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位移校准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标题:叶片位移校准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叶片位移校准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包括:沿第三方向分别调整被测叶片和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和/或调整被测叶片榫头和位移传感器分别与第一预设线的夹角,调整被测叶片的空间姿态;调整被测叶片与位移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获取初始电压值与初始位移值;沿第一方向调整被测叶片与位移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沿第二方向调整被测叶片的位置,获取电压值和位移值;将初始电压值、初始位移值、电压值、位移值拟合,得到电压值随位移距离变化的关系。本发明能够模拟真实叶片进行静态、动态校准试验,无需加工叶片、叶盘模型,节约了大量成本。

申请号:CN201810904721.3

申请日:2018/8/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叶片位移校准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沿第三方向分别调整所述被测叶片和所述位移传感器的位置,和/或调整所述被测叶片榫头和所述位移传感器分别与第一预设线的夹角,调整被测叶片的空间姿态;
调整所述被测叶片与位移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得所述被测叶片处于零点位置,并获取初始电压值与初始位移值;
沿第一方向调整所述被测叶片与所述位移传感器之间的相对位置,和/或沿第二方向调整被测叶片的位置,并获取电压值和位移值;
将所述初始电压值、所述初始位移值、所述电压值以及所述位移值拟合,得到电压值随位移距离变化的关系。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带减振功能的发动机外部管路连接结构

标题:一种带减振功能的发动机外部管路连接结构

摘要:本申请属于发动机外部管路结构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减振功能的发动机外部管路连接结构,包括:管路连接装置、两个呈管状结构的第一壳体与两个呈筒状结构的第二壳体,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构成本申请结构的两级减振,可以有效解决发动机管路突发振动大的问题,尤其是发动机台架试车或飞发匹配等特定的环境下,因空间结构、机匣结构受限无法增设管路阻尼结构或增加管路支架等情况下的突发的管路振动问题。

申请号:CN201810981677.6

申请日:2018/8/27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带减振功能的发动机外部管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管路连接装置(1),包括依次同轴连通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以及第三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与所述第三管体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管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管体的直径,所述第二管体的中部开设有径向的以所述第二管体轴心对称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
两个呈管状结构的第一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2)轴向一端有环形端盖,两个所述第一壳体(2)分别同轴套设在所述第一管体与所述第三管体上,且连接在所述第二管体的轴向两端,所述第一壳体(2)分别与所述第一管体和所述第三管体之间形成环状空腔,在所述环状空腔内同轴设置有波纹弹簧(4),所述波纹弹簧(4)的轴向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管体的轴向两端相触,轴向另一端与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壳体(2)的环形端盖的内壁相触;
两个呈筒状结构的第二壳体(3),轴向一端封闭,两个所述第二壳体(3)分别与所述第一通孔或第二通孔同轴连通,在所述第二壳体(3)内安装有弹簧组(5),所述弹簧组(5)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3)的封闭端接触,另一端连接有活塞(6)。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管接头防松脱装置

标题:一种管接头防松脱装置

摘要:本申请属于发动机管路连接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接头防松脱装置,包括:卡环,包括内环与外环,所述内环的轴向一端端面开设有正六边形的凹槽,且与所述管接头螺母适配,所述外环为扇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内环的外壁上,轴向开设有距离所述内环圆心相同的第一通孔组,所述外环径向上开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组的第二通孔组;支杆,包括螺母套与销杆,所述螺母套与所述管接头螺母适配,所述销杆同轴设置在所述螺母套的外壁上,所述销杆与所述第一通孔组的通孔间隙配合,所述销杆远离所述螺母套的一端径向开设有第三通孔;销,杆状结构,与所述第二通孔组的通孔间隙配合,且与所述第三通孔适配,一端设有拉环。本装置简单可靠,有效防松。

申请号:CN201810972984.8

申请日:2018/8/24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管接头防松脱装置,所述管接头是通过两个管接头螺母对接连接在一起,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接头防松脱装置包括:
卡环,包括内环(4)与外环(1),所述内环(4)的轴向一端端面开设有正六边形的凹槽,且与所述管接头螺母适配,所述外环(1)为扇形结构,设置在所述内环(4)的外壁上,轴向开设有距离所述内环(4)圆心相同的第一通孔组,所述第一通孔组中的两个相邻的通孔相切,所述外环(1)径向上开设有垂直于所述第一通孔组的第二通孔组,所述第二通孔组中的每两个相邻的通孔相切;
支杆,包括螺母套(2)与销杆(5),所述螺母套(2)与所述管接头螺母适配,所述销杆(5)同轴设置在所述螺母套(2)的外壁上,所述销杆(5)与所述第一通孔组的通孔间隙配合,所述销杆(5)远离所述螺母套(2)的一端径向开设有第三通孔;
销(3),杆状结构,与所述第二通孔组的通孔间隙配合,且与所述第三通孔适配,一端设有拉环。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航改燃气轮机流道计算方法

标题:航改燃气轮机流道计算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改燃气轮机流道计算方法,航改燃气轮机包括低压压气机以及动力涡轮,燃气轮机流道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低压压气机的参数;计算所述动力涡轮的流道尺寸。本发明的计算方法计算精度高、速度快,能够有效地缩短航改燃气轮机的研制周期。

申请号:CN201810902984.0

申请日:2018/8/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航改燃气轮机流道计算方法,所述航改燃气轮机包括低压压气机以及动力涡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气轮机流道计算方法包括获取所述低压压气机的参数,其中,所述参数包括:低压压气机级数、低压压气机流道形式、低压压气机进口平均轴向马赫数、低压压气机进口轮毂比以及低压压气机叶片展弦比;
计算所述动力涡轮的流道尺寸。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用于火焰筒头部的驻涡腔旋流雾化装置

标题:一种用于火焰筒头部的驻涡腔旋流雾化装置

摘要:本发明涉及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设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火焰筒头部的驻涡腔旋流雾化装置,其包括外旋流器;喷嘴壳体,包括:外筒;中间筒体;以及,内筒;支杆;驻涡腔;内旋流器;主油管;副油管;以及,燃油管;其中,外筒壁面开设有主喷口;驻涡腔壁面开设有冷却通孔;外筒与外旋流器之间形成中间空流道;外筒与中间筒体之间形成主油腔;中间筒体与内筒之间形成副油腔;内筒与驻涡腔之间形成空气进气通道。该装置其结构简单,可实现航空发动机主燃烧室内的分级燃烧,解决现有技术的缺陷。

申请号:CN201810904365.5

申请日:2018/8/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火焰筒头部的驻涡腔旋流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旋流器(1),入口端与空气进气口连通,出口端外壁端面与火焰筒入口端面连接;
喷嘴壳体(3),包括:
外筒,同轴设置于所述外旋流器(1)内侧,与所述外旋流器(1)内壁之间形成中间空气流道(C),所述外筒侧壁开设有主喷口(8);
中间筒体,同轴设置在所述外筒内侧,与所述外筒体之间形成密闭的主油腔(D);以及,内筒,同轴设置所述中间筒体内侧,与所述中间筒体之间形成密闭的副油腔(E);
支杆(6),位于所述中间空气流道内,一端与所述外旋流器内壁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外筒壁固定连接;
驻涡腔(4),同轴设置在所述内筒内侧,其凹腔朝向所述火焰筒,且壁面开设有冷却通孔(5)及燃油通孔,所述驻涡腔(4)与所述内筒之间形成空气进气通道(F),所述空气进气通道(F)与所述中间空气流道(C)连通;
内旋流器(2),设置在所述空气进气通道(F)靠近所述中间空气流道(C)的一端;
主油管(10),与所述主油腔连通(D);
副油管(9),与所述副油腔连通(E);以及,燃油管(7),设置在所述内筒与所述驻涡腔之间,一端与所述副油腔(E)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燃油通孔连通。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航空发动机高速旋转盘螺栓减阻设计方法及旋转盘

标题:航空发动机高速旋转盘螺栓减阻设计方法及旋转盘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高速旋转盘螺栓减阻优化方法,该优化方法为:确定基准圆以及前缘或后缘的圆弧所在圆的直径和位置;根据所述前缘或所述后缘圆弧所在的圆画出所述螺栓罩的多个外轮廓;获取不同的所述外轮廓的阻力系数,以及获取所述螺栓的阻力系数,通过对比不同的外轮廓的阻力系数与所述螺栓的阻力系数,得到所述螺栓罩的外轮廓设计优化方向。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航空发动机高速旋转盘螺栓减阻优化方法所得到的螺栓罩能够解决高速旋转下的螺栓减阻问题,能够减小流阻、降低风阻温升,从而有效地减缓螺栓附近以及下游的转子盘腔区域气流和固体温度的升高,增加旋转盘的使用寿命。

申请号:CN201810904711.X

申请日:2018/8/9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航空发动机高速旋转盘螺栓减阻优化方法,所述旋转盘上周向设置有多个螺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螺栓的外侧设置螺栓罩用于减小所述螺栓高速旋转带来的阻力,所述螺栓罩为由前缘、后缘以及侧边围成的中心对称结构,所述前缘与所述后缘均为圆弧形,所述侧边的形状符合三次曲线形状,其中,所述侧边所在的三次曲线分别与所述前缘所在的圆弧和所述后缘所在的圆弧相切;所述优化方法包括根据所述螺栓以及所述螺栓在所述旋转盘上的分布密度,确定基准圆以及所述前缘或所述后缘的圆弧所在圆的直径和位置;
以所述基准圆的圆心为原点建立二维坐标系,确定三次曲线方程y=ax3+bx2+cx+d,并对所述三次曲线方程求导y′=3ax2+2bx+c;
获取所述基准圆与所述二维坐标坐标系的坐标轴的交点,以及获取多个所述前缘或所述后缘的圆弧所在圆与所述三次曲线方程的切点,并将所述交点坐标与每个所述切点坐标代入所述三次曲线方程以及所述三次曲线方程的导数方程中,组成多个方程组;
分别对多个所述方程组求解,得到多组所述三次曲线方程中的未知数a,b,c,d;
将多组所述三次曲线方程中的未知数分别代入到所述三次曲线方程中,得到多个所述三次曲线方程,并在所述二维坐标系中画出多个所述三次曲线;
根据所述前缘或所述后缘圆弧所在的圆与多个所述三次曲线,画出所述螺栓罩的多个外轮廓;
获取不同的所述外轮廓的阻力系数,以及获取所述螺栓的阻力系数,通过对比不同的外轮廓的阻力系数与所述螺栓的阻力系数,得到所述螺栓罩的外轮廓设计优化方向。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往复摩擦磨损试验装置

标题:往复摩擦磨损试验装置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往复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属于材料疲劳试验技术领域,该装置包括受控沿第一方向相对运动的上夹具(1)及下夹具(2),上夹具(1)具有第一固定板(11),下夹具(2)具有第二固定板(21),第一固定板(11)与第二固定板(21)板面沿第二方向相向设置,第二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第一固定板(11)上设置有沿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条形槽,第二固定板滑动设置在下夹具(2)的沿第二方向布置的滑槽内,螺栓穿过条形槽后连接第二固定板,用于挤压设置在第一固定板及第二固定板板面之间的试验件与磨头,实现往复摩擦磨损试验。该装置可以利用常规疲劳试验机开展固体材料及滑动构件、模拟件的往复摩擦磨损试验,结构简单实用。

申请号:CN201811534751.6

申请日:2018/12/14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往复摩擦磨损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受控沿第一方向相对运动的上夹具(1)及下夹具(2),所述上夹具(1)具有第一固定板(11),所述下夹具(2)具有第二固定板(21),第一固定板(11)与所述第二固定板(21)板面沿第二方向相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固定板(11)上设置有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的至少两个条形槽,所述第二固定板滑动设置在下夹具(2)的沿所述第二方向布置的滑槽内,螺栓(5)穿过所述条形槽后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21),用于挤压设置在第一固定板(11)及第二固定板(21)板面之间的试验件与磨头,其中第一固定板(11)上固定试验件与磨头中的一个,第二固定板(21)上固定所述试验件与所述磨头中的另一个。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附件机匣花键角误差测量方法

标题:附件机匣花键角误差测量方法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附件机匣花键角误差测量方法,属于航空发动机燃油附件设计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附件机匣通过吊耳进行固定,通过花键副连接扭矩杆,在扭矩杆的侧向一定距离对扭矩杆施加力F,分别测量附件机匣底部前端、机匣底部后端、安装座以及扭矩杆的垂向位移变形,以及根据位移变形计算花键角误差。该方法可以获得附件机匣工作状态下最大花键角的误差,提供的数据用于验证相关产品的变形量计算,指导优化设计,同时积累了工程数据后可用于给出花键角误差要求,弥补目前各项文件要求中花键角误差要求的空白。

申请号:CN201811538078.3

申请日:2018/12/16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附件机匣花键角误差测量方法,所述附件机匣通过安装座安装至燃油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所述附件机匣通过吊耳进行固定,并使与所述附件机匣内的传动齿轮轴通过花键副连接扭矩杆水平放置;
在所述扭矩杆的端部的侧向一定距离L对所述扭矩杆施加力F,所述扭矩杆的端部与所述安装座距离为S,所述力F为所述附件机匣的最大静扭矩施加值及最大悬臂力矩施加值的合力;
分别测量所述附件机匣底部前端、机匣底部后端、安装座以及扭矩杆的垂向位移变形;
计算所述花键角误差。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航空发动机多级低压涡轮转子装配测量装置和方法

标题:一种航空发动机多级低压涡轮转子装配测量装置和方法

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多级低压涡轮转子装配测量装置,装置包括测量机构、转子夹持机构、静子支撑机构、转台轴承、调心调倾平台、同步升降机构和底座支架,底座支架用于装置的整体初步调平,转子夹持机构固定在调心调倾平台上,用于夹持转子盘,调心调倾平台与转台轴承相连,并固定与底座支架上,用于调整转子盘的同轴度,静子支撑机构设置在底座支架上,用于支撑静子机匣,同步升降机构固定在静子支撑机构上,测量机构设置于一侧,用于测量转子盘的端面跳动。本申请相比现有技术来说,本申请能够提高测量精度,有利于保证转子同轴度,同时能有效避免由于夹持力形成的弯矩导致一级盘心变形的问题,保证一级盘质量。

申请号:CN201811551511.7

申请日:2018/12/18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航空发动机多级低压涡轮转子装配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测量机构(1)、转子夹持机构(2)、静子支撑机构(3)、转台轴承(4)、调心调倾平台(5)、同步升降机构(6)和底座支架(7),底座支架(7)用于装置的整体初步调平,转子夹持机构(2)固定在调心调倾平台(5)上,用于夹持转子盘,调心调倾平台(5)与转台轴承(4)相连,并固定与底座支架(7)上,用于调整转子盘的同轴度,静子支撑机构(3)设置在底座支架(7)上,用于支撑静子机匣,同步升降机构(6)固定在静子支撑机构(3)上,测量机构(1)设置于一侧,用于测量转子盘的端面跳动。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发动机实验用分离引气封严装置

标题:发动机实验用分离引气封严装置

摘要: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实验用分离引气封严装置,包括台架气源、引气分离装置、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台架气源和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分别与引气分离装置连接;当台架气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的压力时,引气分离装置引导台架气源中的气体对发动机的前后轴承腔进行封严;当台架气源中气体的压力小于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的压力时,引气分离装置引导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中的气体对发动机的前后轴承腔进行封严。

申请号:CN201811497739.2

申请日:2018/12/7

申请人: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实验用分离引气封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台架气源(10)、引气分离装置(20)、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30),所述台架气源(10)和所述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30)分别与所述引气分离装置(20)连接;
当所述台架气源(10)中气体的压力大于所述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30)的压力时,所述引气分离装置(20)引导所述台架气源(10)中的气体对所述发动机的前后轴承腔进行封严;
当所述台架气源(10)中气体的压力小于所述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30)的压力时,所述引气分离装置(20)引导所述高压压气机级间引气源(30)中的气体对所述发动机的前后轴承腔进行封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