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倾转旋翼小型飞行器

标题:一种可倾转旋翼小型飞行器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设计技术,涉及对倾转旋翼飞行器布局的改进。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机翼是一个平直上单翼;四个动力单元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前动力单元组,前动力单元(7)中的前动力单元倾转机构(7c)的固定端与机翼(5)的前缘连接,前动力单元旋翼(7a)为拉进桨;第二组为后动力单元组,后动力单元(6)中的后动力单元倾转机构(6c)的固定端与机翼(5)的后缘连接,后动力单元旋翼(7a)为推进桨。本发明能消除前后翼在飞行过程中存在的气动干扰,不需要常规操纵舵面和安定面即可维持飞行的姿态和控制,简化了飞机结构,减轻了飞机重量。

申请号:CN201310564111.0

申请日:2013/11/1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可倾转旋翼小型飞行器,包括机身(1)、机翼和四个结构相同的动力单元,机翼与机身(1)连接为整体,四个动力单元安装在机翼上,每个动力单元由旋翼、发动机和倾转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机翼是一个平直上单翼;四个动力单元分为两组,第一组为前动力单元组,它由两个前动力单元(7)组成,前动力单元(7)中的前动力单元倾转机构(7c)的固定端与机翼(5)的前缘连接,两个前动力单元(7)相对于飞行器的对称面对称,前动力单元倾转机构(7c)的倾转端与发动机(7b)连接,前动力单元旋翼(7a)安装在前动力单元发动机(7b)的输出轴上,前动力单元旋翼(7a)为拉进桨;第二组为后动力单元组,它由两个后动力单元(6)组成,后动力单元(6)中的后动力单元倾转机构(6c)的固定端与机翼(5)的后缘连接,两个后动力单元(6)相对于飞行器的对称面对称,后动力单元倾转机构(6c)的倾转端与后动力单元发动机(6b)连接,后动力单元旋翼(6a)安装在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后动力单元旋翼(6a)为推进桨;当两个前动力单元(7)和两个后动力单元(6)的轴线均处在水平位置或者均处在垂直位置时,两个前动力单元(7)和两个后动力单元(6)的轴线平行;前动力单元倾转机构(7c)可以驱动前动力单元(7)转动,后动力单元倾转机构(6c)可以驱动后动力单元(6)转动,前动力单元(7)从水平位置向上倾转的最大角度为90°,前动力单元(7)从水平位置向下倾转的最大角度为30°;后动力单元(6)从水平位置向下倾转的最大角度为90°,后动力单元(6)从水平位置向上倾转的最大角度为30°。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轮胎轮毂分离装置

标题:一种飞机轮胎轮毂分离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机轮胎轮毂分离装置。该飞机轮胎轮毂分离装置由车架、俯仰调节机构、双侧加压机构、径向限位机构及控制部分组成。双侧加压机构安装在俯仰调节机构上,随俯仰调节机构调节工作高度。俯仰调节机构、径向限位机构及控制部分均安装在车架上,车架底部安装有4个脚轮,侧面分别布置3个支脚和1个牵引杆。该装置短距离移动方便,工作时具有较好的整体稳定性。可调节的径向限位机构、俯仰调节机构及双侧加压机构能够满足不同轮径、厚度的轮胎轮毂分离的要求,减少了外场保障设备种类。

申请号:CN201320061542.0

申请日:2013/2/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轮胎轮毂分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车架(2)、俯仰调节结构(1)、双侧加压机构(4)、径向限位机构(6)及控制部分;车架包括底部四个脚轮(11)、侧面的三个支脚(12)、一个牵引杆(3)及工作平台(7);牵引杆(3)可向上收起并用定位销固定;工作平台(7)包括斜板(10)、滚棒(9)及框架(8);滚棒两端安装在框架上,可转动;斜板两端与框架铰接;框架端部与车架(8)上的两个连接耳片铰接,工作平台整体可绕该铰接点向上收起并固定;双侧加压机构(4)整体安装在俯仰调节机构(1)上;俯仰调节机构两端通过转轴(13)安装在车架(2)的立柱上,作动筒(5)拉动拉耳,使俯仰调节架绕转轴(13)转动,从而调节双侧加压机构(4)钳口的高度;径向限位机构(6)包括摆杆(20)、作动筒(18)及滚轮(19)组成,安装在车架上;控制部分包括电气控制(14)及手动控制(17)两部分,均安装在车架上;电气控制元件布置在电气控制箱上层,下层用于放置工具配件。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双面定向主动加载机构

标题:一种双面定向主动加载机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面定向主动加载机构。该双面定向主动加载机构由加载施力机构和复合连杆机构组成,加载施力机构可以是丝杠、液压缸或气动缸等形式,一端固定,另一端通过转接件与复合连杆机构相连。加载施力机构运动,通过转接件带动复合连杆机构中对称布置的连杆、弯臂及平行四边形机构运动,钳口内收,实现对物体的双面定向主动加载。通过平行四边形对钳口工作面的控制,保证钳口工作面对物体的加载力方向不变。

申请号:CN201320060478.4

申请日:2013/2/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双面定向主动加载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构包括加载施力机构(2)和复合连杆机构;加载施力机构选用丝杠、液压缸或气动缸形式;复合连杆机构包括转接件(1)、连杆(3)、弯臂(4)、平行四边形机构(5)和钳口(6);加载施力机构一端与转接件(1)连接,另一端固定;各组件均通过螺栓铰接,其中平行四边形机构两处与固定机构铰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翼面口盖的布置方法

标题:一种翼面口盖的布置方法

摘要:一种翼面口盖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对翼面使用有限元分析,得出需布置口盖的翼面盒段的最大变形区域;第二,口盖布置过程中,在口盖间留出该区域,形成若干口盖间的初始间隙;第三,对上述口盖布局形式的翼面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该间隙区域的最大变形量;第四,将该最大变形量与间隙值进行比较,如果最大变形量大于初始间隙值,则计算相邻口盖间的干涉,调整该初始间隙值,使得最终间隙值不小于初始间隙值与干涉量之和;第五,用橡胶型材对间隙进行填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例如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等。该后缘结构在保证后缘结构功能的同时有可以使后缘可以承受一定的盒段变形,不用付出太多的重量来提高后缘的刚度。

申请号:CN201310374367.5

申请日:2013/8/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翼面口盖的布置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对翼面使用有限元分析,得出需布置口盖的翼面盒段的最大变形区域;第二,口盖布置过程中,在口盖间留出该区域,形成若干口盖间的初始间隙;第三,对上述口盖布局形式的翼面再次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该间隙区域的最大变形量;第四,将该最大变形量与间隙值进行比较,如果最大变形量大于初始间隙值,则计算相邻口盖间的干涉,调整该初始间隙值,使得最终间隙值不小于初始间隙值与干涉量之和;第五,用橡胶型材对间隙进行填充。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用数字式轮胎压力表

标题:一种飞机用数字式轮胎压力表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用数字式轮胎压力表,适用于飞机维护过程中的轮胎的压力检测。本发明飞机用数字式轮胎压力表由表体(1)、显示装置(2)、测压接嘴(4)、压力传感器(9)以及测试电路板,测试电路板以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表体内部。所述测试电路板包括信号放大器、压频转换器、单片机,压力传感器通过气道与测压接嘴相连。本发明飞机用数字式轮胎压力表通过内置的压力传感器感受轮胎压力,并通过内部电路驱动显示装置直接显示轮胎压力值,且操作简单,读取方便,可提高飞机保障效率。

申请号:CN201310625111.7

申请日:2013/11/27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用数字式轮胎压力表,其特征在于:由表体(1)、显示装置(2)、测压接嘴(4)、压力传感器(9)以及测试电路板,测试电路板以及压力传感器设置在表体内部,其中,所述测试电路板包括信号放大器、压频转换器、单片机,压力传感器通过气道与测压接嘴相连,该测压接嘴为中空的硫化螺钉(6),能与飞机轮胎气门嘴对接,同时,压力传感器信号输出端连接至信号放大器,信号放大器经压频转换器连接单片机,单片机连接显示装置。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轴承固定装置

标题:一种轴承固定装置

摘要:本发明适用于机械结构设计领域,涉及一种轴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销棒,轴承支座、外衬套、内衬套和轴承,轴承支座为单耳轴承支座,外衬套和内衬套的一侧带有凸肩,轴承支座的轴承孔外侧开有通孔,外衬套和内衬套各开有通孔,将轴承压入内衬套中,轴承一侧与内衬套的凸肩接触,再将内衬套装入外衬套中,轴承与外衬套的凸肩接触,内衬套和外衬套的凸肩分别在轴承两侧,将外衬套压入轴承支座中,将销棒插入外衬套、内衬套与轴承支座的通孔中。本发明优点:在不影响轴承径向承载的前提下,大幅度提升轴承轴向承载能力;当轴承受频繁轴向载荷时,不会产生轴向滑动及脱落;利用销棒具有可设计性,可精确标定轴承的轴向脱落载荷;提高轴承的可更换性。

申请号:CN201310374461.0

申请日:2013/8/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轴承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销棒(1),轴承支座(2)、外衬套(3)、外衬套(4)和轴承(5),轴承支座(2)为单耳轴承支座,外衬套(3)和外衬套(4)的一侧带有凸肩,轴承支座(2)的轴承孔外侧开有通孔,外衬套(3)和外衬套(4)各开有通孔,且轴承支座(2)、外衬套(3)和外衬套(4)所开通孔截面相同,将轴承(5)压入外衬套(4)中,轴承(5)一侧与外衬套(4)的凸肩接触,再将外衬套(4)装入外衬套(3)中,保证外衬套(4)与外衬套(3)的通孔对齐,轴承(5)与外衬套(3)的凸肩接触,外衬套(4)和外衬套(3)的凸肩分别在轴承(5)两侧,将外衬套(3)压入轴承支座(2)中,保证外衬套(3)、外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对齐,将销棒(1)插入外衬套(3)、外衬套(4)与轴承支座(2)的通孔中。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舱门锁

标题:一种舱门锁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舱门锁机构设计技术,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舱门锁。现有舱门锁机构目前状况为平面四连杆机构与曲柄滑块机构的组合,其结构分散,占用空间大;需要根据具体机型设计,通用性差;锁把手凸出机身表面,影响外形美观性;需要设计其他结构进行保险,可靠性受到影响。本发明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架、内把手、外把手、搭扣、滑片、止动锁片、钥匙锁、气弹簧等,此新型舱门锁采用嵌入式把手,舱门在锁紧状态下内外把手不突出舱门表面;结构更紧凑,体积小,重量轻,构建巧妙合理,传动效率高;打开锁紧均采用双重保险,操作简单省力而且能防止舱门意外打开,从而保证了舱门开、关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适用于各类小型飞机,通用性强,通过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

申请号:CN201310373461.9

申请日:2013/8/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舱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锁架(1)、内把手(8)外把手(43)、搭扣(5)、滑片(7)、止动锁片(28)、钥匙锁(4)、气弹簧(48)等,锁架(1)特征为带两支臂的盒式结构,其结构包括轴孔,连接气弹簧的接头,滑槽和安装螺栓孔;内把手(8)特征为壳式结构,包括轴孔,间接或直接连接前后锁销的接头(1)和接头(2),连接气弹簧的接头(3),安装止动销的孔(1)和安装搭扣的孔(2),内部起限位作用的滑槽;外把手(43)特征为曲柄结构,包括把手、连接臂和连接轴;止动锁片(28)特征为圆盘结构,包括豁口,减重孔,轴孔和锁臂;钥匙锁(4)选用成品,要求其特征能够自动复位;内把手(8)外把手(43)通过轴(42)固连在一起,与锁架(1)通过圆柱铰的形式连接,止动锁片(28)通过轴(42),在锁关闭的状态下,受滑片(7)和固定在内把手(8)上的止动销(31)的约束不能转动,在锁打开的状态下,能绕轴(42)旋转;滑片(7)一端与搭扣(5)连接,另一端安装在内把手(8)的滑槽中,搭扣(5)与内把手(8)通过圆柱铰的形式连接;内把手(8)的接头(1)与锁销(38)通过叉头连杆(33)连接到一起,内把手(8)的接头(2)首先与滑杆(17)一端相连,滑杆(17)另一端的运动受到锁架(1)上的滑槽约束,并且与锁销(12)通过叉头连杆(11)连接到一起,上述连接形式均为圆柱铰。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锁紧机构

标题:一种锁紧机构

摘要:一种锁紧机构,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锁紧机构。已有的用于飞机设计的锁紧机构多数是应用于从外部打开被其锁紧的口盖,而且其尺寸、重量太大,不适应于对锁紧机构结构尺寸和重量要求很小的地方。本发明包括锁本体和锁钩(7),锁本体有锁支座(1)、锁柄(2)、锁舌(3)、转轴(4),弹簧销(5)和弹簧(6)构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例如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等。重量轻,尺寸小,能从内部打开和锁紧被锁紧的口盖类零部件;成本低。

申请号:CN201310373332.X

申请日:2013/8/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锁紧机构,包括锁本体和锁钩(7),锁本体有锁支座(1)、锁柄(2)、锁舌(3)、转轴(4),弹簧销(5)和弹簧(6)构成;锁支座(1)是一个槽形结构,有两个侧壁和一个底面,两个侧壁上一端相对应的位置有一对销子孔(8),另一端相对应的位置有一对铆钉孔,即铆钉孔(9)和铆钉孔(10),两个侧壁在销子孔和铆钉孔之间的相对应的位置有凹槽(11),底面在靠近销子孔(8)的一端有两个安装孔(12);锁柄(2)是一个槽形结构,有两个侧壁和一个底面,两个侧壁上一端相对应的位置有一对销子孔(13),另一端相对应的位置有一对铆钉孔,即铆钉孔(14)和铆钉孔(15),两个侧壁在销子孔和铆钉孔中间的相对应的位置有一对转轴孔,即转轴孔(16)和转轴孔(17),锁柄(2)上的销子孔和铆钉孔的轴线间的距离L2和锁支座(1)上的销子孔和铆钉孔轴线之间的距离L1相等,锁柄(2)的底面上靠近铆钉孔的一端有开口(18);锁舌(3)是一个槽形结构,有两个侧壁和一个底面,两个侧壁一端的相应位置上有一对转轴孔,及转轴孔(19)和转轴孔(20),另一端连有一个圆柱(21),底面靠近圆柱的部分有开孔(22);转轴(4)由三段同轴圆柱形结构组成,两端的圆柱直径比中间的圆柱直径大,两端短粗,中间细长,;弹簧销(5)由螺旋(23)和螺旋(23)两端的延伸部分,即延伸部分(24)和延伸部分(25),组成,延伸部分(24)是直线型,延伸部分(25)由直线部分和折弯部分组成,折弯部分的端部呈半圆形,弹簧销(5)有两个状态,松弛状态和锁紧状态;弹簧(6)有螺旋(26)和螺旋(26)两端的延伸部分组成,延伸部分端部折弯;锁钩(7)由安装部分(27)和钩子(28)组成,安装部分(27)是平板形,其上有两个安装孔(29),钩子(28)是半圆柱形,安装部分(27)和钩子(28)是整体结构,钩子(28)的中性面与安装部分(27)的中性面相切;锁本体的装配关系是:锁支座(1)位于锁柄(2)的槽内,铆钉孔(9)和铆钉孔(14)通过一个铆钉连接在一起,铆钉孔(10)和铆钉孔(15)通过一个铆钉连接在一起,铆钉孔(9)和铆钉孔(10)与铆钉是干涉配合,铆钉孔(14)和铆钉孔(15)与铆钉是间隙配合,锁柄(2)可以以两个铆钉为轴相对于锁支座(1)进行转动;弹簧(6)置于锁舌(3)的槽内,锁舌(3)置于锁支座(1)的槽内,转轴(4)依次穿过转轴孔(16)、转轴孔(19)、螺旋(26)、转轴孔(20)和转轴孔(17)将锁柄(2)、锁舌(3)和弹簧(6)连接在一起,弹 簧(6)上螺旋(26)两端的延伸部分分别顶在锁舌(3)的底面上和锁支座(1)靠近铆钉孔一端的底面上;转轴(4)与转轴孔之间是间隙配合,锁舌(3)可以绕转轴(4)相对于锁柄(2)进行转动;锁支座(1)上的凹槽(11)用于避让转轴(4)的运动轨迹(30),锁柄(2)上的开口(18)保证了锁紧机构使用过程中,锁柄(2)不与锁支座(1)的结构干涉。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热气通道面积可调式缝翼防冰设计方法

标题:一种热气通道面积可调式缝翼防冰设计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防冰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气通道面积可调式缝翼防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梁上缘条处外蒙皮(1)和内蒙皮(2)之间增加垫块(3)。垫块(3)为长条锯齿型,沿宽度方向开有若干个凹槽,凹槽的宽度(B)和高度(H)均可调节,宽度(B)在2D~4D之间,高度(H)在2mm~4mm之间。所述垫块(3)的凹槽与外蒙皮(1)的化铣槽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和传统的缝翼双蒙皮防冰热气通道设计形式相比,能够有效改善防冰热气通道在与梁上缘条连接处面积收缩,热气流量骤减的问题,从而提高缝翼防冰效率。

申请号:CN201310373646.X

申请日:2013/8/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热气通道面积可调式缝翼防冰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梁上缘条处外蒙皮(1)和内蒙皮(2)之间增加垫块(3)。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承载作动筒

标题:一种承载作动筒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结构设计技术,涉及一种承载作动筒设计。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螺母(2)、凸轮(3)、凸轮(4)、管嘴(5)、卡环锁(6)、外筒(7)和管嘴(8)等;活塞杆(1)中间设置有一凸台(9),凸轮(4)由活塞杆(1)顶端套入直到压在该凸台上,凸台(9)另一侧装有一卡环锁(6);外筒(7)筒口处依次安装有螺母(2)与凸轮(3),螺母(2)通过螺纹拧入外筒(7)中,并将凸轮(3)压紧在外筒上。本发明传力合理、占用空间小、重量轻,可同时承受很大的轴向拉压载荷与轴向扭转载荷。安装在某课题结构上,解决了飞机整流罩空间小、单独布置锁机构协调困难等问题,保证了飞机的使用要求。

申请号:CN201310373333.4

申请日:2013/8/2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承载作动筒,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螺母(2)、凸轮(3)、凸轮(4)、管嘴(5)、卡环锁(6)、外筒(7)和管嘴(8)等;活塞杆(1)中间设置有一凸台(9),凸轮(4)由活塞杆(1)顶端套入直到压在该凸台上,凸台(9)另一侧装有一卡环锁(6);外筒(7)筒口处依次安装有螺母(2)与凸轮(3),螺母(2)通过螺纹拧入外筒(7)中,并将凸轮(3)压紧在外筒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