/7/1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液压加载系统,包括输入管路、执行装置及回流管路,所述输入管路通过油泵机组(4)向执行装置供油,所述执行装置的输出端连接飞附输出轴,用于将油液压力转换为机械能,以驱动所述飞附输出轴转动,所述回流管路上设置有第一防爆比例溢流阀(23),用于控制回流压力,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爆比例溢流阀(23)两端并联有至少一个调节管路,所述每一调节管路上设置有第二防爆比例溢流阀(33)及第一防爆电磁阀(34),所述第二防爆比例溢流阀(33)与所述第一防爆电磁阀(34)串联。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端面密封结构

标题: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端面密封结构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机匣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端面密封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机匣及第二机匣,其中,第一机匣具有与第二机匣对接的贴合面、朝向机匣内部的内环面以及与内环面相对的外环面,贴合面上具有自内环面沿径向向外延伸至贴合面A点的凹槽,自外环面向第一机匣内C点延伸的通孔,连通A点与C点的冷气腔,A点至C点的连线平行于第一机匣的轴线方向,第一机匣的贴合面与第二机匣对接后,冷气自所述第一机匣的外环面上沿所述通孔、冷气腔及凹槽流入第一机匣内部。本申请实现了机匣内冷气流通,对机匣和连接端面处进行了有效冷却;同时,两个机匣端面连接处不预留间隙,提高了端面的密封性和机匣整体的紧固性。

申请号:CN201910641420.0

申请日:2019/7/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冷却功能的端面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并通过螺栓(3)固定的第一机匣(1)及第二机匣(2),其中,所述第一机匣(1)具有与所述第二机匣(2)对接的贴合面(11)、朝向机匣内部的内环面(12)以及与所述内环面(12)相对的外环面(13),所述贴合面(11)上具有自所述内环面(12)沿径向向外延伸至贴合面A点(14)的凹槽(15),自所述外环面(13)向第一机匣内C点(16)延伸的通孔(17),连通所述A点与所述C点的冷气腔(18),A点至C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机匣(1)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机匣(1)的贴合面与所述第二机匣(2)对接后,冷气自所述第一机匣(1)的外环面上沿所述通孔(17)、冷气腔(18)及凹槽(15)流入第一机匣(1)内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具有均匀冷却功能的端面密封结构

标题:一种具有均匀冷却功能的端面密封结构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机匣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具有均匀冷却功能的端面密封结构。包括相互对接的第一机匣及第二机匣,其中,第一机匣具有与第二机匣对接的贴合面、朝向机匣内部的内环面以及与内环面相对的外环面,贴合面上具有自内环面上开设的环槽,以及沿径向自环槽向外延伸至贴合面A点的外槽、沿径向自环槽向内延伸至机匣内部的内槽,第一机匣还包括自外环面向第一机匣内C点延伸的通孔,连通A点与C点的冷气腔,内槽沿环向设置有多个,来自外界的冷气经通孔、冷气腔、外槽进入环槽后,沿环向流动,并通过多个内槽进入第一机匣内部。本申请实现了机匣内冷气流通,对机匣和连接端面处进行效率高且周向均匀的冷却。

申请号:CN201910642186.3

申请日:2019/7/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均匀冷却功能的端面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对接并通过螺栓(3)固定的第一机匣(1)及第二机匣(2),其中,所述第一机匣(1)具有与所述第二机匣(2)对接的贴合面(11)、朝向机匣内部的内环面(12)以及与所述内环面(12)相对的外环面(13),所述贴合面(11)上具有自贴合面(11)沿第一机匣(1)轴向延伸的环槽(14),所述环槽(14)具有靠近所述第一机匣(1)轴线的内环边及远离所述第一机匣(1)轴线的外环边,自所述内环边沿第一机匣径向方向向靠近轴线的方向延伸有内槽(15),所述内槽(15)连通所述环槽(14)及第一机匣内部,自所述外环边沿第一机匣径向方向向远离第一机匣轴线的方向延伸有外槽(16),所述外槽(16)沿第一机匣径向向外延伸至贴合面A点;
所述第一机匣还包括自所述外环面(13)向第一机匣内C点延伸的通孔(17),连通所述A点与所述C点的冷气腔(18),A点至C点的连线平行于所述第一机匣(1)的轴线方向,所述第一机匣(1)的贴合面与所述第二机匣(2)对接后,冷气自所述第一机匣(1)的外环面上沿所述通孔(17)、冷气腔(18)进入外槽(16),之后再通过环槽(14)及内槽(15)流入第一机匣(1)内部;
其中,所述内槽(15)具有多个,沿所述环槽(14)的内环边周向分布,且所述外槽(16)与任一所述内槽(15)相互交错分布。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具备多自由度调节功能的短舱安装拆卸车

标题:一种具备多自由度调节功能的短舱安装拆卸车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具备多自由度调节功能的短舱安装拆卸车,属于航空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所述安装拆卸车包括车架主体,在车架主体上沿第一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一水平框架,在第一水平框架上沿第二水平方向运动的第二水平框架,在第二水平框架上转动的主梁,在主梁上沿竖直方向运动主承力框架,该安装拆卸车在主承力框架上设置吊装短舱的第一吊挂点,在主梁上设置连接短舱第二挂点的辅助调节机构。本申请实现了主承力框架吊挂的短舱在水平、竖直方向的调节以及竖直方向的转动调节,同时通过下端的辅助调节机构实现了对短舱的水平方向角度的调节,该工装操作简便,可实现短舱多方向的精确调节。

申请号:CN201910625715.9

申请日:2019/7/1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具备多自由度调节功能的短舱安装拆卸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主体(1),其上设置有沿第一水平方向的导轨;
第一水平框架(2),沿所述第一水平方向在所述车架主体(1)上运动,所述第一水平框架(2)上设置有沿第二水平方向的轨道,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水平方向;
第二水平框架(3),沿所述第二水平方向在所述第一水平框架(2)上运动;
主梁(4),转动设置在所述第二水平框架(3)上,所述主梁(4)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水平面,所述主梁上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导轨;
主承力框架(5),沿所述竖直方向在所述主梁(4)上运动,所述主承力框架(5)上设置有挂载机构(54),用于吊装短舱(9)的上部挂点;
辅助调节机构(6),固定在所述主梁(4)上,所述辅助调节机构(6)上设置有第四手轮,所述第四手轮上缠绕有吊带(61),吊带的末端用于连接所述短舱(9)的下部挂点。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用于主燃烧室低温试验的试验舱

标题:一种用于主燃烧室低温试验的试验舱

摘要:本申请涉及一种用于主燃烧室低温试验的试验舱,试验舱包括试验舱盖、试验舱前侧板、试验舱后侧板及试验舱底座,试验舱盖成拱形,试验舱前侧板和试验舱后侧板与试验舱底座焊接固定,试验舱盖与试验舱前侧板和试验舱后侧板快卸式连接以形成能够容纳试验件的试验舱,其中,试验舱前侧板具有平行于前侧板平面的冷气进口腔及连通冷气进口腔的冷气进口,试验舱后侧板具有平行于后侧板平面的冷气出口腔及连通冷气出口腔的冷气出口,冷气进口腔及冷气出口腔上均设有通气孔,通过通气孔实现试验舱内的热交换。本申请可以提供燃烧室高空启动点火和高原机场地面启动点火性能试验专用的试验条件,并且低温条件可根据需要来进行调节,不受外界条件因素限制。

申请号:CN201910703327.8

申请日:2019/7/3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主燃烧室低温试验的试验舱,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低温试验舱包括试验舱盖(1)、试验舱前侧板(2)、试验舱后侧板(3)及试验舱底座(4),所述试验舱盖(1)成拱形,所述试验舱前侧板(2)和试验舱后侧板(3)与试验舱底座(4)焊接固定,所述试验舱盖(1)与试验舱前侧板(2)和试验舱后侧板(3)快卸式连接以形成能够容纳试验件的试验舱,其中,所述试验舱前侧板(2)具有平行于前侧板平面的冷气进口腔(21)及连通所述冷气进口腔(21)的冷气进口(22),所述试验舱后侧板(3)具有平行于后侧板平面的冷气出口腔(31)及连通所述冷气出口腔(31)的冷气出口(32),所述冷气进口腔(21)及所述冷气出口腔(31)上均设有通气孔(33),通过所述通气孔(33)实现试验舱内的热交换。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分级燃烧的旋流雾化装置

标题:一种分级燃烧的旋流雾化装置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级燃烧的旋流雾化装置。包括:外旋流器、中旋流器、内旋流器、内支板以及喷嘴A。外旋流器的第一壁板的一端与火焰筒E连接;中旋流器包括第二壁板和第二叶片,中旋流器嵌套在外旋流器的内部,第二壁板与第一叶片连接,第二壁板与第一壁板之间形成外气流通道B;内旋流器包括第三壁板和第三叶片,内旋流器嵌套在中旋流器内部,第三壁板与第二叶片连接,第三壁板与第二壁板之间形成中气流通道C;内支板嵌套在内旋流器内部,内支板与第三叶片连接,内支板与第三壁板之间形成内气流通道D;喷嘴A嵌套在内支板内部,与内支板间隙配合,喷嘴A侧壁上开设有主喷口,喷嘴A端部开设有副喷口。

申请号:CN201910630527.5

申请日:2019/7/12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分级燃烧的旋流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旋流器(1),所述外旋流器(1)包括第一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壁板上的第一叶片,所述第一壁板的一端与火焰筒E连接;
中旋流器(2),所述中旋流器(2)包括第二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壁板上的第二叶片,所述中旋流器(2)嵌套在所述外旋流器(1)的内部,所述第二壁板与所述第一叶片连接,所述第二壁板与所述第一壁板之间形成外气流通道B;
内旋流器(3),所述内旋流器(3)包括第三壁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三壁板上的第三叶片,所述内旋流器(3)嵌套在所述中旋流器(2)的内部,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二叶片连接,所述第三壁板与所述第二壁板之间形成中气流通道C;
内支板(4),所述内支板(4)嵌套在所述内旋流器(3)的内部,所述内支板(4)与所述第三叶片连接,所述内支板(4)与所述第三壁板之间形成内气流通道D;
喷嘴A,所述喷嘴A嵌套在所述内支板(4)的内部,且与所述内支板(4)间隙配合,所述喷嘴A的侧壁上开设有主喷口(5),所述喷嘴A的端部开设有副喷口(6)。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滑油泵组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标题:一种滑油泵组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

摘要:本申请属于航空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滑油泵组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法。所述滑油泵组试验系统包括加温滑油箱及滑油泵组,并形成主循环回路,所述加温滑油箱为密闭腔,并连接有抽气管路,所述抽气管路上设置有真空泵,所述滑油泵组试验系统还包括:油气掺混箱,油气掺混箱的第一入口端连接所述加温滑油箱,第二入口端连接气源,气源内为高压气体,油气掺混箱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供油管路上。本申请通过油气掺混箱实现分别进行供油量和供气量的自动调节,用于近似模拟具体轴承腔内滑油‑空气的掺混,且掺混效果可控,本申请试验过程可根据滑油泵组不同进口条件的试验需要,对纯油、纯空气或油气两相条件间进行切换,满足所有性能试验需求。

申请号:CN201910641441.2

申请日:2019/7/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滑油泵组试验系统,包括加温滑油箱(1)、滑油泵组(2),所述加温滑油箱通过供油管路连接所述滑油泵组(2)的各级入口,滑油泵组(2)出口通过回油管路连接所述加温滑油箱(1),形成主循环回路,滑油泵组(2)上设置有油压接头(21)及气压接头(22),所述加温滑油箱(1)为密闭腔,并连接有抽气管路,所述抽气管路上设置有真空泵(3),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油泵组试验系统还包括:
油气掺混箱(4),第一入口端连接所述加温滑油箱(1),第二入口端连接气源(5),所述气源(5)内为高压气体,油气掺混箱(4)的出口端连接在所述供油管路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甩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

标题:一种甩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

摘要:本申请属于燃气轮机设计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甩负荷控制方法及系统,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在检测发电机跳闸信号后,获取发电机定子电流及燃气发生器换算转速;然后根据这两个参数的限制值判断是否开启甩负荷瞬态过程控制,所述甩负荷瞬态过程控制包括:将慢车转速对应的燃油量作为所述甩负荷瞬态过程的转子降转过程的目标调油量,根据预先确定的最小油气比限制曲线控制调节过程中的燃油变化;以及在动力涡轮下行转速小于设定值时,跳出甩负荷瞬态过程控制。本申请通过引入跳闸信号和电流信号,以及调节动力涡轮导向器流通面积,可以及时、准确的判断出燃气轮机发生甩负荷,有利于延缓燃气轮机性能衰减,同时采用的动力涡轮导向器流通面积可调技术。

申请号:CN201910678508.X

申请日:2019/7/25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甩负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步骤S1、检测发电机跳闸信号后,获取发电机定子电流及燃气发生器换算转速;
步骤S2、判断所述发电机定子电流小于第一设定值,且所述燃气发生器换算转速大于第二设定值时,将所述动力涡轮转速闭环控制切换为甩负荷瞬态过程控制,所述甩负荷瞬态过程控制包括:
步骤S21、获取步骤S2之前的慢车转速对应的燃油量,将所述燃油量作为所述甩负荷瞬态过程的转子降转过程的目标调油量,根据预先确定的最小油气比限制曲线控制调节过程中的燃油变化;
步骤S22、监控动力涡轮转速,判断当动力涡轮下行转速小于第三设定值时,跳出甩负荷瞬态过程控制,切换为动力涡轮转速闭环控制。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用于发动机碰摩故障模拟试验的碰摩体

标题:一种用于发动机碰摩故障模拟试验的碰摩体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碰摩故障模拟试验的碰摩体,属于发动机试验技术领域。所述碰摩体包括拉紧螺栓(1)、导引套筒(2)以及碰摩块组件,导引套筒(2)滑动设置在发动机的机匣安装孔内,以连通机匣内外,且导引套筒(2)具有通孔;拉紧螺栓(1)的螺杆设置在导引套筒的通孔内,螺帽伸出导引套筒(2)外;碰摩块组件,设置有凸台,凸台具有被配置成能够沿周向卡接在导引套筒(2)通孔内的外形,凸台还具有沿轴向设置的螺纹孔,以适配连接拉紧螺栓(1)的螺杆,通过在机匣外转动拉紧螺栓(1)的螺帽,将碰摩块组件固定在导引套筒的位于机匣内的端部。本实用新型可根据试验需求更换不同形状、不同材料的碰摩块,结构简单,拆装方便。

申请号:CN201920471210.7

申请日:2019/4/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发动机碰摩故障模拟试验的碰摩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导引套筒(2),滑动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机匣(6)安装孔内,所述导引套筒(2)包括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机匣(6)内的第一端,以及设置在所述发动机机匣(6)外的第二端,所述导引套筒(2)具有连通所述第一端及所述第二端的通孔;
拉紧螺栓(1),包括螺帽及螺杆,所述螺杆设置在所述通孔内,所述螺帽被限制在所述通孔外,并设置在所述导引套筒(2)的第二端处;
碰摩块组件,设置有凸台,所述凸台具有被配置成能够沿周向卡接在所述导引套筒(2)第二端处的通孔内的外形,所述凸台还具有沿轴向设置的螺纹孔,以适配连接所述拉紧螺栓(1)的螺杆;
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导引套筒(2)的第一端,用于带动所述导引套筒沿所述发动机的机匣(6)安装孔轴向移动。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温度测试仪表的尾部连接装置

标题: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温度测试仪表的尾部连接装置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温度测试仪表的尾部连接装置,包括尾夹外壳、第一连接件、胶垫、第二连接件以及尾帽,所述尾夹外壳与尾帽连接,所述尾夹外壳与尾帽围成的空腔容纳第一连接件、胶垫、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胶垫、第二连接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胶垫的接触面设置30~60度圆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胶垫的接触面设置为30~60度内锥结构。在装配过程中,内锥结构能够挤压胶垫,使胶垫形成向心的挤压力。本申请的有益效果:通过改变尾部连接装置的夹紧方式,显著提升尾夹对偶丝的夹紧力,使得尾部连接装置对偶丝的夹紧力更加可靠。

申请号:CN201822107204.1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航空发动机温度测试仪表的尾部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尾夹外壳、第一连接件、胶垫、第二连接件以及尾帽,所述尾夹外壳与尾帽连接,所述尾夹外壳与尾帽围成的空腔容纳第一连接件、胶垫、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胶垫、第二连接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胶垫的接触面设置30~60度圆锥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胶垫的接触面设置为30~60度内锥结构。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