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飞机结构试验件防弯及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结构试验件防弯及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结构疲劳试验件防弯及测量装置,包括多个防弯及测量机构,通过多个所述防弯及测量机构夹持试验件;其中,所述防弯及测量机构包括球形滚轮、滑轮支架、第一丝杠、第二丝杠和传感器,所述球形滚轮置于滑轮支架球面内,且所述球形滚轮压在试验件表面与试验件接触,滑轮支架通过第一丝杠与传感器一端连接,传感器另一端通过第二丝杠固定于承力墙上。本发明的飞机结构疲劳试验件防弯及测量装置通过设置球形滚轮及在球形滚轮连接处布置载荷传感器,达到了既能有效防弯、又能对防弯进行定量控制的目的。

申请号:CN201610374212.5

申请日:2016/5/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结构疲劳试验件防弯及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防弯及测量机构(101),通过多个所述防弯及测量机构(101)夹持试验件(6);其中,所述防弯及测量机构(101)包括球形滚轮(1)、滑轮支架(2)、第一丝杠(3)、第二丝杠(5)和传感器(4),所述球形滚轮(1)置于滑轮支架(2)球面内,且所述球形滚轮(1)压在试验件(6)表面与试验件接触,滑轮支架(2)通过第一丝杠(3)与传感器(4)一端连接,传感器(4)另一端通过第二丝杠(5)固定于承力墙(5’)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计算结构变形后接触力的方法

标题:一种计算结构变形后接触力的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计算结构变形后接触力的方法,属于飞机结构强度有限元分析领域。所述方法包括首先建立部件整体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求解计算,得到变形后发生接触的部位;其次,在变形后发生接触部位的有限元模型节点上施加附加载荷,抵消接触力,再次求解计算;查看发生接触的部位是否已经零间隙,否则调整所述附加载荷,直到所有部位零间隙,得到结构的接触力。本发明采用线性的方法模拟非线性的接触关系,不用重新建立实体模型,不用建立非线性的求解关系,直接在现有的板、杆模型的基础上快速计算结构变形后的接触力,方法简单,计算效率高。

申请号:CN201610321856.8

申请日:2016/5/1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计算结构变形后接触力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 S1、建立由第一结构发生变形后接触第二结构的整体有限元模型,获得第一结构在变形后与第二结构接触的部位,所述部位以有限元节点表示;S2、在发生相互接触并导致第二结构发生初始变形的任一有限元节点处,对所述第一结构施加远离第二结构的载荷基值,所述载荷基值的大小为施加所述载荷基值的有限元节点与零间隙处的有限元节点的模型载荷差值,所述零间隙处为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接触但第二结构不发生变形处;S3、在对发生相互接触的第一结构的有限元节点施加所述载荷基值的情况下,重复步骤S1,并判断所述第一结构与所述第二结构在所述施加载荷基值的有限元节点处是否零间隙,若零间隙,所述载荷基值即为接触力大小,若第二结构仍然发生接触变形,则根据所述施加载荷基值后的有限元节点的变形量与初始变形量的比较进行线性插值,获得零间隙时的接触力大小。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计算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计算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飞机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计算方法。所述飞机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飞机在起飞阶段的起飞纵向操纵力设计速度点;步骤2:选取一个重量,计算该重量下重心前限在设计速度点的升降舵偏度以及重心后限在设计速度点的升降舵偏度;步骤3:将δe前、δe后分别除以升降舵传动比k1求得对应的纵向操纵位移,进而求重心前限对应的纵向操纵力以及中心后限对应的纵向操纵力;步骤4:取F目标=(Fe1+Fe2)/2,检查该值的绝对值是否处于规范要求;步骤5:获取不同重心的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本发明中的飞机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计算方法根据不同飞行任务的重心变化情况,设定相应的升降舵预置偏度,从而达到飞机起飞时纵向操纵力满足规范要求。

申请号:CN201610311644.1

申请日:2016/5/12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飞机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计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确定飞机在起飞阶段的起飞纵向操纵力设计速度点;步骤2:选取一个重量,该重量能够使飞机的重心能够达到重心前限以及重心后限,分别计算该重量下重心前限在设计速度点的升降舵偏度δe前以及重心后限在设计速度点的升降舵偏度δe后;步骤3:将所述δe前、δe后分别除以升降舵传动比k1求得对应的纵向操纵位移,由纵向操纵位移进而求得重心前限对应的纵向操纵力Fe1以及中心后限对应的纵向操纵力Fe2;步骤4:取F目标=(Fe1+Fe2)/2,检查该值是否处于规范要求,若否,则通过调整纵向传动比k1或纵向操纵力-纵向操纵位移曲线使该值满足规范要求;若是,则进行下一步;步骤5:获取不同重心的起飞升降舵预置偏度。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控制系统的逻辑转换控制方法

标题:一种控制系统的逻辑转换控制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飞机机载系统控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控制系统的逻辑转换控制方法,以至少解决目前的逻辑转换控制方法导致系统分析、软件设计和测试过程的复杂程度的问题。控制系统的逻辑转换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对控制系统中的多个控制状态以及多个控制状态之间的转换条件进行分析,得到状态转换图;对多个控制状态以及转换条件进行数字化抽象和编码,得到状态转换表;采用二维数组对状态转换表进行建模,得到应数据模型;在数据模型中,通过数组下标直接定位到目标状态,实现多个控制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本发明的控制系统的逻辑转换控制方法使整个系统分析始终在同一层面上进行,不受问题规模和复杂程度影响,可以大大简化系统分析难度。

申请号:CN201610329725.4

申请日:2016/5/18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控制系统的逻辑转换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对控制系统中的多个控制状态以及所述多个控制状态之间的转换条件进行分析,得到相对应的状态转换图;步骤二、对所述多个控制状态以及所述转换条件进行数字化抽象和编码,得到相对应的状态转换表;步骤三、采用二维数组对所述状态转换表进行建模,得到与所述状态转换表相对应数据模型;步骤四、在所述数据模型中,通过数组下标直接定位到目标状态,实现所述多个控制状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雷达模拟器单目标截获方法

标题:一种雷达模拟器单目标截获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雷达模拟器单目标截获方法,具体步骤为:S1,雷达模拟器发送目标信息到显示控制分系统;S2,显示控制分系统根据目标信息发送对锁定目标的截获指令及锁定目标的位置信息到雷达模拟器;S3,获取锁定目标的位置信息;S4,获取显示控制分系统中的多功能显示器屏幕的量程范围;S5,计算锁定目标的方位角角度;S6, 计算锁定目标的方位角弧度;S7,计算锁定目标的距离;S8,将锁定目标的方位角和距离依次与雷达模拟器搜索到的目标的方位角和距离进行比较,确定截获目标;S9,将截获目标的属性数据发动给显示控制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在试验室环境下验证单目标截获控制接口的正确性,节省了生产成本,缩短研制时间。

申请号:CN201610317789.2

申请日:2016/5/13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雷达模拟器单目标截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S1,雷达模拟器发送目标信息到显示控制分系统,所述目标信息包含目标的位置信息;S2,所述显示控制分系统根据所述目标信息发送对锁定目标的截获指令及锁定目标的位置信息到所述雷达模拟器;S3,获取所述锁定目标的位置信息,所述锁定目标的位置信息包括水平位置坐标和垂直位置坐标;S4,获取所述显示控制分系统中的多功能显示器屏幕的量程范围;S5,根据所述锁定目标的水平位置坐标、所述锁定目标相对于显示控制分系统的显示器屏幕中心位置的最大偏移角度以及所述最大偏移角度对应的屏幕像素计算所述锁定目标的方位角角度;S6, 根据所述锁定目标的方位角角度计算所述锁定目标的方位角弧度;S7,根据所述锁定目标的垂直位置坐标、垂直方向初始偏移量、垂直方向的最大像素及多功能显示器屏幕的量程范围计算所述锁定目标的距离;S8,将所述锁定目标的方位角和距离依次与雷达模拟器搜索到的目标的方位角和距离进行比较,如果计算得到的锁定目标的方位角与雷达模拟器搜索到的目标方位角的误差绝对值小于设定方位角误差, 而且S计算得到的锁定目标的距离与雷达模拟器搜索到的目标距离误差绝对值小于设定距离误差,则认为该雷达模拟器搜索到的目标为截获目标;S9,将所述截获目标的属性数据发动给显示控制系统。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异型剖面型材施加拉伸载荷的方法

标题:一种异型剖面型材施加拉伸载荷的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异型剖面型材施加拉伸载荷的方法,属于飞机结构强试验领域。包括首先设置一拉伸角盒,用于盛放所述异型剖面型材的端部,并采用低熔点的合金进行固定,所述合金熔点低于所述异型剖面型材及所述拉伸角盒的熔点,且所述合金熔点高于拉伸试验过程中的最高温度,最后待所述合金固化后,对所述拉伸角盒施加拉伸载荷。通过本发明提供的拉伸载荷施加方法,不需要再额外设计对接假件,对各种剖面型材均可以施加拉伸载荷,同时选择的低熔点金属合金和设计的拉伸角盒可重复应用,降低试验成本。

申请号:CN201610322350.9

申请日:2016/5/1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异型剖面型材施加拉伸载荷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 S1、设置拉伸角盒,所述拉伸角盒设置有一个开口面以及拉伸载荷加载端,当拉伸载荷作用在所述拉伸载荷加载端时,所述拉伸载荷的力线沿所述开口面的中心指向所述拉伸角盒的中心;S2、将所述异型剖面型材的端部置于所述拉伸角盒中,且所述异型剖面型材的剖面形心与所述力线之间具有一定的偏心距e,其中,所述偏心距e的大小根据拉伸试验时的需求偏心载荷求出。S3、向所述拉伸角盒中浇铸熔融的合金,所述合金熔点低于所述异型剖面型材及所述拉伸角盒的熔点,且所述合金熔点高于拉伸试验过程中的最高温度;S4、待所述合金固化后,对所述拉伸角盒施加拉伸载荷。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飞机单搭接结构试验件的防弯设计方法

标题:一种飞机单搭接结构试验件的防弯设计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飞机单搭接结构试验件的防弯设计方法,包括设计整体内侧板对称结构件及整体外侧板对称结构件,在考核区域通过连接螺栓连接,并在考核区域设置两个防弯侧板形成单搭接结构防弯试验件。通过本发明的一种飞机单搭接结构试验件的防弯设计方法将一个单搭接结构设计成含有两个单搭接面、两个整体的对称式试验件的连接结构形式,解决了单搭接结构面外弯曲不易消除这一技术瓶颈。本发明采用的理论依据正确,工程概念明确,传力路线明晰,试验件设计简单,试验实施方便最后有效解决了飞机单搭接结构试验件防弯约束难以有效实施这一难题。

申请号:CN201610374269.5

申请日:2016/5/31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飞机单搭接结构试验件的防弯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根据试验要求从真实搭接结构中截取搭接考核部位内侧板(1)、外侧板(2)的结构尺寸;步骤二、将步骤一得到的内侧板进行内侧板整体对称式设计;所述内侧板整体对称式设计步骤为1)沿内侧板(1)纵向延长,延长后长度为内侧板(1)长度的N倍,在内侧板平面法线方向偏移h距离处作为对称轴线并建立与内侧板对称的对称内侧板(11),其中偏移方向为远离外侧板的方向;2)在内侧板与对称内侧板的非考核区域设计内侧板加筋板(12),并将内侧板(1)、对称内侧板(11)、内侧板加筋板(12)组成一整体内侧板对称结构件;步骤三、将步骤一得到的外侧板进行外侧板整体对称式设计;所述外侧板整体对称式设计步骤为3)沿外侧板(2)纵向延长,延长后长度为外侧板长度的N倍,在外侧板平面法线方向偏移h+b距离处作对称轴线并建立与外侧板对称的对称外侧板(21),其中偏移方向为靠近所述对称内侧板的方向;4)在外侧板与对称外侧板的非考核区域设计外侧板加筋板(22),并将外侧板(2)、对称外侧板(21)、外侧板加筋板(22)组成一整体外侧板对称结构件;步骤四、将步骤二得到的整体内侧板对称结构件、步骤三得到的整体外侧板对称结构件通过连接螺栓(3)连接于考核区域,即形成整体搭接对称结构试验件;步骤五、将整体内侧板对称结构件约束端(5)固定,在整体外侧板对称结构件加载端(6)施加载荷,并在整体内侧板对称结构件内部考核部位空腔区域上下施加两个防弯侧板,即形成单搭接结构防弯试验件;其中,h为连接螺栓长度,b为内侧板厚度。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活动面极限载荷试验中的载荷加载方法

标题:一种活动面极限载荷试验中的载荷加载方法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面极限载荷试验中的载荷加载方法,属于飞机结构强试验领域。包括首先将所述机翼的活动面沿机翼的展向方向设置若干挂载点;同时设置多个挂载机构挂载上述各挂载点,所述挂载机构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且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挂载机构沿墙壁上下运动;之后仿真计算出活动面极限载荷试验中任一级载荷下任一挂载点的变形;最后根据变形进行各级载荷加载试验,在进行任一级载荷加载试验前,首先通过挂载机构使各挂载点运动在该级载荷下相应的变形,再进行该级载荷加载。通过该方法,可以使活动面极限载荷试验时,完成极限载荷的加载,且不会在进行极限载荷加载之前对活动面或主盒段造成破坏。

申请号:CN201610321773.9

申请日:2016/5/1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活动面极限载荷试验中的载荷加载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 : S1、将所述机翼的活动面沿机翼的展向方向设置若干挂载点;S2、设置挂载机构,所述挂载机构固定在竖直墙壁上,且能够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所述挂载机构沿墙壁上下运动;S3、仿真计算出活动面极限载荷试验中任一级载荷下任一挂载点的变形;S4、将任一挂载点均连接一所述挂载机构,并进行各级载荷加载试验,在进行任一级载荷加载试验前,首先通过挂载机构使各挂载点运动,运动量为在该级载荷下相应的变形量,再进行该级载荷加载,直至完成所有级载荷的加载,其中,所述各级载荷包括极限载荷。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

标题:一种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

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属于气动弹性试验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活动面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垂尾模型的活动面梁上,并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的本体上;旋转支臂,一端固定在活动面旋转轴上,另一端设置有间隙定位销;间隙定位销,位于间隙摇臂的一端开设的通孔内,而间隙摇臂又通过摇臂旋转轴转动连接在间隙模拟装置的本体上;旋转弹簧,构成所述旋转弹簧的弹簧丝的一端固定在摇臂旋转轴上,所述弹簧丝的另一端固定在间隙模拟装置的本体上,当垂尾模型转动时,使得间隙定位销触碰间隙摇臂的通孔内壁,进而带动间隙摇臂摆动使旋转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模拟了垂尾模型的活动面间隙对飞机颤振特性的影响。

申请号:CN201610321698.6

申请日:2016/5/16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垂尾模型(2)与机身模型(3)之间,用于模拟当垂尾模型(2)发生偏转时,垂尾模型(2)的活动面间隙对飞机颤振特性的影响,所述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1)包括活动面旋转轴(101)、旋转支臂(103)、间隙定位销(106)、间隙摇臂(105)以及旋转弹簧(109)构成,其中,活动面旋转轴(101),固定连接所述垂尾模型(2)的活动面梁(201)上,并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1)的本体上;旋转支臂(103),一端固定在活动面旋转轴(101)上,并沿垂直于所述活动面旋转轴(101)轴线的方向向外延伸形成另一端;间隙定位销(106),设置在旋转支臂(103)的远离活动面旋转轴(101)的一端上;间隙摇臂(105),通过摇臂旋转轴(110)转动连接在所述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1)的本体上,并在远离摇臂旋转轴(110)的一端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间隙定位销(106)置于所述通孔内;旋转弹簧(109),构成所述旋转弹簧(109)的弹簧丝的一端固定在摇臂旋转轴(110)上,所述弹簧丝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活动面操纵间隙模拟装置(1)的本体上。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

一种无人机的惯量测量装置及无人机的惯量测量方法

标题:一种无人机的惯量测量装置及无人机的惯量测量方法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人机的惯量测量装置及无人机的惯量测量方法。所述无人机的惯量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两个平台之间设置有中空槽;丝杠机构,其包括螺杆、驱动机构以及能够在螺杆上做往复运动的螺母;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螺母运动;滑动平台,其与螺母连接;绞盘机构,其为两个,其中一个绞盘机构设置在一个平台上,另一个绞盘机构设置在另一个平台上;定滑轮,所述定滑轮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一个所述平台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上;其中一个定滑轮与一个所述绞盘机构上的绞线连接;另一个定滑轮与另一个所述绞盘机构上的绞线连接。本发明中的无人机的惯量测量装置能够自动将无人机吊起,借此利用双摆线法完成惯量的测量。

申请号:CN201610312526.2

申请日:2016/5/12

申请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

首项权利要求:一种无人机的惯量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无人机的惯量测量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包括位于两端的两个平台(1),两个平台(1)之间设置有中空槽(11);丝杠机构(2),所述丝杠机构(2)包括螺杆(21)、驱动机构以及能够在螺杆(21)上做往复运动的螺母(22),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其中一个所述平台(1)上,所述螺杆(21)的一端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螺杆(21)的另一端设置在另一个平台(1)上;所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所述螺母(22)运动;滑动平台(3),所述滑动平台(3)与所述螺母(22)连接;绞盘机构(4),所述绞盘机构(4)为两个,其中一个绞盘机构(4)设置在一个所述平台(1)上,另一个绞盘机构(4)设置在另一个所述平台(1)上;定滑轮(5),所述定滑轮(5)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设置在一个所述平台(1)上,另一个设置在所述滑动平台(3)上;其中一个定滑轮(5)与一个所述绞盘机构(4)上的绞线(6)连接;另一个定滑轮(5)与另一个所述绞盘机构(4)上的绞线(6)连接。

专利类型:发明申请