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62019-11-27 03:28:36防止轴向热膨胀的发动机进气道结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62019-11-27 03:28:36发动机进气道位置调整机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62019-11-27 03:28:36一种发动机引线座密封结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62019-11-27 03:28:36一种高温转接段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62019-11-27 03:28:36一种组合式后机匣支板整流罩结构及后机匣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42019-11-27 03:28:34大流量气流转折整流蜗壳装置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42019-11-27 03:28:34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42019-11-27 03:28:34航空发动机提吊连接组件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42019-11-27 03:28:34试验件运输车导向机构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0
0
admin
http://www.hangxincc.com/wp-content/uploads/2019/11/logo2.png
admin2019-11-27 03:28:342019-11-27 03:28:34多级可视化试验件位置调节装置
返回顶部
防止轴向热膨胀的发动机进气道结构
标题:防止轴向热膨胀的发动机进气道结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防止轴向热膨胀的发动机进气道结构,一侧进气道插入另一进气道扩口段内,通过凹面法兰和压紧法兰将两侧进气道相固定,通过设置在两法兰之间的密封圈防止漏气,并通过在两进气道之间预留充分间隙以达到吸收轴向热胀位置的目的,解决了发动机进气道在某些流通高温热空气工作情况下的轴向热胀问题。
申请号:CN201721554847.X
申请日:2017/11/20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防止轴向热膨胀的发动机进气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气道(10);
扩口进气道(20),其内径与所述进气道(10)相同,所述扩口进气道(20)具有轴肩,所述轴肩一端的内径与所述进气道(10)的内径相同,另一端为扩口段(21),所述扩口段(21)套在所述进气道(10)一端外侧,且其内径大于所述进气道(10)内径;
凹面法兰(30),其固定在所述进气道(10)和所述扩口段(21)的连接处,所述凹面法兰(30)的靠近进气道(10)的一侧具有环形凹槽;
压紧法兰(40),其一侧端面和所述凹面法兰(30)的具有所述环形凹槽的端面相匹配,并与所述凹面法兰(30)相固定;
密封圈(50),其位于所述环形凹槽内,所述密封圈(50)两端分别受到所述凹面法兰(30)和所述压紧法兰(40)的挤压。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发动机进气道位置调整机构
标题:发动机进气道位置调整机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发动机进气道位置调整机构,包括轴向调整机构、径向调整机构和俯仰调整机构,通过螺母安装座和轴向调整螺栓的配合调整发动机进气道的轴向位置,通过螺栓安装座和径向调整螺母配合调整发动机进气道的径向位置,通过两个顶丝调节发动机进气道垂直方向的俯仰位置,解决了进气道轴向位置、水平径向位置及垂直径向位置调整的问题,满足了不同发动机进气道安装需求,并保证了进气道调整过程的灵活性。
申请号:CN201721554845.0
申请日:2017/11/20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发动机进气道位置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该位置调整机构对称设置在发动机进气道(80)两侧,且底部固定在地面固定结构上,该位置调整机构包括轴向调整机构和径向调整机构;
所述轴向调整机构包括螺母安装座(11)、轴向调整螺栓(12)和支撑座(13),所述螺母安装座(11)固定在所述发动机进气道(80)外壁面上,所述轴向调整螺栓(12)沿所述发动机进气道(80)轴向设置,其一端和所述螺母安装座(11)螺接,另一端穿过所述支撑座(13)并与其螺接,所述支撑座(13)与所述地面固定结构连接并配合所述径向调整机构沿所述发动机进气道(80)径向移动;
所述径向调整机构包括螺栓安装座(21)、径向调整螺母(22)、径向调整螺栓和导向座(23),所述螺栓安装座(21)固定在所述发动机进气道(80)外壁面上,所述径向调整螺栓的一端沿所述发动机进气道(80)的径向固定于所述螺栓安装座(21)上,另一端穿过所述导向座(23)的长圆孔,所述径向调整螺母(22)位于所述导向座(23)的两侧并与所述径向调整螺栓螺接,所述导向座(23)与所述地面固定结构连接,并通过所述导向座(23)的长圆孔配合所述轴向调整机构沿所述发动机进气道(80)轴向移动。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发动机引线座密封结构
标题:一种发动机引线座密封结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引线座密封结构,涉及航空发动机装配领域,包括:密封盖(6)、堵盖(5)以及压片(10)。本实用新型的发动机引线座密封结构,将密封盖(6)以及堵盖(5)切割成两个部分,安装时,使密封盖(6)的切割线与堵盖(5)的切割线相互垂直,避免组合时密封盖(6)翘起影响密封,压片(10)沿垂直于堵盖(5)切割线的方向布置,再通过螺栓(8)将压片(10)、堵盖(5)以及密封盖(6)固定安装在机匣(7)上。在分解时,旋下螺栓(8)后,将堵盖(5)和密封盖(6)各从切割线处直接分开。实现了从燃烧室机匣引线座引出测试线时,避免了接嘴和电连接器的破坏,节约经济成本,并提高了装配分解效率。
申请号:CN201721712891.9
申请日:2017/12/1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引线座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盖(6),安装在机匣(7)上,所述密封盖(6)中心开设第一通孔,外侧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密封盖(6)沿中心线被切割成第一密封盖部和第二密封盖部;
堵盖(5),安装在所述密封盖(6)上,所述堵盖(5)中心开设第二通孔,外侧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堵盖(5)沿中心线被切割成第一堵盖部和第二堵盖部,在安装时,所述堵盖(5)的切割线与所述密封盖(6)的切割线垂直;
压片(10),包括两个,所述压片(10)上开设有螺栓孔,所述压片(10)设置在所述堵盖(5)上,且沿垂直于所述堵盖(5)的切割线方向布置,螺栓(8)依次穿过所述压片(10)的螺栓孔、所述堵盖(5)的螺栓孔以及所述密封盖(6)的螺栓孔,将所述压片(10)、所述堵盖(5)以及所述密封盖(6)固定安装在机匣(7)上。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高温转接段
标题:一种高温转接段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温转接段,涉及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领域,包括:内锥体1、内涵筒体6以及外涵筒体3。该高温转接段,集测量和安装一体,内锥体1与内涵筒体6采用内涵支板11和支撑组件14连接,既起到支撑内锥体1的作用,又能解决了内椎体1轴向热膨胀的问题。内涵筒体6采用隔热筒7结构,可以减少外涵气流冷却引起的内涵热损失。布置受感部安装座,既可以起到连接内涵筒体6和外涵筒体3的作用,又可以安装受感部测量试验件进口气流参数。转接段的前安装边2插接连接结构既方便拆装,又解决了内涵筒体6热膨胀的问题。该高温转接段实用性较好,易于推广应用,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申请号:CN201721713520.2
申请日:2017/12/1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高温转接段,集测量和安装一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锥体(1),后端安装第一安装法兰(10);
内涵筒体(6),套设在所述内锥体(1)后部的外侧,并通过内涵支板(11)和支撑组件(14)支撑所述内锥体(1),其中,所述支撑组件(14)还用于解决所述内锥体(1)轴向热膨胀的问题,所述内涵筒体(6)的内侧安装有隔热筒(7),在所述内涵筒体(6)的前端安装前安装边(2),在所述内涵筒体(6)的后端安装第二安装法兰(9),内涵受感部安装座(5)的一端与所述内涵筒体(6)连接;
外涵筒体(3),套设在所述内涵筒体(6)的外侧,所述外涵筒体(3)与所述内涵受感部安装座(5)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外涵筒体(3)上安装有外涵受感部安装座(4),在所述外涵筒体(3)的后端安装第三安装法兰(8),在所述外涵筒体(3)的前端安装第四安装法兰(16)。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组合式后机匣支板整流罩结构及后机匣
标题:一种组合式后机匣支板整流罩结构及后机匣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组合式后机匣支板整流罩结构及后机匣。所述组合式后机匣支板整流罩结构包括主隔热罩、第一整流翼板以及第二整流翼板;其中,所述主隔热罩尾端设置有能够活动的开口组件,所述能够活动的开口组件能够封闭或者打开;第一整流翼板安装在所述主隔热罩一侧;第二整流翼板安装在所述主隔热罩的另一侧;所述第一整流翼板与所述第二整流翼板相互连接。本申请的组合式后机匣支板整流罩结构采用周向分段的方式,由于主隔热罩自身具有贴合密封功能,同时两件翼板可起到后段的整流作用,因此后机匣内、外环整流罩可通过与主隔热罩贴合实现对后机匣主体的隔热,主隔热罩尾部圆缓过渡,从而避免了内、外环整流罩型孔尾部过渡尖锐的问题。
申请号:CN201721746272.1
申请日:2017/12/14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组合式后机匣支板整流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组合式后机匣支板整流罩结构包括主隔热罩(1)、第一整流翼板(2)以及第二整流翼板(3);其中,
所述主隔热罩(1)尾端设置有能够活动的开口组件,所述能够活动的开口组件能够封闭或者打开;
第一整流翼板(2)安装在所述主隔热罩(1)一侧;
第二整流翼板(3)安装在所述主隔热罩(1)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整流翼板(2)与所述第二整流翼板(3)相互连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大流量气流转折整流蜗壳装置
标题:大流量气流转折整流蜗壳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燃烧室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大流量气流转折整流蜗壳装置,包括蜗壳外壳、出口流道、弧形锥管段和分流组件,蜗壳外壳具有面向侧面的气流入口和面向正面的气流出口,气流入口与外涵进气管道连接,气流出口与试验件前外涵管道连接,出口流道设置于气流出口处,包括内管段以及套设于出口内管段外侧的出口外管段,弧形锥管段的收敛口与出口流道的背向气流出口的一端连接,分流组件设置于气流入口处,包括V型板以及连接于V型板一侧的隔板,V型板的棱角迎向气流,V型板的另一侧连接于蜗壳外壳的面向气流出口方向的内壁,V型板的两支腿连接于出口流道外壁,该蜗壳装置能够将外涵气流转折,且转折后的气流流场较为均匀。
申请号:CN201721744137.3
申请日:2017/12/14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大流量气流转折整流蜗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外壳(10),其具有面向侧面的气流入口(11)和面向正面的气流出口(12),所述气流出口为环形出口,所述气流入口(11)与外涵进气管道连接,所述气流出口(12)与试验件前外涵管道连接;
设置于所述气流出口(12)处的出口流道,所述出口流道包括内管段(21)以及套设于所述出口内管段(21)外侧的出口外管段(22);
呈喇叭状的弧形锥管段(30),所述弧形锥管段(30)的收敛口与所述出口流道的背向所述气流出口(12)的一端连接;
设置于所述气流入口(11)处的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包括截面呈V型的V型板(41)以及连接于所述V型板(41)一侧的隔板(42),所述V型板(41)的棱角迎向气流,所述V型板(41)的另一侧连接于所述蜗壳外壳(10)的面向气流出口方向的内壁,所述V型板(41)的两支腿连接于所述出口流道外壁。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标题: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涡轮叶片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冷却腔,冷却腔之间互相连通,涡轮叶片的前缘设有至少一排气膜孔,靠近前缘的冷却腔通过气膜孔与涡轮叶片外部连通,能够有效冷却涡轮叶片,涡轮叶片外表面沿径向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固定测温设备的沟槽,并且在试验件已经预先留出测试用的沟槽,为之后的冷却效果试验和设计的快速迭代创造有利条件。同时涡轮叶片通过3D打印形成,提高试验件的可生产性,大幅降低叶片的生产成本和生产周期,提高叶片试验件的设计符合性。
申请号:CN201721554856.9
申请日:2017/11/20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叶片内部设有至少一个冷却腔(50),所述冷却腔(50)之间互相连通,所述涡轮叶片的前缘(10)设有至少一排气膜孔(60),靠近所述前缘(10)的冷却腔(50)通过所述气膜孔(60)与所述涡轮叶片外部连通,所述涡轮叶片外表面沿径向设有至少一条用于固定测温设备的沟槽(70)。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航空发动机提吊连接组件
标题:航空发动机提吊连接组件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航空发动机提吊连接组件,提吊连接件上对应位置开有定位孔,定位孔内通过快卸销固定有圆柱销,利用圆柱销和发动机吊点连接,提吊连接件可与多种型号的发动机的吊点连接,吊装发动机时,无需更换本发动机提吊连接组件,在外场使用时,发动机提吊连接组件安装在吊具上,无需拆卸,不存在遗失问题。
申请号:CN201721554850.1
申请日:2017/11/20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航空发动机提吊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个提吊连接件(10),其上部开有一个吊具连接孔(11)以及一个备用孔(12),所述吊具连接孔(11)和发动机吊具连接,所述提吊连接件(10)下部为双耳结构,所述双耳结构上开有一个第一定位孔(13)以及两个第二定位孔(14),所述第一定位孔(13)和所述第二定位孔(14)大小相同且均垂直于所述双耳结构的耳片,所述备用孔(12)和所述第一定位孔(13)大小相同,
两个圆柱销(20),其一端与发动机的吊点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3)或所述第二定位孔(14);
两个快卸销(30),其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两个圆柱销(20)的另一端,防止所述圆柱销(20)从所述提吊连接件(10)上脱落。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试验件运输车导向机构
标题:试验件运输车导向机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构件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试验件运输车导向机构,包括把手、转动轴、多连杆传动机构和导向轮机构,转动轴与把手铰接,并通过滚动轴承与运输车车身连接,多连杆传动机构包括固定于转动轴的主动杆、传动杆以及从动杆,传动杆的中部与主动杆的两端铰接,从动杆的一端与其中一根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另一根传动杆的一端铰接,导向轮机构包括U型支架和可转动导向轮,U型支架与运输车车身转动连接,并与对应侧的从动杆连接,可转动导向轮连接于U型支架开口处,该导向机构改进了导向机构的结构设计增加了导向力矩的传导能力,避免了卡滞现象的发生,增强了导向机构的有效力矩传导。
申请号:CN201721554320.7
申请日:2017/11/20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试验件运输车导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件把手(10);
一根转动轴(20),其与所述把手(10)铰接,并通过滚动轴承(21)与运输车车身(90)连接;
一套多连杆传动机构(30),其包括一根固定于所述转动轴(20)的主动杆(31)、两根传动杆(32)以及两根从动杆(33),所述两根传动杆(32)的中部分别与所述主动杆(31)的两端铰接,所述从动杆(33)的一端与其中一根所述传动杆(32)的一端铰接,另一端与另一根所述传动杆(32)的一端铰接;
两套导向轮机构,所述导向轮机构包括一件U型支架(41)和一件可转动导向轮(42),所述U型支架(41)与所述运输车车身(90)转动连接,并与对应侧的所述从动杆(33)连接,所述可转动导向轮(42)连接于所述U型支架(41)开口处。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多级可视化试验件位置调节装置
标题:多级可视化试验件位置调节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件装配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了多级可视化试验件位置调节装置,包括可拆卸地固定在平台轨道上的底板、固定在底板上的两件挡板、呈工字形的限位块、放置于由挡板和限位块构成的四周封闭的限位凹槽的基块、以及与基块螺接的顶丝,通过旋拧顶丝调节被测物的位置,通过插拔基块即可快速更换不同螺距和直径的顶丝,起到多级调节的作用,也可实现精密调解和粗略调节的快速转换,可预先调节基块与顶丝端的相对位置,减少扳手调节距离和时间,挡板顶部设有距离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可直观获取顶具的调节效果,提高操作效率。
申请号:CN201721554297.1
申请日:2017/11/20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多级可视化试验件位置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件底板(10),其可拆卸地固定在平台轨道(80)上;
两件挡板(20),其固定在所述底板(10)上,所述挡板(20)顶面具有凹陷;
肋板(30),其分别与所述底板(10)顶面和所述挡板(20)固定,所述肋板(30)垂直于所述挡板(20)并位于所述挡板(20)凹陷的两侧;
一件限位块(40),其呈工字形,所述限位块(40)固定在所述底板(10)顶面,其两端与所述两件挡板(20)形成四面封闭的限位凹槽;
基块(50),其放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
顶丝(60),其穿过所述挡板(20)的凹陷空档并与所述基块(50)螺接,通过旋拧所述顶丝(60)调节被测物(90)的位置。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