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衡配重结构

标题:一种平衡配重结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平衡配重结构,涉及压气机轮盘的平衡配重领域,包括:轮盘(1)、定位板(2)和平衡块(3),通过定位板(2)上定位销(21)与轮盘(1)定位孔(13)配合,实现定位板(2)的定位;平衡块(3)定位槽(31)与定位板(2)配合,实现平衡块(3)定位;定位板(2)下部弯折至平衡块(3)锁紧槽(32),实现平衡块(3)的锁紧。该平衡配重结构在能够消除轮盘转子不平衡量的前提下,结构简单、装配过程方便可靠、定位准确、可靠性高、不破坏轮盘结构、保证轮盘结构强度、适用范围广,解决现有平衡配重对轮盘结构与强度影响较大、平衡块定位不准确、数量不可调,装配复杂等问题。

申请号:CN201820886564.3

申请日:2018/6/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平衡配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轮盘(1),所述轮盘(1)内环壁上设置有安装槽(11),所述安装槽(11)的外侧具有安装边(12),所述安装边(12)上开设有定位孔(13);
定位板(2),所述定位板(2)通过定位销(21)固定在所述定位孔(13)的内侧;
平衡块(3),所述平衡块(3)设置在所述安装槽(11)中并与所述定位板(2)固定连接,所述平衡块(3)的中部开设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槽(31)与所述定位板(2)相适配。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用于射流预冷与模态转换的一体化支板

标题:用于射流预冷与模态转换的一体化支板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射流预冷与模态转换的一体化支板,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所述一体化支板设置于涡轮发动机两种动力流道交界处,所述一体化支板包括:调节板,所述调节板为多个且平行设置;连杆,所述连杆连接多个所述调节板,用于使得多个调节板具有相同的运动;驱动机构,所述驱动结构驱动于所述连杆,使得所述调节板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气流流入第二动力流道,在第二工作状态,气流流入第一动力流道。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射流预冷与模态转换的一体化支板,缩减了组合发动机的长度,降低了发动机的重量,提升了发动机的工作可靠性,从而节约了生产成本。

申请号:CN201821033881.7

申请日:2018/7/2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射流预冷与模态转换的一体化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体化支板设置于涡轮发动机两种动力流道交界处,所述一体化支板包括:
调节板(1),所述调节板(1)为多个且平行设置;
连杆(2),所述连杆(2)连接多个所述调节板(1),用于使得多个调节板(1)具有相同的运动;
驱动机构(3),所述驱动机构(3)驱动于所述连杆(2),使得所述调节板(1)具有第一工作状态及第二工作状态,在第一工作状态,气流流入第二动力流道,在第二工作状态,气流流入第一动力流道。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转子轴双支点安装结构

标题:一种转子轴双支点安装结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发动机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转子轴双支点安装结构。包括:转子轴,设置有第一环台和第二环台,转子轴靠近第一环台的一端头部设置有固定边沿;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第一轴承的内径小于第二轴承的内径,第一轴承安装在所述第一环台上;垫环,呈空心圆柱形,同轴安装在转子轴的第二环台上,第二轴承套装在垫环上。通过上述结构将两个尺寸不同的轴承安装在同一转子轴上。

申请号:CN201820916382.6

申请日:2018/6/13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转子轴双支点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轴(2),设置有第一环台(2a)和第二环台(2b),所述转子轴(2)靠近所述第一环台(2a)的一端头部设置有固定边沿(1);
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所述第一轴承(3)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轴承(4)的内径,所述第一轴承(3)安装在所述第一环台(2a)上;
垫环(5),呈空心圆柱形,同轴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台(2b)上,所述第二轴承(4)套装在所述垫环(5)上。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涡轮后机匣与外涵承力环的联接结构

标题:一种涡轮后机匣与外涵承力环的联接结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涡轮后机匣与外涵承力环的联接结构,属于航空发动机设计领域,其包括:设有上安装座的外涵承力环、轴承座和位于外涵承力环与轴承座之间的承力框架;还包括:接座,转接座位于承力框架与轴承座之间,转接座远离发动机轴线一侧设有下安装座,转接座分别与轴承座和承力框架相对固定;承力拉杆,承力拉杆穿过承力框架,且承力拉杆的两端分别与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连接,使外涵承力环和承力框架之间形成外涵道。本实用新型的涡轮后机匣与外涵承力环的联接结构通过将安装座内置,可以减小承力拉杆及其安装座对外流道的堵塞面积,提高外流道空气的流通效率,进而提高整个发动机的工作效率,而且结构简单,联接可靠。

申请号:CN201821033877.0

申请日:2018/7/2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涡轮后机匣与外涵承力环的联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涡轮后机匣与外涵承力环的联接结构包括:
设有上安装座(501)的外涵承力环(10)、轴承座(40)和位于外涵承力环(10)与轴承座(40)之间的承力框架(20);还包括转接座(30),所述转接座(30)位于所述承力框架(20)与轴承座(40)之间,所述转接座(30)远离发动机轴线一侧设有下安装座(502),所述转接座(30)分别与轴承座(40)和承力框架(20)相对固定;
承力拉杆(60),所述承力拉杆(60)穿过所述承力框架(20),且承力拉杆(6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安装座(501)和下安装座(502)连接,使外涵承力环(10)和承力框架(20)之间形成外涵道。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可调叶片与摇臂的连接结构

标题:一种可调叶片与摇臂的连接结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调叶片与摇臂的连接结构,涉及航空发动机领域,包括:可调叶片(1)、摇臂(2)。可调叶片(1)的一端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边;摇臂(2)包括第一摇臂(21)与第二摇臂(22),第一摇臂(21)与第二摇臂(22)可拆卸连接,在第一摇臂(21)与第二摇臂(22)之间开设有叶片安装孔,叶片安装孔与连接部相适配。本实用新型的可调叶片与摇臂的连接结构,通过将摇臂(2)设置成分体结构,装配时,即使可调叶片(1)连接部的轴线与摇臂(2)的轴线不重合,也可以先将可调叶片(1)安装到摇臂(2)中,完成装配,实现了无干涉装配。

申请号:CN201820867971.X

申请日:2018/6/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叶片与摇臂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可调叶片(1),所述可调叶片(1)的一端设置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横截面包括一对相互平行的边;
摇臂(2),包括第一摇臂(21)与第二摇臂(22),所述第一摇臂(21)与所述第二摇臂(22)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第一摇臂(21)与所述第二摇臂(22)之间开设有叶片安装孔,所述叶片安装孔与所述连接部相适配。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转子平衡配重结构

标题:转子平衡配重结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子平衡配重结构,转子包括轮盘,轮盘上开设有定位孔,平衡配重结构包括:定位板,其中部弯折形成定位凸台,定位凸台与定位孔间隙配合;平衡块,其一侧开设有凹槽,定位板设置于凹槽中;定位板用于限制平衡块相对轮盘的周向和/或轴向方向运动。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板将平衡块固定到转子上,节省了安装的操作空间,在平衡块不满足要求时,更换平衡块时,不会引起轮盘冲压变形。

申请号:CN201820833657.X

申请日:2018/5/31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转子平衡配重结构,所述转子包括轮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轮盘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平衡配重结构包括定位板,其中部弯折形成定位凸台,所述定位凸台与所述定位孔间隙配合;
平衡块,其一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定位板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所述定位板用于限制所述平衡块相对所述轮盘的周向和/或轴向方向运动。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测试仪表堵盖拆卸结构

标题:一种测试仪表堵盖拆卸结构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仪表堵盖拆卸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试仪表堵盖拆卸结构。该拆卸结构包括测试仪表堵盖;第一支撑座,包括支撑面,支撑面上开设螺纹通孔;第二支撑座,设置于螺纹通孔内,与螺纹通孔通过螺纹连接,并沿螺纹通孔的轴向方向开设有通孔;连接螺栓,底端穿过通孔与仪表堵盖固定连接。以解决当前测试仪表堵盖拆卸困难,费时费力的问题,且能够有效避免对设备的损坏。

申请号:CN201820876102.3

申请日:2018/6/5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测试仪表堵盖拆卸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测试仪表堵盖(5),顶面开设有螺纹孔;
第一支撑座(4),包括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上沿所述螺纹孔轴向开设螺纹通孔;
第二支撑座(3),与所述螺纹通孔通过螺纹配合,且沿所述螺纹通孔的轴向开设有通孔;
以及,连接螺栓(1),底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螺纹孔连接。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一种耐高温气流的环形介质喷射装置

标题:一种耐高温气流的环形介质喷射装置

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喷射装置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气流的环形介质喷射装置。包括第一法兰、第二法兰、供水连接管和密封圈,第一法兰、密封圈和第二法兰依次套设在所述供水连接管的外壁上,第一法兰具有环形凹槽;第二法兰具有与第一法兰的环形凹槽相适配的环形凸起;密封圈的内径等于供水连接管的外径,并且被第一法兰的环形凹槽和第二法兰的环形凸起夹紧变形从而密封固定住供水连接管。当供水连接管受到热膨胀力后,能够通过轴向移动抵消掉受到热膨胀力,防止形变导致密封不严。

申请号:CN201820864008.6

申请日:2018/6/5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耐高温气流的环形介质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法兰(7),具有环形凹槽;
第二法兰(8),具有与所述第一法兰(7)的环形凹槽相适配的环形凸起;
供水连接管(10),所述供水连接管(10)穿过配合安装的所述第一法兰(7)和第二法兰(8);
密封圈(9),内径等于所述供水连接管(10)的外径,套设在所述供水连接管(10)的外壁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法兰(7)的环形凹槽与所述第二法兰(8)的环形凸起之间。

专利类型:实用新型

叶片位移校准装置

标题:叶片位移校准装置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位移校准装置,该叶片校准装置包括:隔振基座、第一位移调整平台、进动平台、第一旋转平台、支撑板、第二旋转平台、叶片夹第二位移调整平台、角度调整平台、传感器以及微米级传感器。本发明能力利用直线往复运动代替传统的旋转机构进行动态校准试验,极大提高测试准确度,并且能够采用真实叶片进行静态、动态校准试验,无需加工叶片、叶盘模型,节约了大量成本。

申请号:CN201810904012.5

申请日:2018/8/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叶片位移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叶片校准装置包括隔振基座(1),为矩形结构;以及第一位移调整平台(9),设置于所述隔振基座(1)上;
进动平台(2),与所述第一位移调整平台9相对且设置于所述隔振基座(1)上,所述进动平台(2)能够在所述隔振基座(1)上沿第一方向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位移调整平台(9);
第一旋转平台(10),设置于所述进动平台(2)上,能够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并且平行于所述隔振基座(1)的一条边的第二方向在所述进动平台(2)上滑动;
支撑板(3),与所述第一旋转平台(10)固定连接,能够随着所述第一旋转平台的转动而转动;
第二旋转平台(12),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上;
叶片夹具(13),与所述第二旋转平台固定连接,能够随着所述第二旋转平台的转动而转动;
第二位移调整平台(8),设置于所述第一位移调整平台(9)上,所述第二位移调整平台(8)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移调整平台(9)上沿所述第一方向滑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进动平台(2);
角度调整平台(7),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移调整平台(9)上,能够沿与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所在的平面垂直的第三方向在所述第二位移调整平台(8)上滑动;
传感器(5),设置于所述角度调整平台(7)上,能够随着所述角度调整平台的转动而转动;
微米级传感器(11),设置于所述第二位移调整平台(9)上;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垂直。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温度测试受感部

标题:一种温度测试受感部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温度测试受感部。所述温度测试受感部包括:支杆组件,其内部设置有冷气腔、排气腔以及走线腔,支杆组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冷气孔、测点孔、排气膜孔、热气排出孔以及尾缘排气孔,测点孔与走线腔通过测点孔腔连通;冷气孔、排气膜孔以及尾缘排气孔与冷气腔连通;热气排出孔通过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测点孔腔连通;封接头,其与支杆组件连接,封接头内设置有补偿导线腔,补偿导线腔与走线腔连通;偶丝组件,其设置在走线腔以及测点孔腔内,偶丝组件具有热接点,热接点设置在测点孔腔内并临近测点孔;补偿导线,其设置在补偿导线腔内且与偶丝组件连接。本申请的温度测试受感部通过冷却结构实现对支杆的冷却满足高压涡轮的高温测试环境需求。

申请号:CN201810798562.3

申请日:2018/7/1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温度测试受感部,用于高压涡轮全温全压试验,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测试受感部包括:
支杆组件,所述支杆组件内部设置有冷气腔、排气腔以及走线腔,所述支杆组件的外壁上设置有冷气孔(17)、测点孔(7)、排气膜孔(6)、热气排出孔(15)以及尾缘排气孔(8),所述测点孔(7)与所述走线腔通过测点孔腔连通;所述冷气孔(17)、排气膜孔(6)以及尾缘排气孔(8)与所述冷气腔连通;所述热气排出孔(15)通过所述排气腔与所述测点孔腔连通;
封接头(3),所述封接头(3)与所述支杆组件连接,所述封接头(3)内设置有补偿导线腔,所述补偿导线腔与所述走线腔连通;
偶丝组件,所述偶丝组件设置在所述走线腔以及测点孔腔内,所述偶丝组件具有热接点(16),所述热接点(16)设置在所述测点孔腔内并临近测点孔(7);
补偿导线(4),所述补偿导线(4)设置在所述补偿导线腔内且与所述偶丝组件连接;其中,所述支杆组件用于安装在高压涡轮出口截面的测试接口上,所述支杆组件的设置有测点孔(7)、排气膜孔(6)以及尾缘排气孔(8)的位置设置在测试流场内,所述冷气孔(17)设置在所述测试流场外;
所述测点孔(7)位于所述测试流场的迎风面上,所述热接点(16)用于感应所述测试流场的进入所述测点孔的热气所带来的温度变化,从而产生电压信号,并将所述电压信号通过偶丝组件传递给所述补偿导线;
所述热气排出孔(15)用于排出进入所述测点孔腔内的热气;
所述冷气孔(17)用于接收自发动机空气系统处传递的冷却介质,并通过所述冷气腔传递至所述排气膜孔(6)以及尾缘排气孔(8)。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