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于瞬时高热流的热管理装置

标题:一种适于瞬时高热流的热管理装置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瞬时高热流的热管理装置,包含流量控制活门(1),过滤器(2),空气液氢换热器(3),关断活门(4),第二关断活门(5),风扇(6),座舱(7),泵(8),储液箱(9),电子设备(10),液氢燃料箱(13)中的燃料通过泵(14)做功,流入空气液氢换热器(3)并吸收热量后,进入发动机(16)。本发明利用冲压空气实现座舱空气调节功能,系统结构简单;利用单相液体回路系统有效带走电子设备、第二动力系统和液压系统的集中热载荷;利用储液箱浸没在液氢燃料箱内充当“热缓冲器”,有效冷却瞬时高热流热载荷。

申请号:CN201410605487.6

申请日:2014/10/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适于瞬时高热流的热管理装置,包含流量控制活门(1),过滤器(2),空气液氢换热器(3),关断活门(4),第二关断活门(5),风扇(6),座舱(7),泵(8),储液箱(9),电子设备(10),第二动力系统(11),液压系统(12),液氢燃料箱(13),泵(14),温度控制活门(15),发动机(16),其特征在于:液氢燃料箱(13)中的燃料通过泵(14)做功,流入空气液氢换热器(3)并吸收热量后,进入发动机(16);其中,冲压空气通过过滤器(2)进入空气液氢换热器(3)将热量传递给液氢燃料;在飞行器地面停机时,空气液氢换热器(3)的空气侧通过关闭关断活门(4)同时打开第二关断活门(5)后被风扇(6)抽吸排出;当飞行器在空中时,空气液氢换热器(3)的空气侧通过打开关断活门(4)同时关闭第二关断活门(5)后被排出;液体依次通过电子设备(10)、第二动力系统(11)和液压系统(12)并带走热载荷后,通过泵(8)进入储液箱(9),将热量传递给液氢燃料箱(13)后再依次进入电子设备(10)、第二动力系统(11)和液压系统(12),形成液体循环冷却回路。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冷、热空气的混流装置

标题:一种冷、热空气的混流装置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冷、热空气的混流装置,包括冷流体入口(1)、热流体导入管(2)、旋流装置(3)、水收集器(4)、排水接嘴(5)、流体出口(6)和混合腔壳体(7),在混合腔壳体(7)一端设有冷流体入口(1),在冷流体入口(1)的下游处设有热流体导入管(2)并延伸至混合腔壳体(7)内部,在混合腔壳体(7)的中部设有旋流装置(3),混合腔壳体(7)的另一端设有流体出口(6),在靠近流体出口(6)的上游部位设有水收集器(4)和排水接嘴(5)。本发明在混合腔体内加装了旋流装置,在较短流程内使冷热流体充分混合,同时兼顾水分收集作用,将供气中产生的冷凝水利用水收集盒收集起来并通过排水管路排出,提高了供气质量。

申请号:CN201410605311.0

申请日:2014/10/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冷、热空气的混流装置,所述冷、热空气的混流装置由冷流体入口(1)、热流体导入管(2)、旋流装置(3)、水收集器(4)、排水接嘴(5)、流体出口(6)和混合腔壳体(7)组成,其特征在于:混合腔壳体(7)为中空腔体,在其一端设有冷流体入口(1),在冷流体入口(1)的下游处设有热流体导入管(2)并延伸至混合腔壳体(7)内部,在混合腔壳体(7)的中部设有旋流装置(3),混合腔壳体(7)的另一端设有流体出口(6),在靠近流体出口(6)的上游部位设有水收集器(4)和排水接嘴(5)。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小冲压空气流量的空气制冷循环装置

标题:一种小冲压空气流量的空气制冷循环装置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小冲压空气流量的空气制冷循环装置,包含流量控制活门1,初级散热器2,压气机3,次级散热器4,回热器5,冷凝器6,水分离器7,涡轮8,座舱9,风扇10,第二涡轮11,第二风扇12,电机13;经过流量控制活门1调节的发动机引气经过初级散热器2的热边冷却后被压气机3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再依次经过次级散热器4热边、回热器5热边、冷凝器6热边和水分离器7,进一步降低温度及分离出水分,最后进入涡轮8膨胀降温后经过冷凝器6冷边供入座舱9。本发明由空气涡轮制冷组件和小冲压空气流量控制组件组成,与传统空气制冷装置相比,具有制冷量大、体积小、可靠性高的优点,并满足高性能作战飞机的隐身需求。

申请号:CN201410605246.1

申请日:2014/10/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小冲压空气流量的空气制冷循环装置,包含流量控制活门(1),初级散热器(2),压气机(3),次级散热器(4),回热器(5),冷凝器(6),水分离器(7),涡轮(8),座舱(9),风扇(10),第二涡轮(11),第二风扇(12),电机(13);其特征在于:经过流量控制活门(1)调节的发动机引气经过初级散热器(2)的热边冷却后被压气机(3)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再依次经过次级散热器(4)热边、回热器(5)热边、冷凝器(6)热边和水分离器(7),进一步降低温度及分离出水分,最后进入涡轮(8)膨胀降温后经过冷凝器(6)冷边供入座舱(9);水分离器(7)分离出来的水分喷射进入次级散热器(4)冷边、初级散热器(2)冷边后带走系统热量;冲压空气经第二涡轮(11)膨胀制冷后进入次级散热器(4)冷边、初级散热器(2)冷边后带走系统热量,减小冲压空气进气口有效流通面积,满足高性能飞机的隐身需求;风扇(10)和第二风扇(12)抽吸次级散热器(4)冷边、初级散热器(2)冷边空气进行换热后带走系统热量;风扇(10)由涡轮(8)输入功率驱动,第二风扇(12)由第二涡轮(11)和电机(13)共同输入功率驱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适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综合热管理装置

标题:一种适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综合热管理装置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适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综合热管理装置,包含温度控制活门(1),蒸发器(2),风扇(3),座舱(4),压缩机(5),冷凝器(6),节流阀(7),关断活门(8),第二关断活门(9),空气碳氢换热器(10),流量调节活门(11),过滤器(12),第三关断活门(13),第四关断活门(14),第二风扇(15),电子设备(16),泵(17)等,整个系统以存储在碳氢燃料箱(21)中的碳氢燃料为纽带,将各个分系统连接起来。整个系统以碳氢燃料为纽带,将各个分系统连接起来,以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管理。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例如性能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等。

申请号:CN201410604618.9

申请日:2014/10/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适于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综合热管理装置,包含温度控制活门(1),蒸发器(2),风扇(3),座舱(4),压缩机(5),冷凝器(6),节流阀(7),关断活门(8),第二关断活门(9),空气碳氢换热器(10),流量调节活门(11),过滤器(12),第三关断活门(13),第四关断活门(14),第二风扇(15),电子设备(16),泵(17),第二泵(18),液体碳氢换热器(19),加热器(20),电子设备(21),液压系统(22),第二动力系统(23),发动机(24),汽化器(25),高温催化裂解反应器(26),热防护系统(27),热管换热器(28),碳氢燃料箱(21),第五关断活门(30),第六关断活门(31),第三泵(32),第四泵(33),第五泵(34),温度控制活门(35);其特征在于:整个系统以存储在碳氢燃料箱(21)中的碳氢燃料为纽带,将各个分系统连接起来,分为两路,其中一路碳氢燃料液体通过第五关断活门(30),第六关断活门(31),第三泵(32),第四泵(33),关断活门(8),第二关断活门(9),冷凝器(6),空气碳氢换热器(10),液体碳氢换热器(19),另一路碳氢燃料液体通过第五泵(34)和关断活门(8),两路碳氢燃料液体混合调温后进入发动机(24),实现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热管理;其中由压缩机(5)排出的高温、高压制冷剂蒸气进入冷凝器(6),热量被碳氢燃料带走,使制冷剂蒸气被冷凝成较低温度的高压液体,并流过节流阀(7);在节流阀(7)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进入蒸发器(2),使流经蒸发器的座舱(4)内循环空气的温度降低;气化后的制冷蒸气,由压缩机(5)进行压缩,又变成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进入冷凝器(6)完成一个制冷循环;冲压空气通过过滤器(12)进入空气碳氢换热器(10)将热量传递给碳氢燃料,其流量由流量调节活门(11)进行控制,其温度由温度控制活门(35)进行控制;当飞机在地面停机时,关闭第三关断活门(13)同时打开第四关断活门(14),第二风扇(15)开始工作;当飞机在空中时,打开第三关断活门(13)同时关闭第四关断活门(14),第二风扇(15)停止工作;经调节后的空气送入电子设备(16)对其进行强迫通风冷却;冷却液体经过泵(17)、第二泵(18)、液体碳氢换热器(19)、加热器(20)后进入电子设备(21),液压系统(22)和第二动力系统(23),对经过的所述设备进行冷却,将热量传递给液体碳氢换热器(19);碳氢燃料进入汽化器(25)后,再进入高温催化裂解反应器(26),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裂解反应;反应所需的大量热能是飞行器高速飞行产生的巨大气动热,气动热通过热防护系统(27)中的热管换热器(28)传递到反应器;反应产物进入发动机(24)中燃烧,将吸收的气动热转化为发动机(24)的推力。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基于NACA进气口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

标题:一种基于NACA进气口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

摘要:本发明用于飞机NACA进气道的空气流量调节,为一种基于NACA进气口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由梯形活门板1,铰链2,连杆机构3,电动机构4及固定支座5组成。借助在NACA进气口处安装此流量调节装置,实现对进气流量的调节,并且能有效的解决进气道正、负压力对进气道结构的影响。借助铰链2固定,通过连杆机构3驱动梯形活门板1,通过控制电动机构4的行程从而控制梯形活门板1的角度,将直线位移转换为梯形活门板1的打开角度实现流量的控制。本发明可以改善冲压进气对飞机阻力的影响,减小飞机代偿损失。在NACA进气口处安装流量调节装置,实现对进气流量的调节,并且能有效的解决进气道正、负压力对进气道结构的影响。

申请号:CN201410604619.3

申请日:2014/10/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基于NACA进气口的空气流量调节装置,由梯形活门板(1),铰链(2),连杆机构(3),电动机构(4)及固定支座(5)组成,其特征在于,梯形活门板(1)的尺寸由NACA进气口的外形确定,梯形活门板(1)的底部与NACA进气口完全切合,其两侧端面与NACA进气口的间隙不超过(3)mm,梯形活门板(1)借助铰链(2)固定在固定支座(5)上;通过连杆机构(3)驱动梯形活门板(1),通过控制电动机构(4)的行程从而控制梯形活门板(1)的角度,将直线位移转换为活门板打开角度实现空气流量的控制;连杆机构(3)的长度由电动机构(4)的位置和梯形活门板(1)的打开角度确定,电动机构(1)的驱动轴与连杆机构(3)位于梯形活门板的对称平面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内饰固定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内饰固定方法

摘要:本发明属于飞机内饰固定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飞机内饰固定方法。其特征主要是调整几字形固定支架(1)一边的角度与飞机上相应内饰板(5)在固定支架区域(2)上通过螺钉等进行贴合固定,并在固定支架(1)上设计与飞机水平面或某平面成固定角度的二次连接平面(3),通过二次连接平面(3)与二次固定支架(4)进行连接从而将二次固定支架(4)连接在飞机机身结构上。本飞机内饰固定方法在内饰安装时可以充当工装进行空间定位并且保证内饰型面,从而简化定位工艺。同时,通过将固定支架两端的支架固定区域分别与相邻的两块内饰板进行连接,保证内饰板接缝处的对齐。

申请号:CN201410589055.0

申请日:2014/10/2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内饰固定方法,其特征为: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根据待固定的内饰的形状调整固定支架(1)的角度,保证支架固定区域(2)与内饰贴合固定,并保证支架(1)上有一个二次连接平面(3);步骤二:在支架(1)上的二次连接平面(3)上固定二次固定支架(4);步骤三:根据飞机机身与待固定内饰的角度,调整二次固定支架(4)的形状,将二次固定支架(4)固定在机身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对称子母双层扑翼机构

标题:一种对称子母双层扑翼机构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称子母双层扑翼机构,两侧结构完全对称,单侧机构包括曲柄(1)、分叉连杆(2)、普通连杆(3)、母翼摇杆(4)、子翼摇杆(5)。通过结合使用分叉连杆与普通连杆实现子母双翼的联动,通过双曲柄驱动实现两侧子母翼的对称运动。该发明可以在母翼抬起过程中通过子翼来产生升力,由于子翼位于母翼根部的低升力区,子翼的扑动可有效提高母翼根部的升力产生效率。本发明机构简单,重量轻。

申请号:CN201410607882.8

申请日:2014/10/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对称子母双层扑翼机构,其特征在于,两侧结构完全对称,单侧机构包括曲柄(1)、分叉连杆(2)、普通连杆(3)、母翼摇杆(4)、子翼摇杆(5),所述曲柄(1)连接所述分叉连杆(2)的主节点,所述分叉连杆(2)的主分支端连接所述母翼摇杆(4)的根部,所述母翼摇杆(4)的根部与梢部之间的一点为固定点D,所述固定点D定轴连接在支架上,当所述曲柄(1)驱动所述分叉连杆(2)运动时,所述分叉连杆(2)带动所述母翼摇杆(4)绕所述固定点D运动,所述分叉连杆(2)的次分支端连接普通连杆(3)的一端,所述普通连杆(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子翼摇杆(5),所述子翼摇杆(5)的根部F定轴连接在支架上,当所述曲柄(1)驱动所述分叉连杆(2)运动时,所述分叉连杆(2)带动所述子翼摇杆(5)绕所述根部F运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整体翼梁止裂筋条

标题:一种整体翼梁止裂筋条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整体翼梁止裂筋条,止裂筋条设置在翼梁高度的1/3处,止裂筋条宽度为水平缘条宽度的1/3,试验证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整体翼梁止裂筋条均具有良好的损伤容限特性,有效降低整体翼梁裂纹扩展速率,本发明给出的整体翼梁止裂筋条参数选取效果最佳。

申请号:CN201410589341.7

申请日:2014/10/2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整体翼梁止裂筋条,其特征在于,止裂筋条设置在翼梁高度的1/3处,止裂筋条宽度为水平缘条宽度的1/3。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倾转旋翼飞机翼尖载荷扩散结构

标题:一种倾转旋翼飞机翼尖载荷扩散结构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倾转旋翼飞机翼尖载荷扩散结构,包括前短梁(1)、后短梁(2)、外加强肋(3)、内加强肋(4),所述前短梁(1)、后短梁(2)、外加强肋(3)、内加强肋(4)与机翼蒙皮构成局部闭室,可悬挂短舱倾转机构、提供足够支持刚度、有效扩散尖部集中载荷,使得短舱顺畅转动。

申请号:CN201410605932.9

申请日:2014/10/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倾转旋翼飞机翼尖载荷扩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短梁(1)、后短梁(2)、外加强肋(3)、内加强肋(4),所述前短梁(1)位于两个加强肋之间靠近前梁位置,一端连接加外加强肋(3)另一端连接内加强肋(4),所述后短梁(2)位于两个加强肋之间靠近后梁位置,一端连接外加强肋(3)另一端连接内加强肋(4)。所述外加强肋(3)安装在翼尖外侧两端,分别连接机翼前梁与后梁,所述内加强肋(4)安装在翼尖内侧,两端分别连接机翼前梁与后梁,所述前短梁(1)、后短梁(2)、外加强肋(3)、内加强肋(4)与机翼蒙皮构成局部闭室。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泡沫夹层结构大拐折进气道及其泡沫芯的成型方法

标题:一种泡沫夹层结构大拐折进气道及其泡沫芯的成型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泡沫夹层结构大拐折进气道及其泡沫芯的成型方法,适用于各类进气道,特别是外形复杂,曲面有拐折的情况;泡沫夹层结构,能以较小的重量提供较大的刚度,充分的发挥了复合材料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的优点;泡沫芯材整体机加成型,解决了其他芯材对于复杂外形无法成型的缺点,很好的体现了复合材料适用于复杂外形结构的优势。

申请号:CN201410589260.7

申请日:2014/10/2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泡沫夹层结构大拐折进气道,其特征在于,在拐折部位应用一体固化成型的泡沫夹层结构,所述泡沫夹层结构包括内面板(1)、外面板(2)和泡沫芯(3),所述泡沫芯(3)在内面板(1)和外面板(2)之间。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